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加大也不放松,适时适度进行微调”,这将成为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
昨天,国家发改委举行了200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表示,下半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这种良好势头仍会继续。下半年将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财政、货币政策仍将延续稳健走势,取向不变。
新旧交困
“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曹玉书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新问题’、‘新情况’主要有四个方面。”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分析:
首先是物价问题。去年物价上涨一度超过了5%,但今年却一路下滑,业界也因此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担心。
其次是人民币汇率调整后,下半年出口形势尚难预测。“理论上测算汇率调整2%,对整个国民经济(一年内)的影响大约在0.5个百分点,但实际情况谁也说不好。”
第三,上半年投资增长速度是慢下来了,但从走势上来看,未来投资仍会继续加快。因此对于未来投资是“反弹还是下滑,还拿不准”。
此外,粮食价格问题也显得扑朔迷离。“如果今年粮食继续丰收,粮食价格肯定下降,农民增收也将成为难题。”
但这些还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去年以来就困扰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老问题”依然存在。正如曹玉书所言:“截至目前,煤电油运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过度扩张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产能过快扩张的后果继续显现……”
继续“双稳健”政策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宏观经济这种“新旧交困”的复杂性正好印证了当前经济学界的“通缩”和“通胀”之争。
对于整个政策走势而言,仅着眼于某一个点必然导致整个经济政策走向偏差。单纯的紧缩或扩张政策都可能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使得宏观调控偏离原来的运行轨道。
正是在这种“既可能反弹又不可能反弹,既可能通缩又不可能通缩”背景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提出了“以不变应万变”思路。
这种观点或多或少地显露在发改委昨天的观点中。
“总体上既不加大也不放松宏观调控的力度,同时根据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适时适度进行微调。”曹玉书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如是表态。
按照发改委传达出来的信息,接下来宏观调控将“照旧”,既不加大也不放松。即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加强和改善总量调控,同时还将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增长方式转变。
微调物价、土地、信贷资金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主任李鲁阳看来,“微调”措施主要体现在物价、土地和信贷资金上。
“去年的时候,大家对物价担心的过高,有一些价格应该调整,在那个背景之下没有调;而到了现在,大家对物价的担心反转到担心下降得过快,所以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可以借机上调一些价格,特别是市政方面,比如水价、电价等等。”
“微调”的第二个方面是“土地政策如何在继续从紧、保护耕地的同时,照顾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合理的土地规模”。李鲁阳表示,此轮宏观调控能取得积极的成果,土地闸门的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地区过度的紧缩制约了经济增长的合理需要。据其透露,国土资源部正在积极调研,对土地的使用有望出台新的政策。
信贷资金也是“微调”中不可或缺的方面。“全国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33594亿元,同比增长26.5%,而这其中国内贷款仅增长11.8%。”李鲁阳表示,调研发现很多企业资金非常紧张,尤其表现在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等基层地区。日前举行的央行分支行行长会议上,央行已经传达了及时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等领域的贷款支持力度的政策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