经济发展进程被高度浓缩 中国企业仓促应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6日 09:07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从联想收购IBM的PC(个人电脑)业务、到海尔竞购美泰、中海油竞价尤尼科,再到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在即将过去的二00五年里,中国企业一次又一次地吸引了全球目光。在大量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突然加快了。
据统计,到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已经完成了四百五十四家跨境和境内的交易,总金额达到一百七十九亿美元。 如今,即便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也对外声称,没有放眼世界的眼光、服务全球的视野,仅仅盯住一个地区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前景的。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不可避免地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角色。他们要“立足中国,服务全球”。 一个名为新世界的软件公司负责人温瑞芬表示,不希望中国永远都作为世界的“用户”大国,也不希望中国总是依靠“进口”来发展。在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带入中国、消化吸收的同时,也要让中国的创新发明国际化、全球化,让她们服务世界。 时下正在中国流行的“微笑曲线”理论,或许能解释中国企业热衷于国际化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者认为,现代产业价值链已形成所谓的“微笑曲线”——“V”,即高端研发和末端品牌营销附加值最高,而加工环节则处于利润最低端。 如在中国贴牌生产的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的市场价格为十美元,但在中国的离岸价格只有两美元。这两美元还不是最终利润,其中一美元是管理费和运输费,零点六五美元用于支付材料费,最后剩下的零点三五美元,才是中国生产企业的最终所得。 因此,好多企业认为,仅靠“中国制造”、价格优势难以实现持久发展。要真正做大、最强,必须完成向“中国创造”的转变。除了加大研发投入、自创品牌外,国际化则是好多企业完成“中国创造”,不可逾越的一步。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树义认为,中国的对外经济目前已经到了新的转折点,既要全面对外开放,又要全方位地“走出去”。只有实现“引进来”、“走出去”的良性互动,增强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经济水平。 但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今年接连遇到了几次比较大的挫折。观察者认为,国际游戏规则的变化,给中国制造了很多“麻烦”。 对此,美国摩根大通集团大中国区主席李小加认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走完了西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走完的路。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被高度“浓缩”了。通过发展,西方经济已从“唯利是图”,进入到了一个需要持续发展,需要对环境、社会负责的多元性模式。中国刚刚适应国际原有经济“潮流”,新生的“潮流”又已经到来。这也正是中国更需急速发展的原因。 跟西方相比,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显得“仓促”了许多。或许中国更需要时间来适应、消化正在变化着的世界游戏规则。在竞争对手面前,至少目前中国企业还难以做到游刃有余。 但国际化进程中,在付出成本、代价的同时,中国企业也会逐步获得国际市场现有的品牌、营销渠道、管理经验,甚至国内市场永远都换不来的技术。这也可能是中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冲击”的一个积极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