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水称金融体系脆弱 人民币五年内不自由兑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 03:12 东方早报 | |||||||||||||
人民币汇改后,市场一度预测央行将加快开放资本项目的步伐。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德水25日称,中国未来5年内不会让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原因是中国金融体系还相对脆弱。 这位兼任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的官员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全球对冲基金目前规模已经达到8000亿美元~1万亿美元,在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下,一旦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恐将遭
李德水表示,中国至少未来5年内不会允许人民币全面自由兑换,相对脆弱的金融体系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关键原因。 中国在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中取消了经常项目下的所有汇兑限制,并在随后的时间里逐步放宽了对资本项目管制。原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表示,截至2004年底,人民币资本项目超过半数已实现可兑换或只有较少限制,严格管制的不足一成半。 但中国政府也一直强调,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中必须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与其他经济改革统筹考虑,因此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对于李德水的说法,经济学家莫衷一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风险存在被夸大的现象。 “我们现在的资本项目管制存在一个悖论,那就是真正管控较严的恰恰是一些风险不大的项目,而高风险的项目其实大部分已经得到放开,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风险被人为夸大了。”他表示。 巴曙松认为中国金融业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经过改制重组,其资本实力和经营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一向对中国银行业不太“友好”的标准普尔调高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评级,以及工行自动调高经营目标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同时,他认为随着2006年底金融市场对外放开,加强资本项目管制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市场存有寻找管制漏洞的倾向,严厉的管制最后会形成宏大无比的乘数效应。” 法国巴黎百富勤董事副总经理及总经济师陈兴动则认为,李德水的说法重在强调金融体系的完善。他认为,没有完全意义上自由兑换的货币,也没有完全放开资本项目的国家,即使如美国、新加坡等国也是如此,关键在于度的把握。资本项目放开的必要条件就是完善的金融体系,中央银行必须拥有调控利率汇率的多种可选择的操作方式,政策的传导要迅速及时准确,市场化的利率和富有弹性的汇率机制要紧密协调等。 “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所需要的条件,5年并不算一个很长的时间。”陈兴动对记者表示。 早报北京专稿 艾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