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法廓清创投业前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 10:44 深圳商报 | |||||||||
刘纪鹏:首都经贸大学公司研究工作中心主任 单祥双:中国招商总裁、北大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徐香梅:深圳商报记者
11月15日颁布、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对创投行业意味着什么?对一直渴望着风险资本的中小企业有什么影响? 专家分析认为,今年是创投行业的一个政策年,“创投法”的出台,必将迎来中国创投行业发展的春天,同时,也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不竭的风险资金来源。 创投行业:更多的钱涌进来了 记者:“创投法”的出台,对中国创投行业的未来发展意味着什么? 刘纪鹏:“创投法”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公司法》修改完成、《证券法》出台,然后就是股改,《股改管理办法》出台,这些都会对创业投资产生大的影响。所以说,2005年是中国创业投资政策法规的推动年,它为明年中国创业投资大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法律性基础。2006年,将迎来创投行业发展的春天。 单祥双:“创投法”是中国创业投资企业的公司法。有了这个法规,创投企业就可以规范地操作、在规范中求发展。另外,这个办法的出台,将会意味着有更多的钱进来。包括银行贷款、保险资金、社保资金。 记者:进入创投行业的资金总量会有多大? 单祥双:今后,创投行业的资本会不断地扩张。首先,银行的资本会越来越多地配套引入,至少是500亿元以上的规模。 第二,就是保险资金和社保资金。保险资金不是借贷性的,是股权式的,它的资金规模和扩张的速度就不可低估了。保险资金和社保资金的规模都会非常大,保险资金是几万亿元的规模,社保资金也是上万亿元的规模。由于证券市场长期低迷,创业投资为它们打开了一个出口。实际上社保资金之前就已经进入到创业投资里面了,这次“大门”一打开,庞大的资本会流入到创投行业来,至少是数万亿的规模。 再看看美国硅谷,云集的创业投资基金是9000亿美元,而中国的创业投资基金仅500亿元人民币,空间非常巨大。 创投企业:渠道更畅通 记者:“创投法”给创投企业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单祥双:对于做创投行业的人来说,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左手融资、右手投资、跑步退出。而“创投法”在这三个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给企业更大的发挥空间。 从“左手融资”的角度说,原来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只能是产业性资本,金融性资本不允许进入。刚出台的“创投法”则明确规定,创业投资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通过获取贷款来增加投资能力。不仅如此,还鼓励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等金融性资本进入这个行业,这样,创投企业“左手融资”的渠道就全部打开了。 再一个,就是“右手投资”,也有几个大的突破:投资额度百分之百,就是创业基金、创投公司可以拿百分之百的股本金进行投资,以前规定只能50%;投资领域扩大了,明确规定除了房地产和股票以外的其他投资,都可以进行创业投资,这一点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 在投资方式上,除了拿资本投资之外,也可以拿资产、股权进行投资,这样,创投企业的投资方式更加灵活了,可以进行滚动投资,投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扩大。还有,就是给予了税收的优惠,具体办法随后将会制定推出。 至于“跑步退出”,“创投法”明确提出,创投企业可以通过股权上市转让、股权协议转让、被投资企业回购等途径,实现投资退出。为推动创业投资的发展,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深圳中小企业板向创业板的转化。这些资本市场的构建,为创投资本“跑步退出”创造了条件。 中小企业:寻找资金更容易了 记者:不少正在寻找和即将拿到“风险投资金”的中小企业有点担心,“创投法”出台,会不会对他们产生不好的影响呢? 刘纪鹏:“创投法”的出台,对众多渴望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福音。 单祥双:“创投法”的出台,是一个重大利好,可以让中小企业更多地拿到“风险投资”、更高效率地拿到“风险投资”。因为,“创投法”出台后,意味着更多的钱将会进入到创投行业。 记者:那么,什么样的中小企业最有可能获得创投企业的青睐呢? 刘纪鹏:各个行业的中小企业都有机会,只不过,从竞争的比较优势考虑,创投企业关注的重点往往是IT和传统行业里的中小企业。 记者: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应该如何来鉴别投资公司的实力? 单祥双:投资公司的实力很容易鉴别,就是它管理多大规模的资金?投资了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资金是多少?作为创业者,不是鉴别投资公司实力的问题,关键是要考虑你能融到什么样的资本,融到什么样公司的资本。 记者:创业者如何确定自己在投资中所占的比例? 单祥双:这个问题要就具体的企业、具体的情况而言。在实际投资的一些项目当中,有的创业者所占投资比例并不高,股权很分散,但是项目发展得很好;也有的项目中,创业者一股独大,持有很大的股份,公司发展起来也不一定很好。这是由创业的历史、创业的过程,以及后来的投资者介入之后,企业的发展状况决定的,而不是一个能拿出标准答案的问题,不同的企业情况是不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