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扶正青岛模式倾斜的天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19:23 财富时报

  本报记者 耿承涛

  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并重的“新青岛模式”正在上演

  目前,山东省正在打造半岛都市群,青岛是这个都市群的核心之一。作为一个港口城市,青岛对于整个山东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山东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青岛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模式创造着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拥有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双星等一大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青岛已经产生了一个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的群体。很少有一个城市像青岛一样拥有如此众多令人人羡慕的名牌企业,拥有众多的名牌大型国有企业正是“青岛模式”的特色。

  青岛模式下的青岛现象

  2004年青岛被央视评为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CCTV“城市中国”组委会评价青岛时是这样描述的:这是一个随时就能感受到品牌力量的城市,这里诞生的品牌已经影响了中国,正在影响世界。

  名牌已成为青岛的名片。

  由于拥有一批为中国乃至世界所认知的知名品牌,青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以大大提升,可以说已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市场上叫响了品牌经济。

  “放手让企业做大,不干预、不指手画脚。”青岛市经贸委一位负责人用这句老话告诉记者,青岛市的国有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地如此迅速,关键就在于拥有一批出色的企业家。当年,

中央电视台十大年度经济风云人物评选,青岛占去了3席,被专家称为“青岛现象”。

  “青岛是个重视企业家的城市,从党政机关到街巷里弄,青岛有这样的传统,流行这样的风尚。”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玉科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曾经表示:“我们要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不断培养更多的企业家,不断提升企业家的素质。这是青岛的希望所在。”

  “青岛模式”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政府在品牌运营中对自身的正确定位。政府不是具体的操作者,而是环境的营造者,政府扮演的始终是配角。

  旧青岛模式带来民营经济困局

  青岛区域经济主要靠大企业支撑。在青岛有海尔、海信等十大集团,他们的贡献占整个青岛经济的50%以上。相比之下,青岛的民营经济并不怎么发达。“青岛模式”就像一台倾斜的天平,经济的发展缺少了民营经济的配合,青岛经济的天平倾斜了。

  “与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综合实力的差距主要差在了民营经济上。”这是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在3月份召开的民营经济发展会上的一句话,这一句话点出了青岛经济的软肋。

  青岛拥有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等闻名全国的大企名牌,但正像大企名牌的突出一样,青岛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与先进城市如温州、泉州、苏州、宁波、深圳等相比,差距明显。

  “2005年上半年青岛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12.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2.7%;实现税收72.6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32%;出口总额42.8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52%。” 青岛市经贸委中小企业局一位负责人表示,今年青岛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其他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比较差距很大。“与苏州相比,截至6月底,苏州民营企业注册资金为1598.6亿元,高出青岛市11.6亿元。苏州民营企业创税收89.03亿元,青岛市为72.6亿元,少16.43亿元。”

  从青岛市内部来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也存在较大差距。资料显示,2004年民营企业集团与国有企业集团总资产规模的平均比例为1:6.42,(即平均每家国有企业集团的资产规模是民营企业集团的6.42倍)。民营企业集团与国有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的平均比例为1:7.85。青岛市民营企业集团与国有企业集团的差距大都在6-8倍之间。

  无论在企业产品研究开发、人才方面,还是在形成产品投入市场方面,青岛市民营企业集团与国有企业集团都存在较大差距,而这也正是民营企业集团产品核心

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民营企业集团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重大隐患。

  解决好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关系到青岛下一步的发展,青岛模式面临考验。

  2005年是青岛民营经济发展年

  “2005年,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全力发展民营经济,因为民营企业是青岛最有希望大发展的亮点和潜力点。青岛的经济结构当中,民营企业的发展不够,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在一次全市优秀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青岛的工业化现在是以品牌大企业为主体,实现集群式发展,民营企业应该是集群式发展的重要角色。

  2005年注定是青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年。截至9月末,青岛市民营经济注册户数为34.7万户,注册资本金总量达到1713亿元,同比增长14.2%和15.2%。其中,个体私营经济注册户数33.3万户,注册资本金938亿元,从业人员110.2万人。

  “从山东省情况看,青岛市个体私营经济的注册户数、资本金和从业人数均居山东省首位。”青岛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说。

  1到9月份,青岛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46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税收105.6亿元,同比增长24%,占全市税收总量的33%。青岛市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07.8亿元,同比增长67.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1.8%。青岛市民营经济163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额121.5亿元,累计已完成投资53.7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完成1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出口额实现65.6亿美元,同比增长34.8%,分别占全市的51.5%和49.2%。

  青岛民营经济正在迅速崛起,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并重的“新青岛模式”正在形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