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锡市农村10000户富民进程统计监测和400户农村住户调查两套记帐资料反映,上半年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呈现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根据江苏省农调局对无锡市4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核实后反馈,上半年无锡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在全省名列首位,达583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70元,增长15.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从2004年同口径可比资料比较,无锡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115元,在省内位于苏州之后,居第二位,在全国居第六位,是全省平均数的1.5倍,是全国平均数的2.42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1:1。不论从农民收入
的绝对额看,还是从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看,无锡市农民收入水平应该说处在相对领先的地位。但是如果与无锡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相比,与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农民收入增长的艰难与缓慢是显而易见的。6月21日,毛小平市长在《党政信息》第115期《1-5月份锡山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两成》上批示:“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无锡的发展水平和现状,决定了无锡市“三农”问题的解决要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上加以考虑,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在哪里?锡山区的调查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无论是市领导批示精神,还是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所采取的各项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都体现了无锡皆在全力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下面笔者将从统计角度分析判断今年无锡市农民收入的增长情况。
一、上半年现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统计数据分析,上半年无锡市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来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扬本地企业发展规模水平之长,促进农村劳动力向本地非农产业转移,确保农民收入主体的稳定增长
自1995年以来,无锡市已8次调高了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由1995年的每月210元提高到2004年的620元(二类标准执行500元),这一政策覆盖到了全市所有企业,大多数企业较好地落实了这一政策。去年以来,为确保企业职工工资的稳定增长,全市积极推行企业职工工资协商机制,有了一定的进展,今年5月市政府出台了政策意见(锡政发[2005]121号),目前正在贯彻落实。全市各级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工作意见》(锡委发[2004]7号),从岗位开发、就业服务、就业培训、就业援助、资金投入、乡镇平台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务工收入。上半年无锡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111元,增加553元,增长15.5%,增幅高出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其中:农民从本地企业中获得的报酬收入人均3143元,增加433元,增长16%。是带动工资性收入加快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 避无锡农业生产发展空间缩小之短,促进农民搞活家庭经营,确保农民基本收入较快增长
一方面,今年无锡市农业生产形势好,夏粮丰收,全市汇总各地上报夏粮总产达15.92万吨,比去年增加4.95万吨,增长45.1%;农民从一产中得到的现金收入增加。上半年“一产”收入增加额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出售种植业和牧业产品的收入,种植业方面,农民出售粮食获得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受宏观环境“大气候”的影响,近年无锡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发展热情高涨,新登记注册企业、注册资金总量和从业人员数量增加,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样成为推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上半年,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均1217元,增加142元,增长13.2%。增幅较去年同期回升3.5个百分点。分不同产业看,第一产业收入人均358元,增加23元、增长6.9%,其中:农业(种植业)现金收入人均150元,增长56.3%;第二产业收入人均319元,增加41元,增长14.7%;第三产业收入540元,增加78元、增长16.9%,其中主要是批零贸易饮食业和社会服务业收入回升,分别为93.9元和43.2元,增长33.4%和34.5%。另据统计,上半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总产值42.84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农业产值1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林业产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牧业产值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渔业产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三) 补农民非劳动所得偏低之短腿,创新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保障制度,确保惠及大多数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收入加快增长
上半年,无锡市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两项合计人均510元,增加75元,增长17.2%。主要原因是无锡市深化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依法规范土地流转,加强了对失地农民的利益保护,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偏低、难以及时足额兑现的情况得到改善;各地在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加大了对农村低收入户、贫困户等困难群体扶持力度,直接增加了对农民的转移支付。据最近对全市2004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000元的低收入户跟踪调查资料反映:无锡市农村扶贫帮困工作成效显著,低收入农户情况有所好转。与2003年相比,低收入户由原来的24196户降到17660户,减少了6536户,下降27.01%,。近年来,无锡市各级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着力推进农村居民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建立完善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04年底,全市约有48万本地农村劳动力和老年农民进入社会养老保险范围,覆盖率约30%;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市47.3万名被征地农民中,已有37.4万人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达79%。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到2005年5月底,全市参保人数220万人,参保率达98%,人均筹资70元。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建立了扶贫帮困救助机制。通过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自2002年12月无锡市成立首家村级集体资产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来,到去年底,全市已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130家,净资产总额26亿元,农民股东24.8万人。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稳步推进,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影响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无锡市农民现金收入虽然位居全省第一,但要达到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构成无锡市农民收入增长主体的工资性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今年上半年农民工资收入的主要成份是上年工资到阴历年终分配兑现,为此,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就达4970元。从住户记帐资料看,今年仍然有绝大部分企业不能按月发放工资,下半年能拿到手的工资不多。另外从无锡市农村企业面上情况看:企业家信心指数下挫,主要效益指标明显下滑。据无锡市企调队二季度景气调查资料显示: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企业在电煤油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等多重压力下,企业家信心下挫,对未来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趋向谨慎。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8.5,比上年同期下降11.2,比上季度下降15.9,运行区间也从近二年来的“较为景气”区间下滑至“相对景气”区间。与上季度相比,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均下降10个点以上,其中,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降幅最大,分别达30.1和28.9。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没有特别明显的改善,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的涨势总体有所控制,但仍波动很大,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景气指数为60.8,在“不景气”区间徘徊运行的态势没有改变,在制造业所统计的25个行业中,该指数在“不景气”区间运行的行业占72.0%。原材料及能源价格的上涨导致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的赢利能力得不到提升,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从八大行业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虽然总体发展较快,但其赢利能力却不是很强,盈利(亏损)变化景气指数为85.7,运行在“相对不景气”区间。建筑业盈利(亏损)变化景气指数已连续第4个季度运行在“不景气”区间。企业流动资金仍然偏紧,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99.0,比上季度下降1.6,运行在“不景气”区间。八大行业中有半数行业的流动资金处于紧张状态,尤以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最为紧张。
(二) 夏粮丰收效益已被粮价下降和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上升所冲抵
夏粮收购价格下调,农民种粮总收入降低。在不考虑其他成本变化的前提下,对夏粮主产品小麦生产效益情况分析。目前无锡市夏粮小麦市场平均价格每公斤1.3元,比去年的每公斤1.45元,下降0.15元,下降幅度为10.3%,效益明显下降。根据无锡市“乡乡测产”资料显示:今年无锡市小麦平均亩产为265公斤,按照市场平均收购价格1.3元/公斤,其平均亩产值为345元,比去年的359.5元,减少14.5元,减幅为4.03%。夏粮生产成本费用上升,农民种粮纯收入减少。农业生产成本费用的大幅度上涨,使农民在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增加,预示着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再次打折。根据我们调查情况看,无锡市今年种植小麦的平均费用为232元/亩,比去年的195.2元/亩,增加36.8元,增长18.9%。其中,化肥平均126元/亩,增加15元,增长13.5%;农药20元/亩,增加6.8元,增长51.5%;种子20元/亩,与上年持平;机耕费20元/亩,与上年持平;联合收割机收割费平均每亩40元/亩,比去年的35元,增加5元,增长14.3%。
(三)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任重道远
无锡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起步较早,基础较好。但发展还不快,建设水平还属初级,任务依旧相当艰巨。从富民监测资料中可以看出:苏州市在前两年就已经实行的老年社员补贴,在无锡市农村除滨湖区、新区外,只有一些原来经济实力较强的村每一年给老年社员发几十元补贴,与按月发50元补贴差距甚远。目前无锡市农村:一是农村社会保障办法较杂,老农保、城保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同时存在,相互之间衔接通道不够顺畅。二是农民养老保障覆盖面还不广,受益群众少。三是农民养老保险标准低,历史欠账多。要解决历史欠账,推进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资金需求量很大。如当前无锡市正在推行纯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市(县)区和镇村拿出很大一笔资金,基层难度很大,反响十分强烈。据统计调查在17660户低收入户,共有常住人口36516人,其中从业人员11321人,从业人员负担系数高达3.23。因各种因素导致全家没有一人有劳动能力的涉及10988户,占总户数的62.22%。这些困难户的帮扶只能依靠各种形式的转移支付。
三、对确保全年农民收入增长目标顺利完成的想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农民的发展空间得到不断的拓展,使农民真正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就必须加快探索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这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认为在下半年抓农民增收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各级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确立的“富民优先”指导思想不能动摇
近年来,无锡市各级领导对富民优先已经形成了共识,在促进富民强市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由于“三农”问题的形成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真正自觉地做到不损碍农民的利益,把多予、少取落实到具体工作与日常的行为中还有距离。
(二)各级各部门要全力以赴完成年初制定的农村八项重点工作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确定的农村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1、科学制定现代农村规划;2、加快实施农村“三个集中”;3、加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建设;4、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和产业化发展;5、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6、着力造就现代新型农民;7、大力推进农村造林绿化;8、大力帮扶农村困难家庭。)是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力保证。但在这八件重点工作的推进中,一些项目,一些地区落实难度很大。如宜兴市在解决农村“三个集中”和帮扶农村困难家庭脱贫中困难就较大。
(三)密切关注支撑农民收入增长与评估的相关指标
从近几年国家和省级核定各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的规律看,为确保各地公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幅的真实可信,并能够基本被当地老百姓所接受,上级统计部门除了全面审核住户抽样调查的记帐户资料外,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面上情况,以及与农民收入直接相关的指标加强了评估。如农林牧副渔生产中的中间消耗、农副产品出售时的生产者价格,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或向外地转移后所得到的劳动报酬,劳动力就业率及劳动工资水平的变化,财政的支农支出等等。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