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扶贫投入成本提高 10年时间上升超过10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 02:32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张馨月 发自北京

  “取得很大成绩,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这是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对于中国扶贫形势的判断,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刘坚详细解读了“十一五”期间扶贫工作的重点和新阶段扶贫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中国的扶贫形势如何?

  刘坚:最近我们正在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中期评估,回顾前五年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部署研究后5年的工作。首先是对中国扶贫形势的判断,两句话——取得很大成绩,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一个方面是贫困人口数量继续下降,贫困地区各项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十五”期间是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最快的阶段。举例来说,2004年重点县72.5%的行政村有了卫生室,74.3%有了合格的卫生员,71.5%有了合格的接生员,比2001年分别提高了52.6,7.9和21.1个百分点,是增长幅度最大的阶段。同时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说这段期间我们解决了2772万人的饮水问题,现在重点县97.5%的行政村通了路,97.8%通了电,96.5%通了广播电视。

  《第一财经日报》:新阶段扶贫工作与过去相比,有什么特点?

  刘坚:我们对新阶段扶贫工作的判断是,由“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以解决温饱为主的阶段,进入到了一个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重的阶段。

  新阶段的扶贫工作概括起来有三个新特点:第一,扶贫投入的边际效应下降,扶贫投入的成本提高了。比如,“八五”期间解决一个人的贫困问题需要2005元钱,“十五”期间就上升到21219元钱;第二,减贫速度减缓了,而且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比如2003年,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上年增加了80万;第三,现在的贫困分布呈宏观分散,点、片、线并存的特征。点,就是全国14.8万个贫困村集中了80%的贫困人口。片,就是一些特殊的贫困片区,比如四川的甘孜阿坝、云南怒江、迪庆,甘肃宁夏的定西、河西……这些自然条件特别差的地区。线是指沿边境贫困带。

  《第一财经日报》:“十一五”期间扶贫工作重点是什么?

  刘坚:“十一五”期间,扶贫工作重点坚持以下七个基本原则:坚持开发式扶贫为主,辅之以救济救助式的扶贫,逐步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明确扶贫工作既要帮助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又要最大限度涵盖没有稳定解决温饱的低收入贫困人口;坚持紧紧瞄准贫困群体,让贫困群体得益;坚持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并重的原则,高度重视贫困人口素质的提高,抓基础教育,抓技能培训教育;坚持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尊重贫困群体的参与权和受益权,使不同性别、民族、社会阶层群众共同发展;坚持“一个瞄准,三大重点”。一个瞄准就是紧紧瞄准贫困群体。扶贫开发的基本对象是贫困人口,扶贫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减少贫困人口,因此扶贫工作必须强调到户、到人。三大重点指的是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为切入点,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以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以扶持扶贫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努力带动贫困地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收入。

  《第一财经日报》:“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把“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写入,对此该如何解读?

  刘坚:新阶段的扶贫工作不仅仅是解决温饱,应该重新认识。现在看来,整村推进不仅是扶贫开发的好形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形式。

  新农村建设大家都在讲,究竟应该怎么弄?一个村一个村地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制定建设新农村规划,是一个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我们要求已经完成扶贫开发规划的,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向建设新农村发展;正在实施过程中的,要按照新农村的五条标准实施。

  对于整村推进,有六大建设:一是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三是抓好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四是文明新风建设;五是民主法治建设;六是以班子建设为中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第一财经日报》:近年来,脱贫之后的返贫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防止?

  刘坚:要在巩固温饱的同时防止返贫。防止返贫,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加收入。我们提出两条: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要让他们读书、读得起书;在整村推进过程中对贫困家庭要倾斜,比如移民搬迁,如果给一般农民补贴5000元,那对贫困家庭就要补1万元。现在有点平均主义,这种平均主义看似平均实际上是不平均。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资金问题、贷款难已经成为扶贫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此,会不会有新的政策出台?

  刘坚:资金问题还是坚持政府主导,动员社会资源多方面解决。中央财政投入这几年是增加的,但还不适应扶贫开发的需要。最近我们正在和

财政部进行沟通,还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国外的第三次分配即捐助的资金,占GDP的8%~9%,中国只占0.1%——我们还是要弘扬一种精神。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8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