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杂志:诺贝尔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16:44 《竞争力》 | |||||||||
老龄化条件下为养老提供财务支持的问题,是在我研究经济周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假设人们退休的时候,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这样一种现说现付的养老金制度,那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西欧和日本出现,这就成为了一种不能维持下去的制度。在中国人口也出现了老龄化的情况,很快将会出现相对于每个退休人、工作人的养老金数目太少的情况。根据欧洲和美国的经验,对于现有的工人进行加税、提高税率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完全积累制的按比例提供收益的制度怎么样呢?有一个实际税收成本。如果人口在不断增加,这种成本还是比较小的。但是这样的系统在民主国家是否能维持下去呢?历史证明是不行的。德国、瑞典都是这方面的先驱者。 另外一个是比例问题。在美国社会养老金制度的收益和贡献并不成比例,这基本上被看做是财富重新分配的系统,而不是一个非常有效率和目标非常明确的养老金制度。如果人口保持稳定或者增加的话,这个制度还可以维持,如果说人口减少就会有很大的损失。 在税收方面,美国税率是10.6%,而实际损失超过消费的10%。我认为,个人储蓄方案是和个人账户、收益和贡献成比例,而且这些收益是市场收益。这样,政府方面没有权力利用这些钱,人们就会对自己的账户有更大的支配权。 我现在谈一个比例,劳动力变化的百分点和税后真实工资变化百分点之间的比例,这就有一个整个累计的劳动力供应的弹性问题。我想这方面有很多证据证明弹性是很高的。我看到一个基本理论,在税收上面的差距,可以影响到欧洲和美国劳动力的供给,这方面的弹性很大。美国人比欧洲人工作多40%,而日本人、智利人等等都比西欧人工作的多,但是美国、日本、智利人的边际税率是40%,而在欧洲却是60%。我没有把英国放在西欧的范围内,而放在了西欧和美国之间的中间一点。 现在我们谈到累计的理论。总体的弹性超过个体的弹性,我们可以看到平衡的存在,在家庭层次上的平衡存在。有劳动力供应方面的调节边际主要是劳力雇佣的数目,而不是他们工作的时间长短。我们发现产出的功能和偏好这方面的结论,每周工作的小时数和每周的工资并不是完全成比例的。每周的工作时间加一倍,并不是多得一倍的工资,有些其它方面的成本在里边。这就是为什么麦当劳或者星巴克这种地方要有临时打工的人员。所以说从微观的情况看,从宏观的观察来讲,整个累计的或者总体的劳动力供应弹性是很大的。 为什么建议实行强制的储蓄呢?如果把工资收入的10%进行强制储蓄,就会积累很多。世界上有25个国家这样做了,中国也已经有类似的制度。这些储蓄应该进行一些成本低而高度分散性的投资,来实现市场的回报率。有人告诉我说,也许这种收益的回报在中国的收益并不是很高。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惊人的发展速度就不能够持续这么久。从20岁到65岁进行工作,人们的寿命正在增长,我们如果用人口寿命的预期数字,看到真实的利率是4%,而真实的工资的增长每年是2%。人们在退休以后这20年中,税率如果减去社会保险养老金的税率,就会得到30%。如果我们进行个人的强制储蓄,这方面将会有很大的节约,就不需要很多税收方面的成本,政府的债务也会很少。更好的一种情况就是我们这方面的财政产出率可以更加地提高,而且技术使我们能够把平衡利息率不和资产产出率一起增长,就会有一个很好的计算模式,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在人口增长率的情况下,比如说美国的人口增长率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在低端和高端的结果。高端的是将近10%,如果说人口增长率下降,反而比例会更高,但是低端方面的改变不是很大。但是还要考虑到政府债务是如何树立的,这里只有4%的借债率。 我的结论,这种劳力供应的高弹性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这方面有很充足的科学证据证明这种弹性很大,而且没有什么证据反对。谈到政策方面,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趋向于个人强制储存账户,为了实现养老金的目的而实现强制储蓄。中国人民有非常灵活的思想,我对中国的建议就是建立一个好的体制,要进行一些有先进性的思考,而这种个人储蓄账户将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