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将加速发展生物能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10:14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记者 赵和平 北京报道

  汽油越来越贵,如果给汽车换换“口味”似乎越来越逼近现实。在替代能源方面我国科研人员动起了脑筋。在2005年高交会上,陕西一家企业推出了一种高科技的滤清器,有了这种滤清器,汽车的“粮食”从柴油改为菜籽油与柴油的混合燃料。

  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主任扬建龙在日前接受CIEN记者采访时说国际市场油价的日高一日,给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石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化石能源,有“现代社会血液”之称。油价高涨、资源短缺、环保压力和高速增长的需要,形成无法调和的矛盾,直接制约着我国加速建设“全面小康”和国家安全。

  专家认为,在“石油枯竭拐点”形成部分替代能力,我国有条件进行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规模工业化和产业化,并可以在2020年形成产值规模达万亿元。

  “油荒”影响

中国经济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教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据美国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预测,全球石化类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分别为石油39年、天然气60年、煤211年,而其分布主要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中东地区。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专家测算,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很可能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就是石油供给丧失平衡的“拐点年”。

  业内专家分析,石油已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汽车燃料,过度依赖存在四大问题,包括:国内资源短缺和国际石油争夺剧烈的双重风险;汽柴油的性能已不能满足汽车高水平和高清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巨大的国际采购会使我国原油陷入类似现在铁矿砂市场的“价格合围”。适应汽车消费需求,建设车用燃料替代体系成为必然趋势。

  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2010年将达到5000万辆至6000万辆。届时,国内汽车年生产量将达1000万辆以上,汽车用

成品油市场就将有数千亿元。另一方面,环境保护逼迫中国采取石油替代技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较早对公共交通车辆实行天然气替代石油等措施,主要是出于环境因素。目前,天然气、煤炭、生物质能等技术逐渐替代石油,其燃烧排放都小于石油类40%左右。

  化短为长的替代石油

  “发展生物能源是农业大国和‘缺油多煤’资源现状化短为长的最佳契机。”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正敏在接受CIEN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国际上生物能源技术相对成熟,替代石油的路线是:谷物、秸杆、其他植物等—发酵—乙醇—车用油、乙烯、无毒溶剂及上百种化工、原材料产品等;另一种是利用劣质食用油、麻疯树籽等直接加工生产高品质车用柴油。无论何种生物质转化,都是我国资源的“长腿”。

  我国最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日前公开提出,发展石油替代行业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让我国农民种出“绿色大庆”。

  清华大学刘德华教授也强调:生物质能利用,特别是替代石油,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解决“农业、能源、环境”难题的最佳契合点。

  生物能源大有前途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生物能源的开发,生物能源原料丰富已经到了大规模发展的起步阶段。

  业内专家提出,如果采用高新技术改良物种,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如种植高粱生产燃料乙醇,吨产品综合成本可下降到2800元以下,使用麻疯树等木质油料基生产生物柴油,吨成本应在3000元以下。清华大学教授、原清华大学生物研究中心主任曹竹安教授告诉记者:“我国加工替代石油产品的农作物、薯类植物来源非常丰富,潜力巨大。曹教授列举菊芋(洋生姜)为例说明:我国南北方农民都有小规模种植。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贫脊的土地上,盐碱地、滩涂都可以长得很好。一次种下,自然生长。每年挖取其块茎即可,第二年还会自己生发。亩产量可达万斤。糖的含量超过甘蔗的30%,甜度是蔗糖的一倍。现在从南到北,各地利用木薯、玉米、甘蔗等不同生物质加工替代石油投资热情高涨,具体研发工作也大大加强。

  据了解,我国最先起步的是生物质转化替代石油,即乙醇汽油。生物柴油是利用植物油脂、动物油脂等提炼的车用燃料,可直接替代柴油,低排放,无需改造

发动机,而且对车辆发动机还有保护作用。本世纪我国政府很重视这项工作,近年来,相继建成了许多年产量超万吨的生物柴油厂,预计到2010年,我国生物柴油需求量将达2000万吨。

  专家建议,把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列入我国未来的能源发展计划中,确立其重要地位;调整农业结构,扩大资源来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不提倡用粮食来转化;加大科技投入,制定标准,降低生物质能源成本;制定鼓励政策,实现产业化。

  尽管我国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都处于刚起步阶段,生物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但是,生物能源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