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动户籍管理考验城市人口承载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 01:37 第一财经日报 | |||||||||
专访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 本报记者 王思睿 发自上海 公安部的户籍改革意见即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公布。一向“坚如磐石”的户籍管理如果松动,是否会给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带来更加汹涌的人口迁移浪潮?对未来的城市
《第一财经日报》:户籍制度改革对大城市的人口承载力会带来多大的挑战? 彭希哲:人口承载力是一个相对、灵活的概念。能容纳多少人,可以从资源、土地面积等不同角度得出结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生活方式,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下,确定的人口承载力是不同的。比如按照户均一套房的生活标准,现在的150平方米与以前50平方米标准,预期能容纳人口是大相径庭的。 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现有条件下对人口承载力进行推算,容纳1000万人还是3000万人在于要成为怎样的城市,难有相同的标准。上海较优的数字应在2000万~2200万人之间,这样可以保证城市现有人口生活比较舒适、环境不过度拥挤、有能力自洁自净。 户籍制度改变对城市人口规模是否会带来爆炸性的影响,关键不是怎样控制,而是中心城市的周边城市或农村地区怎样发展。若周边城市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生活成本较低,流动人口就不一定选择大城市。因此,周边城市发展越好,对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人口压力越小。 在部分城市还有专家建议控制外来人口增长和户籍人口增长,从而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但实际上,一个大城市要成为“中心”或“龙头”,也需要为户籍“松绑”,扩大人力资本容量。因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就需要建立多种要素市场,成为人才高地,相应对人才的容纳就需要较大体量。目前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城市群中部分城市的人口容积在1000万左右,周边城市基础的个头已经较高,而上海、北京、广州等作为该区域的中心,人口容积过小,其中心位置也是站不住的。 《第一财经日报》:我国城市化进程又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呢? 彭希哲: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是必然的趋势。 目前中国城市化率达43%,2020年预计达60%,即城市人口数量将增加4亿,等于15年后再造20个上海或80个南京的规模。这4亿人如何分布,需要考量沿海大都市的承载力。 除此之外,很多大城市面临的现实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升高,本地人生育率在下降,因此仅依靠城市本地人的机械增长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因此,城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外来人口优化人口结构,延缓老龄化。 而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原居住地通常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形成人口“推力”,而发展机会多的地方就具备人口“拉力”。这就需要户籍制度能够适应这种人口流动趋势,做好配套保障,让劳动力能随机会自由流动。 同时,基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户籍制度改革并非只是简单把农民身份变为居民,还涉及产业的规模与结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