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山东经济换挡降耗增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11:02 新华网 | |||||||||
新华网济南10月14日电 记者 王志 面对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的制约经济发展新“瓶颈”,山东将发展循环经济同建设节约型社会紧密结合,通过实施以节能、节水等为重点的资源节约战略,用好资源节约的“尺子”和“鞭子”,积极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促进山东经济旧貌换新颜。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迅速发展,但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全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不足全国1/6;高消耗、高污染的化工、建材、造纸等行业,在工业产业中占有一定比重,其排污量占全省排污量的一半以上,资源深度开发不够。鉴于此,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2006年,使循环型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形成雏形。 通过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资源再生四个途径,山东省积极用好资源节约的“尺子”,以耗能耗水大户为重点,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作为能耗大户,钢铁产品总成本中的能耗、物耗超过70%,而整个生产流程中流失的能源高达70%左右。为使传统生产模式主要关注产量、质量、安全和成本,转移到着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改善环境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上来,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的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积极通过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和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 1993年到1998年,济钢将总投资的近七成用于节能降耗、综合利用项目,新建了一大批直接关系到原料结构、工艺技术结构、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显著改善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作为用水大户,济钢的吨钢耗水曾高达22立方米。通过采用干法熄焦工艺,济钢使原来耗水大的熄焦不再用水。而通过对水的分质梯级循环利用,实行区域闭路循环利用,济钢最终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1995年到2004年,济钢年产钢从170万吨增加到687万吨,产量增加了3倍,而年耗水总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280万立方米。 同时,济钢产生的余热、余能每年多达110万吨标准煤,如果用来发电,每小时可发电60万千瓦,而济钢每小时的耗电量只有30万千瓦。济钢技术人员经过280项技术创新,利用工艺节余的副产煤气成功实施了燃气-蒸汽联合发电,建成了全国第一套稳定、高效运行的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效率比常规煤电机组提高了50%。二期工程完成后,可实现企业用电自给自足甚至可以对外供电,实现钢铁企业不买电的重大突破。 2004年与1995年相比,济钢年节水1.13亿元,节水效益2.8亿元;吨钢综合能耗下降42%,累计节约标准煤1300万吨,价值90亿元以上。与此同时,济钢钢产量提高3倍,钢材产量提高4.5倍,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提高了3.8倍、9.5倍和11倍。 为树起资源能源定额消耗标准的“尺子”,山东早于全国节约能源法半年就出台了全国首个地方性节能法规,同时出台了《节约型社会的部分标准》,并不断扩大标准的范围,逐步覆盖到全社会各行各业。2004年,山东省经贸委向全社会推广了100项先进适用的资源节约技术和设备,并会同水利等四部门公布了6个方面的资源节约指标考核体系,以引导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而通过制订《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山东积极指导企业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和治理污染,并大力开展以共伴生矿和工业固体废物、废水、废气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与此同时,山东积极拿起节能、节约资源执法的“鞭子”。今年11月1日,《山东省节能监察办法》正式施行,成为我国第一个关于节能监察执法的省政府规章。根据这一办法,山东节能监察机构将在能源利用监管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不需要增加新的编制和人员,只是通过立法赋予了新的节能监察职责。目前,山东省节能监测中心有人员620多人,其中有430人取得了山东省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中心还配备了较为先进的执法监测设备,完全具备承担节能监察的能力。 而作为执法主体的“节能警察”也将随后组建,将重点对用能项目执行节能设计规范和建成后合理用能情况,淘汰或者限制使用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及生产设备、设施、工艺和材料的情况,生产企业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省1000家重点用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达到1.1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5%,共节约能源1375.9万吨标准煤,折合经济效益超过82亿元;重复利用水量125亿吨,同比增长1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重点用水企业万元产值取水量12.7吨,同比下降23.5%,共节水2.5亿吨。全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共实现产值164亿元,其中1000家重点用能企业产值增长速度超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24个百分点,取得显著成效。(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