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2020年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国家统计局预测我国未来15年经济呈现巨大增长潜力

  在17日召开的“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也是国家GDP核算的权威人士许宪春作了《未来15年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展望与预测》的演讲,这也是对由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所主持的有关未来15年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展望与宏观研究的课题所作的报告。

  未来1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如何?会面临哪些新矛盾和新问题?

  报告预计,“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5%左右,“十一五”期末GDP总量将超过26万亿元,人均GDP近1.9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2000美元;“十二五”(2010—2015年)期间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左右,“十二五”期末GDP总量将超过42万亿元,人均GDP将接近3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3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04年标准我国由中下等收入发展中国家进入上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左右,“十三五”期末GDP总量将超过60万亿元,人均GDP将超过4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5000美元。

  报告认为,2000—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资本的快速积累。虽然这期间资本投入对于GDP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但是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仍然高达50%以上。相对于资本来说,劳动力数量增长的贡献率非常小,这主要是由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所决定的。

  而推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动力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而且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越来越大,预计到“十二五”期间,贡献率将超过40%。

  从预测结果来看,GDP的生产结构在未来15年呈现以下趋势:第一产业比重将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在波动中趋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将稳步上升。

  分时期看,“十一五”期间,第二产业的比重将会继续上升,主要表现在对于

能源需求的上升,导致能源部门扩张以及高投资率带来的资本需求的上升,另外,W TO过渡期多种纤维协定(M FA)的取消将促进纺织和服装部门的扩张。到“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随着采矿业和低技术产业比重的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将逐步回落;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居民对服务业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对于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将不断上升。

  针对GDP的使用结构,报告认为,预计在“十一五”期末,投资比重(即投资率)将达到42%左右,比2005年有所下降;最终消费率比重(即消费率)将达到57%左右,比2005年将有所上升;净出口比重将达到1%左右,比2005年有所下降。进入2010年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储蓄率的下降,预计“十二五”期末投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到40%左右,消费比重则上升到接近60%。净出口比重或落到不足1%左右;到了“十三五”期末,投资比重将加速下滑的35%左右,消费比重上升到60%以上,净出口比重不足0.5%。

  报告指出,在未来15年,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由于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显现。报告从三个大方面作了分析,从约束经济增长的供给因素来看,一是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低效运行,降低了资本供给效率;二是人力资本投资长期过少,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不足;三是国民经济技术含量较低,国际

竞争力较弱,特别是与发达国家差距悬殊。另外土地、能源、水资源、一些主要矿产资源供需缺口会有所扩大。

  从约束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来看,一是产品和产业供给结构不能满足需求结构;二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三是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产业结构扭曲。

  从约束经济增长的体制和机制因素来看,主要存在五方面的不足:投融资和财政税收体制仍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削弱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环境和资源的使用成本过低,难以形成相应的替代、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尚未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从而抑制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充分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居民消费存在后顾之忧,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需求;缺乏全国统一大市场,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使得有限的经济资源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合理配置,不能有效地形成优胜劣汰机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