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五成企业家认为经济热度降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运行中以投资增长过快、煤电油运资源瓶颈约束加剧为主要特征的不稳定、不健康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宏观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运行也受到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如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持续飙升,我国部分地区房地产价格出现过快上涨,出口持续快速增长造成贸易摩擦加剧、企业利润增长明显趋缓等。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近期对3511位企业经营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热度明显降低 总体处于常态

  一、宏观经济运行趋于正常

  经过宏观调控,当前经济运行“热度”明显降低,总体运行处于正常状态,部分企业经营者担心出现偏冷迹象。

  本轮宏观调控对政府投资具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民间投资的影响不大。

  1.经济“热度”明显降低

  2004年以来,经过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投资急剧膨胀为特征的经济过热迹象得到明显控制,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平稳增长的态势,这一成效也得到了企业经营者的认同。关于当前经济运行的“热度”,调查结果显示,2.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过热”,25.9%认为“偏热”,比重分别比2004年降低2.9个百分点和18.3个百分点,基本回到2003年的状况;49.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正常”,比2004年提高15个百分点;认为“偏冷”的比重为14.9%,比2003年、2004年分别高4.6个百分点和6.8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认为,经过宏观调控,当前经济运行“热度”明显降低,总体运行处于正常状态,部分企业经营者担心出现偏冷迹象。

  2.政府投资平稳回落,消费需求不足有所缓解,出口保持强势增长

  为了从需求结构分析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本次调查涉及了企业经营者对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状况的判断。

  从投资需求看,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政府投资需求“很旺”、“较旺”的企业经营者超过四成,比2004年的相应比重低10.1个百分点,认为“合适”的比2004年增加近10个百分点;认为民间投资“很旺”、“较旺”的企业经营者占44.5%,比2004年少2.4个百分点,认为“合适”的比2004年增加5.9个百分点,认为“不足”或“严重不足”的比2004年少3.5个百分点。调查表明,本轮宏观调控对政府投资具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民间投资的影响不大。

  从消费需求看,调查结果显示,27.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消费需求“较旺”或“很旺”,与2004年基本相同;37.7%认为“不足”或“严重不足”,比2004年减少5.6个百分点;35%认为“合适”,比2004年增加4个百分点。调查结果表明,近两年来消费需求不足现象处于不断缓解的过程当中,不过仍有近四成的企业经营者感觉消费需求不足,表明对启动消费的期待。

  从外贸出口需求看,调查结果显示,四成企业经营者认为出口需求“较旺”或“很旺”,比2004年提高近7个百分点;25.5%认为出口需求“合适”,与2004年基本相同;33.6%认为“不足”或“严重不足”,比2004年减少7.6个百分点。关于企业的出口形势,与2004年相比,36.3%的企业经营者反映企业出口量“增加”,41.3%认为“持平”,22.4%认为“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13.9个百分点。调查结果表明,今年以来我国出口需求继续升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

  二、外资和民营企业出口动力强劲,贸易摩擦对部分行业影响较大

  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出口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对经济快速增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等问题。

  目前的人民币小幅升值对企业出口整体影响不大,企业对迄今为止的汇率改革基本上还是适应的。

  自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 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近两年(2003年、2004年)进出口总额年增长率分别高达37.1%和35.7%,今年1-8月为23.5%,其中出口达到32.2%的高增长,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出口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对经济快速增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等问题,为此本次调查着重了解了我国企业出口情况及相关方面的问题。

  1.外资和民营企业出口动力强劲

  从企业产品出口的情况来看,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产品出口的企业的比重已接近一半。

  在有产品出口的企业中,从出口额比重看,近三成企业的产品出口额占全部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基本上属于出口导向型企业;四成企业出口比重在10%以下;超过三成在10%-50%之间。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半数以上的外资企业出口额占其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民营企业接近三成,而国有企业为一成左右。调查表明,外资企业因其自身的国际背景具有明显的出口导向倾向;民营企业海外拓展势头强劲。

  从地区分布看,企业出口状况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54.2%的企业有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有产品出口的企业比重分别为33.2%和30.6%;与2004年同期相比,有40.7%的东部地区企业出口量“增加”,比“减少”的多18.9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出口“增加”的不到三成,与出口“减少”的比重相差不大。

  2.中外贸易摩擦对部分行业有较大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以及贸易总量的迅速扩大,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以来欧美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对企业产品出口有影响,其中认为“影响很大”和“影响较大”的分别为3.5%和11.2%,认为“略有影响”的为35.2%。分行业看,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比重较高的主要包括化纤(50%)、纺织(46.2%)和服装(31.2%)等行业。贸易摩擦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机械、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出口厂家影响不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没有影响”。

  3.目前的人民币升值对企业产品出口整体影响不大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正式宣布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并于当日使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此项措施对企业产品出口的影响如何引起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有产品出口的企业,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企业经营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企业产品出口“没有影响”或“略有影响”,其中20.5%认为“没有影响”,56.9%认为“略有影响”;认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的仅略超过两成。由此可见,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人民币小幅升值对企业出口整体影响不大,企业对迄今为止的汇率改革基本上还是适应的。

  不过,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影响程度有较大差距。调查结果显示,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出口对价格较敏感的纺织、服装企业,其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比重在40%左右。

  三、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不同类型的企业景气状况呈现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大型企业好于中小型企业。

  1.总体情况良好,地区、规模、行业间差异较大

  关于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4.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42.6%认为“一般”,13%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1.4个百分点,这一结果与2004年的水平大体相当,表明企业总体上继续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

  与前两年类似,不同类型的企业景气状况呈现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大型企业好于中小型企业。

  从不同地区看,调查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4.9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分别为27.2个百分点和25.2个百分点,前者比后者多7-10个百分点。

  从不同规模看,调查结果显示,大型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8.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多33.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多22.3个百分点。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今年的外资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内资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2.4个百分点,比内资企业平均多10个百分点以上。

  从不同行业看,今年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差异明显,与2004年比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调查结果显示,采掘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造纸、化工、橡胶、机械、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5个百分点以上。与此相反,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当前经营状况明显差于2004年,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营者比认为“不佳”的多21.9个百分点,比2004年的结果少14.7个百分点;钢铁行业也由2004年的52.6个百分点降为目前的25.4个百分点。

  2.产销平稳增长,库存基本合理,但产品价格下跌面扩大,成本普遍上升,盈利略受影响

  关于企业目前的产销形势,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的生产(服务)量、销售量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分别多29个百分点和26.7个百分点,与2004年同期的调查结果大体相同,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从库存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72.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库存“正常”,13.9%认为“高于正常水平”,13.8%认为“低于正常水平”,与2004年的情况基本相同。

  从产品销售价格情况看,近四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价格下跌,比认为价格上升的比重高14.2个百分点,明显高于2004年2.5个百分点的水平,一方面反映市场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市场的需求并不乐观。分行业看,反映今年产品销售价格上升的主要是: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服务行业;制造业销售价格则普遍下滑。

  与此同时,由于受能源涨价等因素的影响,75.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成本上升,比认为成本下降的多69.3个百分点。

  在成本普遍上升、价格下跌面扩大的挤压下,企业今年的盈利情况受到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接近一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盈利“低于正常水平”,比认为“好于正常水平”的多40个百分点,另有44.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盈利处于“正常”水平。

  3.对企业现状比较满意

  关于企业对当前现状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45.3%的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现状表示“满意”,其中1.7%“非常满意”,43.6%“比较满意”;29.9%认为企业发展情况“一般”;24.8%表示“不满意”,其中21.4%“不太满意”,3.4%“很不满意”。表示“满意”的比表示“不满意”的多20个百分点以上。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对当前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还是相对比较满意的。

  四、未来走势预期乐观

  1.订货情况正常

  尽管面临成本普遍上升、价格下跌面扩大的形势,企业经营者仍对未来表现出乐观的预期。

  从作为宏观经济先行指标的企业订货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61.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订货处于“正常”水平,12.1%认为“高于正常水平”,认为“低于正常水平”的为26.3%。

  关于下期企业订货情况,调查结果显示,38.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订货将“增加”,42%认为“持平”,19.5%认为会“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19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表明,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预期情况看,企业订货情况均处于正常状态,有利于经济运行的稳定。

  2.从业人数保持增长

  从从业人数的安排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34.4%的企业经营者计划在近期“增加”企业的从业人员,50%计划“不变”,15.6%计划“减少”,计划“增加”的比计划“减少”的多18.8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4年多8.3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经营者扩大生产规模的愿望。不过不同经济类型企业从业人员计划有明显差异,民营企业增加从业人员的愿望比较强烈,40.7%计划“增加”从业人数,比计划“减少”的多28.9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多达37.1个百分点,而国有企业仅18.8%计划“增加”从业人员,比计划减少的反而少6.3个百分点。调查表明,民营企业已成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

  3.投资信心较强

  从投资计划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58.5%的企业经营者表示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13.8%表示会“减少”,表示“增长”的比表示“减少”的多44.7个百分点,比2004年的结果高5.7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明显高于国有企业。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民营企业计划增加投资,比计划减少的多49.3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计划增加投资的比计划减少的多30.1个百分点,两者相差19.2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民营企业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企业有投资意向的地区,调查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为首选的地区,选择比重为35.1%;其次为西部地区,选择比重为28.7%;其他地区按投资意向的选择比重大小排序依次是:中部地区(20.2%)、“环渤海”地区(17.4%)、“珠三角”地区(17.3%)和东北老工业基地(11.5%)。其中,42.3%的东部企业选择“长三角”为首选的投资地区,选择其他地区的比重差异不大;中部地区企业主要选择中部地区(35.3%)、“长三角”地区(27%)和西部地区(26.3%)为计划投资的地区;西部地区企业则非常集中地选择西部地区为计划投资的地区,选择比重达65.3%,选择其他地区比重较大的是“长三角”地区(20.4%)。

  4.未来预期乐观

  关于未来的企业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33.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四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57.7%认为“不变”,8.4%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5.5个百分点,与2004年大体相当。

  分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对未来预期更乐观一些,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9.8个百分点,这一数字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则多12.8个百分点。尤其是私营企业,对未来的乐观程度更高一些,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9.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制造业中的食品、服装、化工、医药、橡胶、塑料、电子等行业的预期比较乐观,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0个百分点以上。

  行政干预有所减少 资源瓶颈制约严重

  一、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趋于改善

  前些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政府行政审批手续有所简化,办事效率有所提高,行政干预有所减少。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瓶颈约束也越来越显著。

  1.基础设施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境污染趋于好转

  前些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调查结果显示,60.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经营所在地的基础设施环境比2004年“好转”,33.4%认为“未变”,仅5.8%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55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西部地区企业经营者认为2005年所在地区基础设施好转的比重高达66.6%,比东中部地区高出6个百分点以上,说明近年来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于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16.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所在地区企业的总体污染排放“明显减少”,37%认为“有所减少”,40.1%认为“基本未变”,只有6.3%认为“污染更严重”。调查表明,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治理生产污染取得了初步成效,污染排放呈减缓趋势。

  2.政府行政审批手续有所简化,办事效率有所提高,行政干预有所减少

  关于政府办事效率,调查结果显示,40.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2004年有所“提高”,46.3%认为“未变”,13.5%认为“降低”,认为“提高”的比认为“降低”的多26.7个百分点。

  具体到政府行政审批手续过多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0.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情况有所“好转”,47.9%认为“未变”,11.7%认为“变差”,认为“好转”的比认为“变差”的多28.7个百分点。

  关于地方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50.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情况有所“好转”,42.2%认为“未变”,7.6%认为“变差”,认为“好转”的比认为“变差”的多42.6个百分点。从不同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认为“好转”的比认为“变差”的多46.9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多15.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民营企业相对来说有更多的经营自由度。

  3.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有待改善,融资难亟待解决

  关于市场秩序,本次调查涉及了地方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外部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等问题。

  关于地方保护现象,调查结果显示,31.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2004年有所“好转”,60%认为“未变”,8.2%认为“变差”,认为“好转”的比认为“变差”的多23.6个百分点。

  企业产品在外地销售时是否遇到行政限制直接反映地方保护的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77.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没有遇到限制,22.3%认为曾遇到过行政限制。分地区看,企业产品在东部地区销售受到的行政限制明显少于中西部地区。从具体的限制措施来看,调查结果显示,相对较多的是“需办理不同于其本地产品的审批手续”和“实行不同的质检、技检标准”,选择比重分别为42.9%和38.2%;其他措施按选择比重大小排序依次是“额外收费或实行不同的税费标准”(27.8%)、“禁止或限制入境和销售”(23.5%)和“遇到不同于其本地企业的价格限制”(17.3%)。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情况,调查结果显示,32.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2004年“好转”,59.8%认为“未变”,7.4%认为“变差”,认为“好转”的比认为“变差”的多25.4个百分点。

  关于外部信用环境,调查结果显示,28.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2004年“好转”,54.3%认为“未变”,16.8%认为“变差”,认为“好转”的比认为“变差”的多12.1个百分点,比2004年的调查结果减少4个百分点。

  关于保护企业合法经营活动的法制环境,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认为满意的略占多数。调查结果显示,44.6%认为当前保护企业合法经营活动的法制环境令人“满意”,其中43.9%认为“比较满意”、0.7%认为“非常满意”;36%认为“不满意”,其中28.9%认为“比较不满意”,7.1%认为“非常不满意”;19.4%认为“说不清”;认为“满意”的仅比认为“不满意”的多8.6个百分点。

  不同地区企业经营者对当地保护企业合法经营活动的法制环境的满意程度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认为“满意”的比重相对较大,为47.7%,比认为“不满意”的多15.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认为“满意”的为41.9%,比认为“不满意”的少0.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认为“满意”的只有37.3%,比认为“不满意”的少4.1个百分点。调查表明,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在促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亟待完善保护企业合法经营活动的法制环境。

  关于公平国民待遇,调查结果显示,23.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2004年“好转”,63.6%认为“未变”,13.3%认为“变差”,认为“好转”的比认为“变差”的多9.8个百分点,比2004年的调查结果减少10.9个百分点。

  关于市场准入限制,调查结果显示,3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2004年“好转”,58.1%认为“未变”,7.9%认为“变差”,认为“好转”的比认为“变差”的多26.1个百分点,比2004年的调查结果减少7.1个百分点。调查表明,过去的一年,在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实现公平国民待遇方面,取得的进展与企业经营者的期望尚有不小的距离。

  在所选14项关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判断中,企业融资环境是惟一一项企业经营者认为“变差”的比重高于“好转”的比重。选择“变差”的占35.7%,比选择“好转”的多22个百分点。超过一半(54.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当前资金“紧张”,比认为“宽裕”的多49.2个百分点,与2004年的情况差不多,比2003年的情况趋紧。

  4.技术创新、出口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

  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良好、宽松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技术创新和国际市场的拓展方面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关于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调查结果显示,4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2004年“好转”,52.7%认为“未变”,6.3%认为“变差”,认为“好转”的比认为“变差”的多34.7个百分点。

  关于对企业产品出口提供服务方面,调查结果显示,32.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2004年“好转”,62.1%认为“未变”,5.2%认为“变差”,认为“好转”的比认为“变差”的多27.5个百分点。

  调查表明,社会对企业在技术创新、出口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5.资源瓶颈制约依然严重,企业经营方式亟待转化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瓶颈约束也越来越显著。始于2004年的宏观调控旨在控制经济呈现过热的趋势,并力图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来缓解资源压力。从一年多以前钢材市场及“煤、电、油、运”普遍紧张的情况看,目前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宏观调控,钢材市场紧张状况明显趋于缓和,近一半(48.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钢材市场的紧张状况“趋于缓和”,37.9%认为“变化不大”,仅6.3%认为“更加严重”。

  电力有趋于缓和的迹象,27.7%认为目前电力紧张状况“趋于缓和”,45.8%认为“变化不大”,25.3%认为“更加严重”。

  成品油及煤炭紧张状况有增无减,其中,40%认为目前煤炭紧张状况“更加严重”,只有12.1%认为“趋于缓和”,36.8%认为“变化不大”;67.9%认为目前成品油紧张状况“更加严重”,只有4%认为“趋于缓和”,23.3%认为“变化不大”。

  铁路运输与2004年的紧张情况相比变化不大。

  事实上,目前的资源瓶颈压力与企业粗放的经营方式密切相关。从企业单位产出的资源投入情况看,过去一年里,企业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方面没有明显进展。调查结果显示,与2004年相比,34.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能源投入“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10.2个百分点;34.8%认为单位产出的原材料投入“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近20个百分点;19.3%认为单位产出的用水投入“增加”,与认为“减少”的大体相同;33.3%认为单位产出的人力投入“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9个百分点。以上结果表明,当前企业发展中的粗放型特征还是十分明显的,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亟待提高,企业经营方式亟待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的评价及建议

  1.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度比较合适,略显偏紧

  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明显得到缓解,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形势。与此同时,由于消费品价格涨幅的持续下滑,企业利润增长速度的连续放慢,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应做适当调整以防出现可能的通货紧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企业经营者也从自身的角度对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程度进行了评价。调查结果显示,3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偏紧”,41.2%认为“合适”,22.8%认为“偏松”,认为“偏紧”的比认为“偏松”的多13.2个百分点。

  调查表明,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合适,略显偏紧,应在继续保持目前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适时适度放松政策操作的力度。

  2.对房地产调控成效持肯定态度,同时预期房地产价格稳中趋升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采取多项措施控制因部分地区不断飙升的房地产价格引发的房地产热。企业经营者对房地产调控的成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成效最明显的措施包括“限制房地产开发贷款”和“限制新房转手交易”,认为措施有效(“非常有效”+“比较有效”)的比重分别为89.1%和83.9%;其次是“开征房地产税”和“增加信息透明度”,认为有效的比重分别为80.1%和76.7%;再次是“提高房贷利率”和“增加土地供应”,认为有效的比重分别为71.9%和67.8%。

  尽管房地产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多数地区企业经营者仍预期房地产价格呈上升趋势。调查结果显示,53.6%预期2006年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升”,34%预期“持平”,12.4%预期“下降”,预期“上升”的比预期“下降”的多41.2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者预期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升的比重分别为61.3%和60.5%,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的48.8%。其中,超过四成的上海地区企业经营者预期本地房地产价格将下降,比认为上升的多16.8个百分点。调查表明,根据企业经营者的判断,总体来说多数地区房价仍呈温和上升趋势,而部分前一时期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可能进入调整阶段。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现实需求,本次调查还了解了企业经营者所熟悉的人当中最近一年内购买住房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3.4%的企业经营者反映其熟悉的人当中最近一年内购买了住房,其中80.4%的被购房屋目前用于“自住”,11.6%用于“出租”,8%处于“闲置”状态。调查表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有着比较旺盛的现实需求,买房投资或投机的比重并不高。房地产业仍将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强有力的推动力量。

  3.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股权分置改革谨慎乐观,期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并在垄断性行业改革及金融、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围绕着市场化、法治化的各项改革逐步进入关键时期。本次调查请企业经营者对目前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进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这些改革取得成效的比重大多明显高于认为“尚未见效”的,表明企业经营者对改革成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对于各项改革,按企业经营者评价高低,即“效果很好”与“效果较好”的比重之和大小排序依次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34.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9.8%)、政府职能转变(29.4%)、产权制度改革(28.7%)、国有企业改革(24%)、土地制度改革(21.4%)、投资体制改革(20.7%)、财税体制改革(15.9%)、金融体制改革(15.4%)和垄断性行业改革(10.9%)。

  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一半(51.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垄断性行业改革尚未见效,四成左右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尚未见效。

  为解决长期以来制约

资本市场发展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股权分置”问题,决策部门今年4月以来逐步推出了股权分置的改革方案。对于此项改革是否能解决股市的基本问题,调查结果显示,3/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一定程度上可以”。不过,完全肯定地认为能解决股市基本问题的企业经营者比重只有3.1%。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当请企业经营者提出当前最紧迫的三项改革时,与2004年的调查结果类似,2/3以上的企业经营者首选政府职能转变,表明企业经营者对政府职能转变在当前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寄予很大期望。企业经营者认为其他几项紧迫的改革依次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7.5%)、金融体制改革(32%)、垄断性行业改革(30.9%)、财税体制改革(30.2%)、产权制度改革(25.7%)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25.3%)。与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垄断性行业改革的紧迫性上升了10.7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经营者对打破垄断的迫切期待。从不同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更关注金融体制改革,认为其具有紧迫性的比重近四成,比国有企业多24.5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则更关注产权制度改革,认为其具有紧迫性的比重高达42.3%,比民营企业多25.6个百分点。

  调查表明,金融体制改革直接关系到民营企业最关注的融资问题,直接关系到资本要素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成熟,确实亟待取得突破;而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对于从数量上来看不断减少,但从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来看仍举足轻重的国有企业来说,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次调查是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的第13次全国性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