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银监会副主席李伟调任国资委副主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14:4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北京报道

  “李伟的调动,对于银监会是个巨大的损失。” 11月7日下午,在李伟离开银监会的欢送大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给了李伟这样一个至高的评价。

  就在这天上午,银监会正式公布了原副主席李伟调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消息。尽管坊间早有传言,但这项人事变动还是让银监会系统的很多人士发出遗憾的感慨。

  在李伟之后,谁将分管银监会办公厅、财务部、合作金融监管部以及政策法规部的工作?李伟在国资委又将分管哪些部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目前这仍是个未解之谜。

  调任国资委副主任

  11月2日,李伟已经出现在国资委司局级干部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当时称“李伟同志将调过来任副书记兼副主任”,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宣布李伟的具体分管内容。

  李伟的到来,无疑意味着国资委内部又将有一次分工的调整。

  从国资委领导对各司局分管的日常工作来看,13个司局之中,只有产权管理局直接由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分管,在此之前,是国资委原党委书记、副主任李毅中直接分管。在今年“两会”期间,李毅中调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作为国资委最为核心也是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产权管理无疑是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要着,也是国资委杜绝国有资产流失、承担保值增值要职的重要部门。

  国资委内部人士称,李伟已经开始熟悉国资委的工作,“和几个部门都有了接触,包括产权管理局”。

  在11月7日的欢送会上,李伟对银监会同仁两年来的工作支持表示了谢意,并表示,自己到国资委之后,有很多工作仍需与银监会“保持接触”,希望一如既往的得到支持。

  虽然李伟并未直接道破自己在国资委的职责和分管部门,但他的这番讲话让很多人推测。

  对于国资委来说,李伟长期在金融市场改革中的丰富经验,对目前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和中央企业的重组上市,将大有帮助。且李伟在银监会的经验,对国资委最为头疼的3500亿元不良资产处置,亦大有益处。

  事实上,央企不良资产的处置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国资委正准备改变过去由央企自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低效率局面,拟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处置央企不良资产,该机构势必与银监会交往频繁。而李伟在处理这两部门关系方面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03年银监会成立之初,李伟从中央金融工委副书记调任银监会副主席、党委委员。此前从1988年开始,李伟历任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上海市委办公厅秘书、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主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党组成员等职。

  股改大背景

  李伟此时赴任的国资委,和银监会一样,都是2003年国务院机构调整之后设立的新机构。这个只有2岁的新机构现在正走到关键时刻。

  一场股权分置改革将国资委推到了风尖浪口——国资委以出资人身份监管的下属国有企业,将是埋单股改的大东家。

  有熟悉国资委的人士认为,此时此刻,国资委正顶着成立以来最大舆论压力,因为国资委要在“配合股权分置改革、给市场积极信号”的大方向上,在支付对价的博弈中,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要保证对价合理,给市场带来稳定的预期。

  “以前人家批评MBO,批评国有产权交易不规范,导致国有资产暗中流失,但这一次的股权分置改革,国有企业作为大股东,要支付如此高的对价,是很有可能被扣上明流的帽子的。”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国资委的一位高层曾如此告诫。

  在国资委内部,直接和股权分置改革对接的部门,就是产权管理局。按照国资委成立之后的司局责任划分,产权管理局的责任是要“拟订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划转、处置及产权纠纷调处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负责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划转、处置及产权纠纷调处等工作;负责所监管企业资产评估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进行预算管理,对资本收益的使用进行监督;审核所监管企业资本金变动、股权转让及发债方案;监督、规范国有产权交易”。

  “在国资委的最高层管理团队中,非常需要一位深谙资本市场且熟悉方方面面的高手。”熟悉国资委的一位人士认为。

  而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脉络来看,随着股改的深入以及央企重组上市的步伐加快,利用资本和市场的手段,来更好地完成国企改革,已是势在必行的方向,而改革也不仅仅再是国资委一家的独角戏,更需要和财政部、央行、发改委、银监会等其他部委之间进行协同作战,李伟之前的经历,无疑使其成为最佳人选之一。

  李伟与农信社改革

  “农信社改革方案需要国务院、央行、财政部、银监会等太多部门的协调,李伟对此有丰富经验。”某省农信联社主任对李伟的评价。

  事实确实如此。作为方案的主要设计者之一,李伟主导了近两年我国农信社的改革。

  2003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方案》(下称“15号文件”),开始撬动长达十年亏损的中国农信社改革。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6月末,全国农信社法人机构34909个,亏损面高达55%,历史挂亏1300亿元。2002年底,农信社实际资不抵债数额为3300亿元,资本充足率为负的8%。

  局面的艰难性不仅仅在于陈年累计的财务亏损,更重要的风险在于,中国农信社改革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问题,而是事关农业、农村、农民和国民经济全局的问题。

  对于主要责任人李伟来说,这是“一次特殊背景、特殊条件下的历史性探索”,从第一批试点在8个省市启动,到一年后第二批试点在除西藏、海南之外的其余21个省市全面展开,2年的努力,李伟“用数字说话”:

  银监会统计显示,2005年3月末,全国农信社资本净额为471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1689亿元;资本充足率为2.49%,比2002年末提高10.9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批改革8省市资本充足率在2004年末已达到8.65%。截至2005年6月末,全国农信社不良贷款按四级口径计为17.54%,比年初下降5.56个百分点;净资产总额、平均资本充足率、盈利总额三项指标全部由负转正。

  “我是既高兴又担忧。担心是否会数据作假。”面对农信社的转变,李伟曾表示。2005年初,银监会曾派人专程赴全国各地调查盈利数据的真实性问题。

  “两个理由证明,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是比较大的。” 今年7月15日,李伟详细分析了数据真实的两大理由。

  首先,信贷拨备与不良资产核销工作取得较大进展。2004年,全国农信社全年提取拨备127亿元,核销呆账8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加25亿元和27亿元。李伟认为,拨备与核销均需利润支持,因此这两个数字也是农信社利润增加的重要佐证。

  其次,李伟认为,金融机构若要作假,只能是一时的,无法长久。“如果农信社在2004年底的数据上作假,必然导致2005年一季度的数据质量下降。但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年二季度也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农信社利润逐月攀升。今年一季度盈利33亿元,4月底47亿元,5月底为80亿元,6月底达到93亿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