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BP:中国的收获和赌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13:38 《商务周刊》杂志

  为了迎接明年底成品油销售市场的全面开放,BP依据以往中国市场开放的经验仍要高歌猛进

  □实习记者 王明明

  约翰·布朗勋爵,一位瘦小的英国老头将来中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在业内引起不小的
震荡,纷纷揣测其来华意图。此人其貌不扬,却是BP(英国石油公司)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帝国的CEO。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不知疲倦的布朗勋爵再次出手,是为了与中国最大的炼油和成品油经销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商谈在炼油与销售方面成立合资公司的问题,并力求在新公司中获得控制权。

  这桩交易类似于2003年BP与俄罗斯秋明石油的协议,双方的合作成功缔结了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与在俄罗斯合资样板的宣扬相比,这次BP显得相当低调,目前尚未披露这次谈判的任何细节。

  与中石化洽谈的同时,BP在上海全资收购了上海两家燃气公司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及经营门店,成立碧辟(上海)液化石油气公司,并借此涉足上海石油液化气零售市场。

  事实上,随着成品油市场逐渐对外开放,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世界石油巨头不止BP一家。分享这块庞大的石油“

蛋糕”,一直是BP、壳牌、埃克森美孚和道达尔等石油巨头的梦想。但令人费解的是,自去年底中国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时已一年,成品油批发也将在2006年开放,但觊觎已久的跨国石油巨头们虽也新闻不断,但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肆鲸吞蚕食,而是一板一眼地延续着开放前的步伐——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国内石油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在“一亩三分地”上收编和新建加油站。

  应该说,为了尽早进入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包括BP在内的各石油大亨颇为处心积虑。2000年初,中石油在香港和美国上市,BP作为中石油的独家战略投资者。先期买进了中石油总值约6.2亿美元的股权,进而取得了购买中国境内的加油站以及租用中石油的油品配送网络的权利。

  同年9月,中石化海外上市前夕,跨国石油巨头们再次纷纷跟进。随后,BP、壳牌和埃克森美孚也与中石化订立配售协议。

  中石油、中石化在海外成功上市后,作为回报,BP、壳牌和埃克森美孚被允许提前进入中国的成品油零售市场,中石化分别开放了广东、

福建、江苏和浙江的成品油零售市场。BP获准分别与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广东省和浙江省合资各建立500座加油站;埃克森美孚和壳牌则同样被获准分别与中石化在广东省和江苏省各合资建500座加油站。

  约翰·布朗勋爵当时曾意气风发地指出:“BP将把在中国的石化产品零售网点数量发展到英国本土的规模。”

  2004年,大亨们进一步加快了步伐。“2004年是国外大石油公司进军中国成品油市场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廖钦告诉《商务周刊》,BP、壳牌和道达尔已分别与中国国内石油公司合资成立成品油销售公司,合资经营1700座加油站。

  当年11月,BP与中石化合资的中石化碧辟(浙江)石油有限公司成立,该合资公司以中石化现有加油站网络整体转入为主,采用中石化和BP的联合品牌,在杭州、宁波、绍兴三地建立和运营拥有500座加油站的服务网络。中石化碧辟(浙江)石油有限公司公关部戴奇告诉《商务周刊》,“目前合资加油站主要在宁波地区做,已经发展到150家加油站,另外合资公司还通过联营的方式托管了20家加油站。”

  半个月后,BP与中石油在广东合资成立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中油BP公关部负责人介绍,到目前为止,中油BP在广东省内已经拥有近400座“双品牌”加油站。

  BP中国公司相关人士向《商务周刊》透露,BP已经将在中国发展业务定为集团发展战略的核心,而油品销售业务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中石化碧辟、中油BP这两个项目落实之后,其将继续扩展在中国的加油站网络。

  然而,在加油站这个成品油销售终端的扩张,BP等大都是按照之前与中石油、中石化签订的备忘录,采用合资战术。廖钦解释说:“目前中国成品油市场仍处于国家严格管制之中,加油站所需的成品油还得依靠国内两大石油公司供应。”

  2004年12月,国家商务部颁布了《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规定申请开办加油站的企业必须“具有稳定的成品油供应渠道,与具有批发经营资格的成品油经营企业签订供油协议”。目前全国具有批发经营资格且具有稳定油源的企业,只有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只有与这两家国有垄断巨头签署了供油协议,国家才会受理开办加油站的申请;

  其二,加油站的申请还要符合当地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而中国多数地方的加油站发展规划和全国性的“十五”期间加油站发展规划都已审批完毕,除非是新建城区或者新修道路,其他地方基本没有可能再申请新办加油站。而新建城区或者新修道路的加油站规划,往往又面临着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的强力干预,其他申请人很难具备与两大集团相抗衡的游说能力。

  尽管依然面临高高的门槛,BP等跨国石油公司仍在部署更宏大的战略,伺机抢占中国成品油更广阔的市场。

  在2004年5月,BP中国公司与广州发展实业控股集团股份公司合资兴建库容达36万立方米的南沙油库已正式投产。该油库还拥有一个8万吨级的码头,这是国内目前最大、最先进的一个世界化油库。

  石油仓储物流业务是BP在华参与成品油销售业务的重要补充。成品油储存和终端销售为外资石油公司构筑了比较完整的中下游市场业务链条,今后有可能以更加独立的方式在中国成品油销售市场挤占一席之地。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BP等石油公司还是无法撼动国内两大石油巨头在成品油销售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中石油和中石化目前掌控着全国的成品油生产和零售,从上到下,整个链条相对封闭,两家公司分别有一个成品油调配中心,统一调配全国各个炼油厂以及海外进口的成品油,无论是外资、合资、民营资本还是两家公司内部加油站的成品油,都必须经由这两个出口。即便到了2006年底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后,这种局面也不会很快就改变。

  “如果BP没有成品油进出口贸易权,即使获得了批发权,也必须依赖两大集团才能进行批发业务。”廖钦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