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度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02:46 东方早报 | |||||||||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这份总计25万字的报告认为,中国金融总体稳定,历史形成的风险已经得到有效处置,金融稳定机制正在形成与完善。但与此同时,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隐性财政赤字问题等十大问题依然有待关注。报告最后对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稳定长效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央行认为,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处于能够有效发挥其关键功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宏观经济健康运行,货币和财政政策稳健有效,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能够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支付结算等关键功能,而且在受到内外部因素冲击时,金融体系整体上仍然能够平稳运行。 报告指出,应强调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及其关键功能的正常发挥,注重防止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市场、跨地区传染,核心是防范系统性风险。与此同时,金融稳定并不追求金融机构的“零倒闭”,而是要建立一个能使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被淘汰出局的机制,加强市场约束,防范道德风险。央行还特别强调,关注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同时处理好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道德风险的关系。 以此为标准,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金融风险,正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得到妥善处理。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环境良好、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机构改革成效显著,金融机构总体稳健、积极探索建立处置金融机构风险的有效机制,基本化解了历史遗留的金融风险,并初步形成了市场化风险补偿和市场退出机制等几个方面。 央行在报告中同时指出,中国金融总体稳定,但仍需要密切关注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评估,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当前,维护金融稳定需要着重关注十个方面。央行在报告的最后部分指出,维护金融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稳定长效机制,维护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为此,央行提出了维护金融稳定的八大政策建议。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刘士余称,《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的出版发布对维护中国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人民银行将按年度编写和发布这一报告。他同时表示,这一报告将与《中国人民银行年报》、《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共同成为央行对外发布的三大重要报告。 十大问题 1.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央行指出,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行业之间存在不均衡发展的问题。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出口环境恶化、房地产业等行业出现过热,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上升。 2.关于资金价格的管制与放松。目前需要建立多层次、多产品的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创新,增加可供选择的金融风险工具。 3.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溢出效应。 4.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目前,中国直接融资发展较慢,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金融风险向银行业集中。资本市场目前仍面临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制度性缺陷。 5.隐性财政赤字问题。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地方政府债务等形成的隐性财政赤字可能向金融体系转移,影响金融稳定。 6.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完善。 7.交叉性金融业务的风险监测和监管。 8.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中的资金筹措与道德风险防范。 9.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10.完善金融生态环境。 八大建议 1.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为金融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持续较快发展。其次,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第三,有步骤地推进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 2.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其中包括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的重组和整合,整顿和重组风险类证券公司。 3.大力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以资本市场改革为契机,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4.以市场化方式处置金融风险,着力防范道德风险。 5.促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支付结算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6.改善金融生态环境。7.借鉴国际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防范的理论体系及操作框架。 8.建立应对不同类型、范围和程度的金融风险的快速反应机制。 作者:早报记者 艾勇 庹晓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