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到纪检、检察机关“开门办案”的诸多报道,由此触发了审计机关“开门审计”的些许感想和思考。审计机关的“开门审计”,是相对于过去闭门审计而言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审计的资金额和对象有限,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比较单纯,“小金库”、贪污挪用等违纪金额,以及审计机关的受托责任也没有现在这么多、这么大,所以,审计机关立足于查错纠弊,关起门来成一统,翻翻账本尚能搞得清真实、合法问题,所以,审计“开门”与否,无关紧要,显得较神秘。在那个年代,对审计的时间、过程和结果有所不
知者,错把“审计局”当成“反贪局”者,甚至把防火、防盗、防审计相提并论者不乏其人,但现在,假账层出不穷,经济违法犯罪手段花样翻新,而且许多资金上通下达,纵横流转,指望坐拥账本,翻翻凭证而不去艰苦的内查外调工作,在短期内就能直达主题,捕获重大问题,或者象有些媒体说的那样,仅靠审计打一场“一个人的战役”,违反财经法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已不现实。加之,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加快,步伐加大,政务日益公开透明。“开门审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令人欣喜的是,在近几年“审计风暴”的引领和促动下,闭门审计的状况已大为改观。一些“开门审计”的典型新闻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浙江省审计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岑国荣走进电台直播间,通过空中桥梁,介绍本部门工作思路,通报工作进程,讲解工作重点和难点,解答听众提问,受理听众投诉,使审计之声传遍千家万户。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与江苏省人民检察院联合签发了《关于在反腐败工作中建立健全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共建案件线索“绿色通道”。加强双方在反腐败工作中的相互支持与配合,实现审计监督与法律监督的紧密衔接和优势互补,形成反腐败工作合力。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在某市国土审计中“大开举报之门,广播审计之声”,通过召开大型审计进点会,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广泛发布审计消息,公布了4部举报热线电话。40天内,就接到了106封举报信,312个举报电话,接待上访达195人次。经抽查有用的线索,发现违法倒卖土地等案件线索15起,移送立案6起,6人被司法机关逮捕,另向有关部门移送了70多份可信度高的人民来信。透过这些新闻事件,不难看出,以“开门审计”为主要特征的阳光审计,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笔者认为,“开门审计”益处良多。一是顺应了打造阳光政府、法制政府和责任政府的需要。李金华审计长曾说过,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审计像体验机构,发现财政财务管理中的“疾患”,及时地向人民群众报告结果,还知情权和监督权给人民群众,和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一道“看医治病”,有助于促进政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遏制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同时,能够防止因造成虚假的良好局面,让问题继续朝坏的方向发展。能够防止给谣言的传播留下空间,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二是顺应了审计工作开放式的需求。在审计环节,审深查透,使问题暴露无遗,浮出水面,有赖于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参与、支持和配合。很多问题来自于群众举报后的审计,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同样,在审计纠正、整改和问责环节,也离不开群众的监督和有关部门的协同。有些问题,光靠审计孤军奋战,或者公告一下审计结果就无法解决的。没有问责的审计,其威慑力有限;而没有处罚的问责,则不会有切实有效的整改。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清单,有关部门配套地开出问责清单、处罚清单,问责与问罚并举,使人内心敬畏宪法和法律,头顶上时刻感受到达摩克利斯之剑的高悬,而知法守法,循规蹈矩,审计部门审了也白审的尴尬和无奈,社会公众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审丑疲劳和麻木,大概才会淡出人们的视野。所以,在民主与法制进程步伐加快的新形势下,审计与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部门的整合,与纪检监察检察机关的契合、与新闻媒体的配合、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结合,己是大势所趋。实践证明,哪个地区“开门审计”工作做得好,哪个地区就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审计工作就活跃,成效也就越明显。三是顺应了审计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内在要求。随着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期望值的提高,审计风险也在增大。审计透明度的增强,对审计机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队伍素质和审计工作质量都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促进。审计风暴刮开了封闭已久的审计大门,审计的环境从没有象今天这样好,审计的影响从没有象今天这样大。实事求是地讲,就速度、广度和深度而言,开门审计的门开得还不够快,不够大,不够响。有些审计机关,虽然也在尝试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但审计项目、审定过程、审计决定执行、审计人员监督途径及责任追究的公开工作还未启动,审务公开的途径和形式还嫌单一。有的查出的案件线索虽移送了纪检监察机关,但衔接不紧,跟踪反馈不力,结果使得一些案件线索,杳如黄鹤,泥牛入海。有的与纪检监察机关协同有力,但内部各自为政,缺乏上下左右的协调联动,结果整体作战效果不太理想。有的虽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联席会议制度,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不够充分。有的虽公布了举报电话,设置了网上举报信箱,但没有落实专人处理和反馈,功效不大。有的虽每年向人大报告审计结果,但向政协、民主党派、特约审计员报告工作未能到位,利用各方面力量,促进制度的完善,改革的深化,有待加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开门审计”的路还很长、很曲折,“开门审计”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很有发挥的余地。相信,与政务公开同频共振,与构建和谐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与人民群众感情的日益密切,与经济社会发展日益融合,审计机关开门审计这扇门会越开越大,越开越亮堂,越开越精彩。(作者:江苏省盐城市审计局徐平华吴家宽李德志)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审计署的观点,转载时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