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崛起带来的影响将不是暂时的、周期性的,而是将彻底改变商业环境。
1990年代初,我曾经陪同4位美国工程师从北京赴唐山调试设备,一位长着娃娃脸的工程师问了一个令我哭笑不得的问题:你们什么时候不梳辫子了?那时候对于多数美国人来说,中国是一个遥远的、落后的、甚至是需要有高额补贴才出差的高风险地区,他们不想有更多的了解。然而最近不同了,美国人开始关注中国的情况,就像最近出版的一本很有影响力
的小册子——《中国的世纪》的作者Oded Shemkar在此书谢辞中所说:“在过去的30年里,我的 ‘中国观察’从不关心转变为好奇,现在转为热烈。”
Oded Shemkar博士是美国俄亥俄州菲舍尔商学院教授,他观察研究了中国30年。根据他近30年的观察,他撰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中国的世纪_中国将改变21世纪商业规则?》据说此书在国外引起了对“中国经济崛起”的热烈讨论,美国李奥贝纳广告公司的荣誉总裁James G Otaes说:“对于那些制定政治或者商业上的长期战略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的书”。福特的一位董事说:“本书给出的关于中国未来多维度观点,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基于长远发展,我们现在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Oded Shemkar博士在《中国的世纪》一书中指出:经济学家们经常把中国的崛起看成是日本、亚洲四小龙和印度等新兴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的又一个例子,如果是那样的话,中国崛起的影响只是周期性的、短暂的,就像当年所谓“日本威胁论”一样,经过一段时间就过去了。但是在他看来中国在21世纪的经济崛起不同于当年日本和东南亚经济崛起一样仅仅作为发展中国家长长的发展链条中一个接力棒,将向越南、印度传递,而是类似当年美国20世纪的经济崛起一样的重大事件,虽然Oded Shemkar博士宣称他不打算宣扬中国威胁论,也不打算为中国唱赞歌,但是,他认为中国的崛起带来的影响将不是暂时的、周期性的,而是将彻底改变商业环境。
Oded Shemkar博士认为:现在的情况似乎又回到了19世纪鸦片战争前,西方列强都垂涎于中国的产品,但是中国却似乎对列强们的产品不怎么感兴趣。中国企业在制造业方面已经是全球成本领先者,国外竞争者必须达到中国企业设定的定价基准才能生存,这不仅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Oded Shemkar博士告诫说:如果你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企业的竞争将迫使你破产;如果你从事高端产品的生产,你别以为中国企业不会与你竞争;如果你从事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你可能已经处于中国企业的包围中了,或许把品牌贴在中国制造的产品身上是个办法;如果你还没有与中国有商业联系,那你就应该考虑建立这种联系了。
是什么使中国建立了这种优势呢?Oded Shemkar博士认为对于中国的崛起评价不能仅仅从资源规模、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上看,因为仅从人口上讲,印度也有10亿人;从经济总量上讲,日本至今是世界第2;在发展速度方面,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都曾经经历过与中国相仿的高速增长时期。评价中国的崛起首先要看到中国的独特性在于有传奇的历史、独特的制度、伟大的雄心、特殊的资源、强有力的谈判地位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殊时机。这些各自独立的要素同时出现,不仅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而且以后也可能再不会重演。这种机会造就了中国的崛起,将给世界带来深刻的影响。
具体的讲,这些特质表现在:
1、中国几乎无限量的人力资源储备 这种储备不仅是体力劳动者,而且包含大量的工程师、科学家和熟练技师。这种储备使中国在产业升级进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时,仍然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由于劳动报酬提高带来的产业转移,不是从中国转移到越南、孟加拉,而是从浙江到湖南,这是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出现过的。中国到2003年时对美国出口最大的四种产品都是技术产品,如机械、计算机、电信和录音设备、电力设备,服装和鞋只排在第5和第6名,但是绝对数量却没有下降。
2、良好的基础设施、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公司在中国投资 相对于日本和韩国,中国对外资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态度特别开放,这些跨国公司的进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首先,将近一半的中国出口是由这些外资公司创造的。第二,这些外资公司在中国本土的生产产生了极大的技术溢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第三,跨国公司加强了中国的谈判地位。
3、受益于中华经济圈的协同效应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全球华人为中国创造出了一个产出协同效应的经济圈。在这个经济圈中,储备了无与伦比的人力资源,不仅是体力劳动者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大量科学家、工程师、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商业精英。在中国经济圈中,台湾是先进技术基地,香港是有全球支配地位的贸易中心,上海、新加坡、香港是跨国公司总部,同时这个经济圈有着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作后盾的巨大资本,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提供国际化的商业头脑。Oded Shemkar博士特别强调华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做中日比较时他指出,许多华侨在海外建立了兴旺的商业公司后致力于投资祖国。而日侨基本上都是些体力劳动者,对于日本而言不是资本、知识和国际关系的提供者。这些资源的有效协同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4、来自各阶层的创业热情 海外华人的商业成功为中国人创造了先例,每个阶层的中国人都有着极高的创业热情,这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一个很大的不同。
5、技术创新、模仿和盗版 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不仅能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也有能力生产航天器和移动电话。Oded Shemkar博士指出,中国政府一直在帮助企业获得技术支持。中国一直在改善教育、扩大出国留学规模和招收留学生、鼓励留学生回国表现出了发展技术的雄心。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利用自己的市场规模迫使跨国公司向中国企业转让技术,比如,中国新近推出的电子芯片无线安全技术标准,实质就是迫使外国公司公开其信息技术所有权。在大规模采购中,经常迫使外国公司转让关键技术。中国在很多技术领域成长是惊人的,比如在交换机方面,1987年以前,几乎100%的交换机是国外厂商生产的,1992年这个比例是90%,到2000年这个比例只有57%,其中纯粹进口的比例从1987年的89%—1992年的54%—2000年的0。
虽然中国研究经费有了从1991年—1999年增加了3倍,但是R&D/GDP的比例却仅从0.7%增为0.83%。为保证中国获得足够的技术,中国政府鼓励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究中心,并通过这些中心转移技术。外国公司还在中国设立了大约220家研究中心,仅美国公司中国的分支机构的研究经费支出从1987年的700万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5亿美元。虽然这些研究中心一般仅限于本地化的研究工作,但Oded Shemkar博士认为,这种情况不会持久,迟早会走上核心技术研发的道路。
在本书中,Oded Shemkar博士专门有一章标题为《2美元的劳力士》的章节讨论中国的盗版问题,中译本没有翻译这一章节,但是,作者在其他一些描写中认为中国企业把技术当作免费品。
6、强有力的谈判地位 Oded Shemkar博士指出,25年前,美国汽车商成功的说服政府推出了针对日本汽车的自愿配额制度,现在这种情况对中国不太可能发生。中国大多数年份基本平衡的收支平衡表表明,这个国家的市场也是巨大的,好像多少东西都吃得下去。包含了向中国最大出口商的美中贸易委员会强有力的反对任何限制中国商品流动的规定,使中国向美国院外游说团体支付的钱比荒芜的非洲国家马拉维还要少。
另外,中国的开放政策也是中国占了大便宜,中国对美出口很大一个比例是通过向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帝国采购实现的,有人估计,仅2002年,沃尔玛就买了12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而且越来越少的非中国企业能满足这样的沃尔玛德零售商需求。刚刚打赢了对长虹官司的美国五河电子总裁说:“在听证会上看到的美国零售商令我很惊讶,他们好像认为我们在起诉他们。”
中国的崛起对西方世界的影响远比我们理解的深刻。《中国的崛起》其中一章的标题是“向东、向东,再向东;那里有工作”。意思是美国西海岸地区的工作岗位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下正在消失。而Oded Shemkar博士也怀疑美国能不能安全的转向服务业立国。
我并不试图向读者全面推销Oded Shemkar博士的观点,只是希望Oded Shemkar博士的论述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作为第三世界的领袖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如何面对崛起后的世界格局?中国的发展是不是一定要靠不断的出口增长?在面临中国崛起这样巨大的变化面前,我们每个人和企业的机会和风险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