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美国人敢花钱中国人怕消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09:23 现代快报

  经济靠什么驱动会更快更平稳?是外贸、投资还是内需?我国当前为何会出现内需不振?税收和福利如何互动?欧美日当代最发达的三个经济体的经济模式也难逃现实的考验和争议,欧陆的社会福利政策就是一例。国情不同,“模式”不必套用,但“常识”却可引为镜鉴,比如提高劳动者的“话语权”,比如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美国人为何如此挥霍

  美国经济是最典型的市场经济,实际上也就是消费经济。个人消费开支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美国人为何能如此“挥霍”?

  首先是由于“多挣少存”。2004年的税后收入大约为86470亿美元,而当年就花掉85320亿美元,他们存入银行的钱很少,储蓄率只有1.3%。其次,由于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大多数美国人后顾之忧相对较少。政策刺激消费

  个人消费开支的含义并不难理解,说白了就是大家花钱买吃的买用的买服务,也就是“内需”。但如何把“内需”很好地刺激起来,使大家愿意并且能够多花钱,确实很不容易,因为影响人们花钱的因素实在太多,十分复杂。以2004年为例,在当年大约11.73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美国的个人消费开支8.2万亿美元。再细分一下:用于买汽车、彩电

冰箱、家具等耐用商品花的钱约占总消费开支的12%。花在买吃买穿、汽车加油等非耐用品方面的钱占29%。花在贷款买房、水电煤气、
医疗保险
、出门旅游等占的比例高达59%。储蓄率仅1.3%

  美国人为何能如此“挥霍”?首先是由于“多挣少存”。据统计,美国人2004年的税后收入大约为86470亿美元,而当年就花掉85320亿美元。他们存入银行的钱很少,储蓄率只有1.3%。就是说美国人挣100美元只存进银行1.3美元。其次是靠向银行借钱。很多美国人不但不存钱,还要到银行去借钱买大件物品或者通过信用卡透支出去游山玩水。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统计,到今年6月底,美国的信贷消费总额已经高达近2.15万亿美元。以全国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负债7000多美元。这还不包括贷款买房子的5万多亿债务在内。保障体系完善

  美国人敢于花钱,除了民族特性之外,总体消费环境比较好是很重要的原因。首先要有钱可花。这就必须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使所有人的收入逐年增加。再就是没有很多的后顾之忧。对绝大多数美国家庭来说,退休可领取社会保险金和退休金,保证基本生活一般没有多大问题。生病住院有医疗保险,失业也可领取一定的救济金。孩子到公立学校上学可以免费,上大学也可以先贷款后还钱,等等。因此,美国人基本没有必要为将来退休、看病以及孩子上学等问题存很多钱。利率杠杆调节

  但是,凡事都有个度。个人消费也是这样,消费过了头也是麻烦事,会使经济过热从而很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对此,美国的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委员会经常利用利率杠杆对经济实施调控。消费和企业投资出现疲软迹象时,美联储就放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这样人们和企业借钱所要支付的利息就比较低,可以刺激人们多贷款消费。反之,美联储就提高利率,这样人们和企业贷款就要增加开支,贷款消费的“热度”就会降下来。如何掌握这个度,可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中国人为何不敢消费

  中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前三季度商品市场运行情况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9月回落到0.9%,达到2003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而与此同时,今年前9个月城乡居民已经增加存款1.68万亿元,居民储蓄率已高达46%。

  中国人并非有钱不会花,说到底,中国老百姓不是“不乐意消费”,而是“无钱消费”、“不敢消费”、“不忍消费”。并非有钱不花

  中国人自古讲究“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亦不带去的东西,为何竟舍不得用之于改善生活呢?难道是中国老百姓越来越不懂得享受生活了吗?———哦,如果有哪个揪心于扩大内需之难的经济学家真这样想,并且自以为是中国老百姓“有钱不花”或者“有钱不会花”,试图再提出些通过“大学扩招、提高收费”以便扩大内需之类的馊主意的话,那可实在是太冤枉中国老百姓了。贫富差距过大

  一个笼统的整体数字极易掩盖其内部可能存在的巨大差距,我觉得我们非常有必要将今年前9个月城乡居民所增加的这1.68万亿元存款更加细化:是每户家庭都在增加,还是少数账户在快速飞增?试问,胡润富豪榜上,一个富豪所增加的财富数字,就能把这个1.68万亿割去多少?一些人消费大增,存款照样大增;可更多人消费没增加,存款一样也没增加———结果自然只能是消费增加得少,存款增加得多。打个比方,一个10人群体,存款总共增加了100元,其中一个人增加了100元,其他9个人增加的额度为0。可是一个人“万贯家财三顿饭,千间房屋一张床”,消费又能增加得了多少呢?这难道能说明这个10人群体“不乐意消费”吗?后顾之忧太多

  住房、教育、医疗等后顾之忧太多。试想,一个大学生四年学费等于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他全部“消费”掉了,孩子将来还要不要上学?根据郎咸平教授的统计,按照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一个家庭要想在内环线购房,需要不吃不喝33年;在内中环线要21年;在中外环线要14年;在外环线外也要13.5年到7年;如果考虑到购房之外的其他生活支出,购房年限还将延长一到三倍———谁还敢那么随心所欲地“消费”?医疗更不用说了,65%的中国老百姓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平时“消费”难道比到时救命更重要吗?涨价困扰百姓

  这些年,“涨价”是围绕老百姓生活的经常性话题。水费、电费、煤气费,哪个不涨?哪一个涨价者又不是垄断“霸王”?这些日常生活必需消费,老百姓只能忍着。可是,像

房价这样曾经一年翻几番的非理性暴涨,老百姓为了不让血汗钱白白流走,放在手里多攥一会儿,又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还有像景点门票,发了疯一样地你涨我也涨,老百姓大不了就不去了,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新华社记者王振华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