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央行研究报告告急 温州民间金融逐步边缘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02:29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新建发 自杭州 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最近推出《区域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比较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温州市金融结构的现状是: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并存;民间金融发展日渐式微,传统民间金融市场日显边缘化;区域金融发展亟待新突破。
报告认为,温州区域金融结构系突出的二元结构,即以现代银行业为主的正规金融和以合会、集资、民间借贷为主的民间金融的并存结构,其中后者对全局影响较大。报告还认为温州“民间金融正由持续、快速、活跃的发展转向增长放缓、停滞和在区域金融结构中的逐步边缘化”。 根据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测算,目前温州民间借贷规模约400亿元,2004年末的银行贷款为1534亿元,传统民间金融与现代正规金融的比例为20:80。同时,央行数据显示,全国民间金融规模不到1万亿元,银行贷款为17.7万亿元,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比例为5:95。“显然,温州二元金融结构的特点相当明显,在经济改革和发展前期,民间金融的相对规模还要大得多。这种二元金融结构与当地个私经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起到了补充融资、风险投资和优化融资结构的重要历史作用。”负责该报告研究的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蔡灵跃表示。 数据显示,温州民间金融由发展上升到相对放缓的转折大约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民间融资约为全市银行贷款的65%,1991年上升至80%,但到了2001年,这个比例下降45%,目前这个比值还在下降。 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一位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利率越高,利差越大,大致上可以认为市场越活跃。“但根据现有资料,从1990年以来,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开始呈现持续下降走势,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之间的利差也逐年下行,这表明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正在放缓。” 该高管回忆,1995年之前,温州民间金融异常活跃,民间借贷利率居高不下,部分资金充裕的企业主甚至暂缓主业,以“放贷”为生。据《温州日报》此前披露的数据,1992年,温州苍南县群众手持现金4.2亿元,其中就有3.5亿元参与民间借贷活动,全部是现金交易。“这样的民间借贷规模可谓空前,当时,需要资金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主一般不向银行借贷,一个项目所需的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资金,通过民间借贷在几天内就可以筹集完毕,而且全部是现金交易。”该高管对记者表示。 同时,民间金融的形式也正在悄悄“衰退”。报告指出,温州民间金融形式“80年代除直接借贷外,民间金融形式主要还有合会、企业集资、‘银背’活动、挂户公司(约1983~1992年)、私人钱庄(1984~1989年)、典当商业(1988年前后)等,形式多样,社会化程度高”,但随后形式多样性不断下降,“2000年以来,金融服务社等被撤并,集资、‘银背’等金融‘三乱’受到排挤,民间金融形式主要是直接借贷和一些投资项目的集资等,活跃程度明显下降”。 “当前温州金融结构变迁趋势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民间金融市场逐步边缘化,但正规的资本市场未能及时介入和替代,由此导致社会融资对银行依赖性增强,金融结构更加单一化,区域金融发展亟待有所突破。”蔡灵跃在报告中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