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化终结全球低利率游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 11:26 《新财富》 | |||||||||
当前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支持了美国以至全球的低利率。十年之后,由于老龄化导致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中国没有了就业压力,便没有干预人民币汇率的动力,外汇储备增速将会回落,由此可能在2015-2020前后引发美国的债市暴跌,并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老龄化还可能使金本位在2030年重临。中国老龄化也将改变全球制造业格局,十年后,廉价中国制造品将开始退出世界市场。
陶冬/文 欧洲用了100年的时间才实现工业化,同样的过程,在中国仅经过一代人便实现了。欧洲经过了100年的变迁,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同样的进程,在中国也仅经过一代人便完成了。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带来冲击。从制造业到资金流向,中国在制造着世界的革命。从原材料需求到汇率变更,中国的变化牵动着世界的心。当全世界都在惊呼中国世纪的到来,当国人兴高采烈地计算何时经济可以超越美国时,人口老化的阴影已悄悄笼罩在中国社会的一角。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老化来得更突然、更猛烈。对于一个强烈依赖制造业、人均收入每年不足1000美元的人口大国,老龄化可能是一个比工业化更难应付的挑战。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将对制造业的分布、资金的趋势、世界储蓄率的变化以及各国移民政策,带来重大且目前尚且难以量化的影响。而且,中国的老龄化时间基本上与以欧洲、日本为首的发达地区的老龄化进程相重合,更加大了这一难题的复杂性。 “人口红利”最多维持15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国人口已剧增7.5亿。急降的新生儿死亡率和大幅上扬的平均寿命,将中国人口拉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峰。由于营养、卫生和医疗保健上的改善,中国人平均寿命预期由1949年的41岁上升至2000年的70岁,名列低收入国家寿命最高的国家之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达5.8%的出生率,制造了共和国自己的婴儿潮。人们谈及中国今天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时,多与改革和开放相联系,其实,“人口红利”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婴儿潮下,大量廉价、有纪律的劳工投入社会,投入建设。这批人进入生育期、储蓄期,拉动了国内需求,同时制造出43%的高储蓄率。高储蓄率带动高投资,中国的工业化从轻工业蔓延到电子业,近年更进入重化工业。相对年轻的社会下,每一个老人的背后,有6名多劳动人口支持供养着,社会负担不重,资金更多地投入生产性支出。 然而,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维持10年,最多15年。人口出生高峰已在上世纪70年代出现,之后的人口增长基本上靠惯性和延长寿命来取得。根据美国战略及国际研究中心(CSIS)测算,中国的劳动人口大约在2015年达到高峰,而总人口高峰在2029年前后出现。国内学者在预测高峰的时间上,与此略有不同,但大方向是一致的—“人口红利”已接近尾声,接下来的是社会老龄化。 上世纪70年代,中国老年人占社会总人口的7%,是美国当时的一半,今天则上升至12%,是美国的2/3。到2040年,老龄人口预计占中国总人口的28%,大大超过美国。中国每一个60岁以上老人的抚养,上世纪70年代有8个劳动人口在支持,今天有6个劳动人口支持,到2040年只有2个劳动人口支持。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率由1970年代的5.8,跌至今天的1.7左右(个别大城市更低至1.2)。 “中国制造”模式十年后难以为继 中国人口老化对自身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多层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制造业的冲击。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十几年的崛起,对整个行业进行了重新定义,制造业版图出现了再分割,全球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也因此改变。毫无疑问,拉动中国制造业的第一要素是人力资源。源源不断、廉价高效的民工,是“中国制造”的法宝。中国制造业工人工资是马来西亚工人的1/4,而马来西亚工人工资是日本工人的1/10。中国工人工资是墨西哥工人的1/4,而墨西哥工人工资是美国工人的1/10。印度尼西亚、印度的工人工资低过中国,但是当地严苛的劳工法以及落后的基础设施拖累了制造业的发展。 去年夏天开始在华南、华东一带出现的“民工荒”,为中国似乎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敲响了警钟。笔者认为,中国暂时还不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民工荒”更多的是将过去10年民工收入的零增长,进行一次过补偿。只要工资有所增加,民工还是请得到的。今后几年,中国政府的忧虑,仍是为民工找工作,而不是为没有人打工发愁。但是一个新趋势已经形成。中国的劳动力年增长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2.2%,降到今天的1%。而5年之后则几乎接近零增长。在上世纪80年代,全世界新增劳动力中每3人中便有一个来自中国,这是打造制造业王国的人力资源基础。到下一个十年,全世界新增劳动力中每12人中才有一个来自中国。换言之,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模式,十年以后便难以为继。中国要想维持制造业的荣光,要么加大资本投入,要么提高科技含量,总之人均生产力必须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对于全世界的消费者来讲,“中国制造”的价廉物美,可能还有十年保鲜期。之后,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上升,可能加上自有品牌的诞生,中国产品的价格会逐步上升。这种趋势在日本、韩国的发展周期中也曾出现过,不过它们的产品供应种类要远少过今天的中国。 当中国越上一级世界产品链的台阶后,会不会有国家可以接替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加工厂”?南亚次大陆(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是最有可能的一个,不过当地的电力、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相当的差距。至于拉美、中东甚至非洲,那里的工资并不便宜,而且工作态度很成问题。笔者倾向于相信,中国之后再无中国式(割喉减价式)价廉物美,而代之以较贵的替代品。这对全球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一大损失。 未来中国外汇储备增速回落可望结束全球低利率时代 中国的老龄化还可能导致全球性低利率时代的终结。全球共计100兆亿美元的财富中,一半在美国,剩下的主要在欧洲和日本。欧洲的退休基金和日本的企业资金一直是全球资本流动的主力,也是过去填补美国财政、贸易赤字的主要来源。但是,近几年欧洲资金流入美国的速度明显放缓,而亚洲央行因干预汇市、稳定本国汇率而积下大量外汇储备。因此,亚洲外汇储备成为国际资金中的新贵,其一举一动尤其引人注目。 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近来成为亚洲货币的一项指标,也成为国际热钱冲击的对象。自2003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暴增4890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总储备的4.6倍。预计中国会在明年初超过日本成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总外汇储备预计超过1.1万亿美元。如果中国的人民币不动或小动,出于出口竞争的考虑,亚洲其他货币中没有哪家敢大幅升值,因此其外汇储备也会跟着暴涨。估计亚洲总外汇储备在2010年时超过4万亿美元。 央行手上控制如此多的外汇储备,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者不同,央行的任务不在于投资赚钱,而是维持汇率稳定、制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虽然在投资组合上可以作些微调整,但是总体而言央行投资取决于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而不是对风险、投资回报的判断。这就解释了亚洲央行为什么一窝蜂地投资美元资产。在过去两年,美联储将短期政策利率由1%加至3.75%,可是长期国债利率几乎没有上升,其背后便是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央行不停的购买。可以说,中国外汇储备支持了美国以至全球的低利率。 亚洲外汇储备的急涨,不可能是无限期的,要么美国政府对目前的双赤字政策作一个根本的纠正,要么继续拖下去,直至亚洲不再支持这场游戏。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很可能是这场游戏的终结者。今天中国为了就业和出口,不惜代价地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但是十年之后,中国劳动人口比例开始下降,国内服务业的发展还可能令劳动力短缺提前。没有了就业压力,中国便没有干预人民币汇率的动力;如果人民币完全自由浮动,亚洲其他国家也不必像今天这样干预汇率。亚洲外汇储备增速回落,支持美国债市的回流资金自然变少,届时美国债市利率可能急涨,甚至出现金融危机。 老龄化还可能导致金本位重临。纵观世界各国,没有一国为即将来临的老龄社会作出充分的财政拨备,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普遍不足。1995年时,10.5%的美国人口为银发族,2030年时17%为银发族。1995年时日本有11.5%的人口为银发族,2030年时23.1%为银发族。1995年时意大利有19.7%的人为银发族,此比例至2030年将升到33.3%。在发达国家,超高龄人口(80岁以上)更会较1995年上涨8倍。这部分人在医疗费用、人手看护上的需求肯定远大过其他年龄段。1995年时,退休福利占发达国家GDP的7.9%,健康保险占GDP的6.3%,2030年时,两项福利会分别占GDP的12.1%和11.6%(图4)。换言之,发达国家GDP产出中的1/4,会被老龄社会消耗掉,产生不出任何再生产效益。今天退休年金消耗发达国家0.2%的总储蓄,2030年时,它耗用7.4%的总储蓄,2040年时更高达12.1%。 如此沉重的老龄负担,是任何一个社会也承受不起的。由于劳动人口骤减,通过加税(目前税负已经很高)来筹措资金也不是一个办法。然而老年人届时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利益团体。如果今天都无法推出削减社会福利法案,相信20年后在一个老龄选民势力益强的社会中,通过的机会更小。笔者相信,到时各国政府惟有通过货币扩张,即印钞票来应付日益膨胀的福利开支。这样做势必破坏政府信用,导致通货膨胀和高利率。 基于上面的分析,笔者大胆预言:十年后廉价中国制造品开始退出世界市场;2015-2020前后,美国债市暴跌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金本位在2030年重临;十几年后,各国放宽移民限制,年轻人成为争夺的资源。这些并不意味着世界的末日,不过那个世界和今天的大不相同。(《新财富》2005年11月号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