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街边开店 白沟故事续写第二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0日 14:51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徐会玲 河北白沟、北京报道 11月19号,河北白沟箱包城开到了北京城。作为中国最大的箱包集散地,白沟曾因仿冒而闻名,甚至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旗下的《世界上最大的假冒地》专题片中,白沟都未能幸免。
白沟箱包城的地址选在曾因卖假名牌出名的秀水街旁边。按照白沟镇镇委书记李洪强的说法,除了吸引北京的消费者,箱包城紧邻使馆区,外国客人也比较集中,以便白沟更快地和国际接轨。 2005年9月27日,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和产业集群规划专家,一起集中在了白沟。在这场名为“白沟产业集群发展暨新白沟现象”的论坛上,洪强焦虑不堪:“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研究义乌,可以说我们对义乌的了解已经不少于白沟。我们知道白沟市场已经落后于义乌,要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来。” 从“小天津卫”到两捆人造革 进入11月的白沟已经有些冷。宽敞平坦的街道两边树着整齐的路灯,上面往返穿梭着电动观光车,只需一元钱便可游览全城,让人难以和一个河北的小镇联系起来。 没有人会记起清代中叶“万盛堂”、“意咸永”那些盛极一时的大商号,这些在白沟生长起来的大小商号当时已有200多家,吸引着全国的商人来这里交易。就在那个繁华的时期,有了“小天津卫”之称的白沟早期包装业也开始萌芽,口袋铺、柜箱铺开始兴盛,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经营木箱、口袋、褡裢的人。 发生在1971年的一个故事仍旧让所有白沟人念念不忘:白沟镇高桥村原第八生产队的队长张国清、会计李明新将给女儿买手表和准备购置过冬棉衣的250元钱凑在一起,从天津买回了两捆人造革料。过了几天,白沟的第一个人造革自行车座套诞生了。在随后的两年间,高桥村又生产出了白沟第一批最简易的手提兜。 白沟曾经流行一句顺口溜:家家做箱包,人人搞推销。 现在的白沟有150家规模企业、800多家个体加工户,已注册商标600多个,年产箱包1.5亿只,并且吸引了近20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在白沟开设1000多家总代理和直销店。仅北京市场上的各种箱包中,80%以上都是由白沟生产制造,多数由北京的批发市场从白沟批发,然后在北京进行销售。 它无可置疑地肩负着“中国箱包之都”的称号,但是同时还背负着太多令人心情沉重的成分。作为中国最大的箱包集散地,白沟曾因仿冒而闻名,全世界的所有名牌箱包在这里都能迅速“生产”出来。 开始觉醒的第二代 “我父辈的那个时候只有台缝纫机,我现在的目标是想把企业的员工数扩大到300人。”跟所有人印象中的农民企业家完全不同,还不到三十岁的李萍是一个气质很好的女孩,普通话标准,还画着淡妆。现在,她和她的丈夫掌控的这家名为“广顺箱包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拥有了100多个工人。 李萍不是土生土长的白沟人,这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东北女子在大学期间认识了现在的爱人,并且在1996年大学毕业之后跟随着他回到了白沟,目的就是为了打理家族企业。已经在白沟呆了9年的李萍对自己公公的创业史了如指掌。 “七十年代的时候政府管的比较严,做箱包的人还不多。1980年公公就开始做自行车座套,那个时候做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后来都开始做‘老头包’,就是那种手拎的黑色人造革包,然后放在地摊上卖。” 根据资料记载,1981年,高桥及部分村街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从土地中脱离出来,形成了为数可观的家庭式专业作坊,形成了箱包加工专业户的雏形,并以高桥村为轴心呈放射状以惊人的速度向周边散射。1985年,白沟箱包销售有了固定的地点和基本固定的箱包销售人员,多达几百人的推销大军分散到全国各地推销白沟的箱包产品,除了在外地摆摊设点,甚至进入了各大国营商场。 “1985年之后公公已经开始做那种‘经理包’了,一开始还挺好卖的,过了两年发现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公公是个头脑很灵活的人,就经常一个人到市场上转,发现摄影包卖的不错,做的人也很少,就决定放弃原来的业务,专做摄影包。95年的时候注册了广顺这个公司。” 记者没能见到李萍的公公,这个老人的“转型”决定让现在的广顺成了一个专业的箱包生产商,年产值1000多万。其中出口占到60%,为欧美一些知名的渔具商、仪器商贴牌生产。他们拥有一个自己的品牌“Godspeed”,在全国已经有20多个专柜。李萍解释说这两个单词的缩写“GS”也隐含了10年前公司生产的“广顺”牌的缩写。最令她高兴的是,她们自行设计生产的旅行包和摄影包在今年“真皮标志杯”中国皮具设计大赛上都获得了一等奖。 而初中都没有毕业的丁老板还是一直坚守在男包这块市场上。这个胖胖的肤色稍黑的男人一直微笑着,走在路上谁都不会想到,他的手下有将近200个工人和一批从广州聘请过来的设计师。 “我父亲80年代就开始做箱包了,那个时候都是那种黑皮包和自行车座套。发货还要通过邮局,到后来就开始专门做男式包。1998年的时候我们开始出口俄罗斯、韩国,都是给别人打工,后来因为生意的关系经常去广州,发现那里有自己品牌的箱包都卖得很贵,哪怕是他们的成本其实和我们的成本一样。我决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和丁老板同时醒悟的有一大批人,现在他们自己的品牌终于开始小有名气,包括玉兔、伊凡世家、红富士、香奈儿、春丽、劳斯帅特、魏胖子等等很多至少在北方市场开始具有影响力的品牌。2004年,丁投了400万盖了一座新的厂房,最近他还在香港注册了一个公司,创立了一个意大利商标“帝尔乐·都鹏”。 “白沟人不是吃素的” “我这也是学习广州经验,准备把它和在白沟注册的商标分开一个档次。” 说这句话的李洪强身材魁梧,嗓音洪亮。如今他带领下的白沟已经带动了周边5个县50多个乡镇500个自然村的区域经济发展,除了10万常住人口,现在的白沟有30万人从事箱包产业,年销售额达到130亿元人民币。 北京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沈青将白沟这种“市场-商场-工厂-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概括为“白沟模式”。他认为,“白沟模式”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继“珠江三角洲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晋江模式”后,又一个适合中国区域经济特别是镇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五种模式”。 这些模式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这些模式下的农民们开始成为“城里人”羡慕甚至为之打工的对象。 周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城里人,来到白沟这家叫“福润德”的企业担任培训中心主任之前,曾经在北京、山东多家企业担任中层管理者。“白沟大多数企业都还是家族企业,但是一旦企业规模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从外地招聘管理人才。”周军没有向记者透露自己的薪水,但是能够吸引他来到这个小镇为农民打工,应该很令他满意。 “10年前连想都不敢想,自己能活到现在这个样子。那个时候提倡‘万元户’,就觉得有一万块钱就行了,看到别人盖了房子,觉得自己盖一套房子也就满足了。”这些话,在记者接触的白沟一位女老板口中出现,如今她已经是“梦特娇”、“鳄鱼”等国际品牌的北方区代理,其中仅仅“梦特娇”一个品牌一年便可给她带来3000万的销售额。 “现在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品牌,从我和我老公名字里各取了一个字。”她现在的梦想就是让自己的牌子也成为一个名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