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巨无霸城市威胁经济健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09:41 华夏时报

    千万人以上城市正在膨胀报告显示,从1978年至今,我国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从13个增加到49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差距。

  按照学术定义,100万人以上属于特大城市;50至100万属于大城市;20至50万属于中等城市;10至20万属于小城市。专家表示,从13亿人口的总量来看,中国有49个特大城市并
无不妥。

  但是表层之下的问题不容忽视,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型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千万,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北京目前有城市人口700万,郊区人口1300万,还有平均每年400万的流动人口,总计2400万。上海的固定人口也已超过1000万。

  “国际上的

宜居城市是要把人口控制在200到300万,”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维新表示,“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会给市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特别是对于北京的市民来说,这些“不便”早就不陌生了:上下班高峰时拥挤的车流,没有立锥之地的地铁车厢;污浊的城市空气……

  这些“巨无霸城市”的产生与部分政策制定者的浮躁心理和利益驱动直接相关。很多规划是地方政府提出的,有些领导主观上贪大求洋,这和形象工程有关。

  此外,由于土地是最大的国有资产,城市政府的主要收益来自于土地出让;而经济发达地区已几乎无地可卖,唯有将城市“做大”,增加土地供给,才能增加城市财源。据报道,虽然有各方压力,北京还是迟迟不肯公布

房地产开发的土地成本,个中原由,值得深思。

  城市内部二元化亟待解决“要让农民富,首先要减少农民。”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是在有关部门为了扩大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共识下开始的。

  建设部昨天的报告显示:城镇人口约5.4亿,占总人口41.8%。如果把流动人口也计算在内,中国城镇人口的百分比远不止41.8%。按照科学的定义,在城市居住一年以上的,都属于该市居民。

  即使按照官方公布的41.8%计算,很多人的生存状态也没有明显改善。很多农民被收去了土地,被迫拥向城市。在应届大学生都很难找到工作的今天,城市又给他们留了多少位子呢?

  其实,19世纪初的美国也经历了一段城市化的蜕变之路。北方新兴的制造业迫切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同时,美国的城乡界线并不明显。南方刚刚解放的黑人自发流向了城市。

  这是一个“产业化”带动“工业化”的经验。而中国的现状是,就业压力逐年递增。我们把农民变成了“有城市户口的人”,却无力把他们变成“工人”。困扰中国多年的“城乡二元化”还没有消除,“城市内部的二元化”又已产生。

  经济学研究证明,如果城镇化水平一年增长0.8个百分点,那么人均GDP的增长率大体应该是8.6%。如果城镇化一年增长1个百分点,人均GDP需要增长11%才能够支撑。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增速为每年0.92个百分点,那么GDP需要达到10.12%。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季度的报告,GDP的增速为9.4%。两者明显不对称。

  “必须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前提下,自发推进城市化。否则已经产生的问题会更加严重。”刘维新说。(本报记者 李雁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