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乡亲笑声朗 发城镇农信社服务三农促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 09:06 胶东在线 | |||||||||
胶东在线消息 两年前,发城农村信用社人心涣散、存款严重滑坡、支付风险突出、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如今该社社容社貌、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综合实力等都跻身先进行列。这一切都源于他们以服务促发展的思路和不懈努力。 建章立制,倡树为农服务风尚
说起发城信用社变化,干部职工都对他们的主任马义涛竖起了大拇指。正是他提出了“建好队伍形象,服务“三农”求发展”的思路,带领大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把“有情”管理和“无情”约束结合起来,逐步在社会上树起了发城信用社一心为农民服务的新形象。 为增强干部职工对信用社的认同感,归属感,每当有干部职工过生日,马义涛都召集大家欢聚一堂,谈工作,谈生活,交流思想,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凝聚力、亲和力、吸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发城信用社逐步形成了全体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合力”,各项业务步入了快车道。目前,全社存款余额达1.3亿元,贷款4300万元,贷款回收率100%,不良贷款为0,累计实现业务收入500万元。 广辟储源,夯实为农服务根基 发城信用社新一届领导班子针对揽储业务滞后,资金基础薄弱的实际,确立了广辟储源,夯实立社之基的发展思路,为更好地服务“三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城镇有苹果园3.8万亩,年产果品7万余吨,贸易额高达2800多万元。由于信用社原揽储机制不健全,2002年仅吸收到了苹果款800万元,71.4%的苹果储蓄款流失。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新一届领导班子决定以服务客商、服务果农为载体,及时与收购企业、个体户取得联系,在果品交易结账时由社里的业务骨干为其担任临时会计,向农民当场支付农村信用社的定期存单。此举取得明显成效,他们当年揽储苹果款达2600万元,基本囊括当年的全部果品交易额。为赢得更多的储户,发城信用社在用爱心、热心“稳老户、追跑户、拉新户”的同时,做出了“三个百分之百”的承诺,即:百分之百为储户保密、百分之百保证存款支取、百分之百保证计息准确,使客户转存率、续存率和新开户率稳步增长。就这样,发城信用社在短短3年间,存款每年递增2000万元,目前存款余额达1.3亿元。 信贷支农,实现社农双赢 为做好支农、促农、帮农、富农这篇大文章,发城信用社确定每月的6日-16日为信贷员集中走访农户日,通过走访拉近与农民的距离,找准支农富农的方向。 2002年底,榆山夼村40家农户准备兴建300亩葡萄基地,信用社及时向他们发放了80万元的贷款,并联系烟台张裕公司与农户达成协议,由公司包购农户生产的酿酒葡萄。到去年底,榆山夼村农户种植的葡萄实现纯利润100多万元,种植面积扩大到400多亩,人均年收入7000多元。如今,发城信用社的小额支农贷款已发展到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运输各个领域,小额贷款余额达到4530万元,帮助6100余户群众创收6200余万元,信用社的业务纯收入也由178万元发展到380万元。 发城镇年产优质果品7万多吨,但果品储存率、商品转化率仅占1/6左右,直接影响了果农的增收。为此,发城信用社争取到市信用社1500万元的信贷资金,用来支持镇里发展果品加工业。去年9月,总投资2100万元的利君果蔬、宏鑫果蔬和化乐果蔬相继投产,全镇果蔬加工规模增加到3万吨,实现了40%以上的果品本地储存加工,增加群众收入1200多万元。(王凤山修志君)责任编辑:周军(来源:烟台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