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暗示中行战略投资谈判获重大突破 敲定1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 09:09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姜业庆 “对于股改,可以说我们是进入了攻坚时期”,7月22日,中国银行在总行大厦举办了2005年度二季度例行性新闻发布会,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说,“何时上市,现在是等待时机”。
中行资产管理部一位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按照预期的设想,中行近阶段的主要任务“敲定战略投资者”。但是就此问题问及王兆文时,回答则是“中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在按预期方向进展,谈判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进步。” 不过,从央行日前公布一份《金融调控成效显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里程碑式进展》的新闻公告在谈及国有银行股份改造时披露,“中行、建行、交行内部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等股份制改革工作取得很大进展。”由于建行和交行都已经完成了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有媒体说“央行此说法明显暗示中行的战略投资者谈判取得了重大突破。” 有人透露,中行已经基本敲定了一家入股比例超过10%的国际战略投资者。这与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日前在汉城的说法相一致。他当时表示,中行将向一家外资战略投资者出售不少于10%的股权,其余股份出售给其他外资投资者,外资投资总股权不超过25%。 这一战略投资者最有可能在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花旗银行这三家国际金融巨头中产生。 德意志银行是欧洲最大的银行,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开拓;苏格兰皇家银行也是欧洲顶尖银行,而且跟美洲银行一样,中国内地分支机构不多,更有意愿通过入股中行进军内地银行业;而花旗在痛失建行入股及上市保荐人资格后,不排除其通过入股中行弥补在入股建行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人力资源改革也是记者关注的一个焦点。王兆文说:目前,中国银行总行本部除两个正在整合的部门之外,职位聘任已基本到位,目前已在研究后续的调整工作和薪酬体系改革工作。省级分行层面人力资源改革已全部展开,正在稳步推进,总体反应是积极、正面的。不大规模裁员不等于不对人员结构进行调整,更不等于不进不出,中国银行还是要通过改革着力于建立有进有出,能高能低的良性机制。 王兆文认为上市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改制比上市重要得多。“第一是自身准备好,第二是时机成熟,这是内部和外部的两个必要条件。”王说,“自身准备好了,时机不成熟不行,时机成熟,自身没有准备好也不行。”转换机制和体制,转换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制度准则,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加快公司治理机制建设,有许多复杂、艰巨的工作要做。 王这番说法的潜在背景是:对照中行、建行两行已公布的2004年年报,中行包括股本回报率与不良贷款率尚未达标。资料显示,中行2004年年末股本回报率为10.04%,不良贷款率为5.12%。股本回报率在2005年能否达到11%,正是1月中旬中行股东大会上汇金公司与中行争执的焦点;而该行的不良贷款率距指标上限也还有一定距离。据说,央行高层对中行已提出了明示:不良贷款率年底前尽量达标。 其实,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也表示,下一步,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两家试点银行改革的重心将转移到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上来,改革将进入攻坚阶段。刘明康称,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方面,一是要严格确定内设组织机构的职责边界和议决事议程,特别是要规范股东所有权的行使;二是要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董事会要建立效率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充分利用各专业委员会对银行实现有效治理和科学管理;三是提高经营管理层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四是加强监事会的职能。 最近新资料显示,截至6月30日,中行资产总额45440.38亿元,负债总额42833.4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6.41%、6.08%;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增长也较快,境内30家分行全部实现盈利,境外30家机构中有29家实现盈利,其中19家税前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