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汇丰专家称我国应从日本的经济泡沫中吸取教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 10:06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英国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师简世勋日前在英国《独立报》撰文说: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存在经济泡沫,泡沫的内爆最终导致了日本的通货紧缩。如今中国也遇到类似的困难,它应从日本的经济痛苦中吸取教训。简世勋是在他这篇题为《中国可以从日本的经济痛苦中吸取教训》文章中发出上述告诫的:

  上周,我去亚洲旅行了一周。大家除了过分关心美国的金融政策外,关注的其它主要
问题就是中国对全球其它国家的影响以及日本经济复苏的迹象。

  中国增长势头与上世纪日本相似

  中日这两个国家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如果说有一个国家的决策者比其它国家更了解中国的经济影响,那就是日本的决策者。作为近邻,中国和日本并非总是有意要相互争吵和抱怨,但近几年来,它们的关系一直不好。

  然而,双方都知道它们在经济上相互合作更好些,尽管经常相互厌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同日本相比是一个经济侏儒。日本经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飞速增长——其年均经济增长率接近10%,而

中国经济丝毫没有进展。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登上全球经济舞台引起了很大反应。有人大肆夸耀,有人则越来越惊恐。如果说持续的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场戏——工业革命——把中国留在了场外,使其于19世纪受尽西方殖民者的剥削,而第二场戏——战后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经济奋起直追——把中国搁在一边,愤愤不平——那么,第三场戏就是中国一直在作特技表演。日本和欧洲似乎已经忘记了经济该如何发展,而中国的情况清楚地让人们知道:发展的车轮一经开动,可能会取得怎样的结果。

  一些日本经济观察家常常只用日本国内因素解释其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由此解释说,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停滞是80年代末经济泡沫、资本分配不当、银行系统混乱和终身就业模式不灵活产生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的问题是由国内因素引起的,根本不是受世界其它国家的影响。

  虽然这些解释也讲得通,但我觉得它们还不能对日本经济发展缓慢作出全面解释。可以肯定,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存在经济泡沫,而且毫无疑问,泡沫内爆导致日本通货紧缩。但是,资本分配不当和银行系统混乱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就没有那么大帮助了:日本早在90年代之前就存在这些不足,但是它在经济上仍然超过了其它国家。而且,中国如今也遇到类似的困难,但经济也在迅速增长。至于终身就业模式,不久前,其它国家也还在竞相仿效日本的劳动市场模式。

  警惕可能导致经济泡沫的贸易因素

  我的想法是,日本的经济问题并非完全由国内因素引起。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政策促发的国内需求增加,还有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压力所致,当时美国要求日本减少日美贸易顺差。而国内需求增加造成了经济泡沫。

  考虑到日本的这种经历,中国今天抵制同样来自美国的压力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日本还觉得自己是全球化的先驱,主要是因为它在地理位置上离中国很近。中国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经济开放为一些日本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些公司在国内要花费极高的成本,而中国为这些公司提供减少劳动力成本的可能性。这些公司则尽情利用了这些减少成本的机会。

  结果,后来的日本国内经济状况却不令人满意。日本决策者认为这种刚刚出现的全球化动向会“掏空”日本工业。就业机会减少,收入吃紧,消费减速,土地价格降低,经济陷入停滞。商业贷款变成了坏账(或者说不良贷款),银行系统事实上垮掉了。日本对华出口迅速增加并非是因为中国对丰田汽车等日本产品的需求增加了,而是因为日本公司把它们的资本转移到了中国。

  今天,好消息是:日本可能将结束困难调整时期。国内需求日益复苏,企业债务恢复到经济泡沫前的水平,一些公司最终又开始聘用专职雇员。然而,这种比较乐观的前景是在经历了15年经济痛苦后才出现的。

  必须进行经济改革

  为什么日本的经济调整如此困难?其问题部分源于经济不灵活。终身就业模式或许产生了很好的劳资关系,并具有一些在上世纪70年代经历劳资关系困难的欧洲国家所不具有的优势。但是,当你的近邻突然打开大门把资本吸引过去、把就业机会给愿意拿低工资的工人时,终身就业模式就成了包袱。在中国,工人的工资大约是日本国内工人工资的1/10或1/20。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在过去15年里经历的一些问题,很多都是英国上世纪70年代所经历的。上世纪70年代,日本似乎是主要的全球化威胁。

  日本决策者看一看欧洲就会知道他们面对的情况非常相似。对于德国和意大利等国来说,它们新的经济近邻给它们带来的一些问题与日本面临中国的问题相似。但是,有一点是不同的,那就是时机上的不同。1989年柏林墙拆除,但在上世纪90年代前,中东欧并没有真正对西欧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处在这种变化前线的德国和意大利来说,这种经历并不令人愉快。后来,这两个国家的经济都衰退了,而且它们都发觉难以应对新挑战。

  所以,如果说日本的经历对欧洲有什么启发,那就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改变经济体制。变革是有风险的,有时是痛苦的,而且总会遇到政治上的难题。但是,因此而逃避改革不是办法。日本的全球化经历导致其工业结构彻底重组,各行业内部以及行业之间发生了优势转移。

  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斯蒂芬·格林也对中国经济运作的前景作了如下分析: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受到

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的沉重打击,这使人联想到中国今天的情况。

  尽管中国的统计数据令人乐观,但中国的经济周期仍在轮换,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减缓,2007年至2008年可能出现通货紧缩。但他乐观地认为,如果中国实行谨慎的经济政策,它就能够避免日本的“流动性陷阱”。(完)

  格林说:“中国不存在引发危机的明显的房地产泡沫。虽然投资增长将放慢速度,但中国不会像日本上世纪90年代初那样出现市场崩溃。”(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