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上的演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伟(2004年9月12日)女士们、先生们: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世界经济论坛共同召开的2004年中国企业高峰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我十分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进行交流。作为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银监会高度重视促进银企沟通,加强银企合作,推进金融服务和创新,从而建设一个健康稳健并富有活力的银行体系。今天会议所举行的“信贷紧缩:有何深远影响”论坛,对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这一主题,我想着重就推进银企改革互动,促
进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谈一些看法。
一、中国银行业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
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中国银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体系逐步完善。目前,中国已基本建立了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所有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互相并存、共同发展、功能齐全、形式多样、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的多层次银行体系。截至2004年8月末,中国共有各类内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近3.5万家,其中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4家资产管理公司、112家城市商业银行、709家城市信用社、33979家农村信用社、4家农村商业银行、4家农村合作银行、59家信托投资公司、74家财务公司、12家金融租赁公司和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29.7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全部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90%以上。银行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二是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步伐日益加快。目前(8月底),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在我国21个城市设立了199家营业性金融机构,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152家外国银行在我国22个城市设立了216家代表处;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已经扩大到13个,经营人民币的外资银行数量已增加到100家,其中55家已获准开办对中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开放了汽车融资金融服务,批准筹建了4家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已经开业2家。扩大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比例,单个金融机构入股比例由15%放宽到20%以内,多个金融机构入股比例控制在25%以内,外资银行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合作机会。三是银行监管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中国对银行、证券、保险业实行分业监管的体制。银监会自2003年3月成立后,按照依法维护金融市场公开、公平、有序竞争,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要求,在总结以往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了新的监管理念和工作思路,主要是:坚持法人监管,重视对各金融机构总体风险的把握、防范和化解;坚持以风险监管为主,注重对系统性风险的早期识别、预警和控制;坚持促进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坚持增强各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与银监会依法履行职责的透明度。一年多来,银监会大力进行监管制度、方式和手段创新,推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系统规划和科学设计了一系列银行审慎监管的规章和指引,确立了“提高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审慎监管思路,同国内其他部门建立了多层次的监管协调机制,与一些境外金融监管部门建立了监管合作和信息交流机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和比率下降,银行业保持了平稳运行。中国银行业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进步是巨大的,但是相对于所面临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来说,当前中国银行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风险过分集中于银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信贷融资一直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1992年以来,我国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企业的其他融资方式,特别是股权融资的比例有所提高,但与拥有资本市场极高流动性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的比例还很低,而且在股市长期低迷的情况下,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从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非金融部门(包括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外部资金来源的结构看,银行贷款占83%,国债占12%,企业债占0.4%,股票占4.6%。银行信贷仍然是我国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建设投资的主要渠道,风险高度集中。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仍然较高,降低不良贷款面临新的挑战。1999年中国组建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了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同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这些年也通过自身努力,加大了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和核销力度,促使了不良贷款大幅度下降。但到今年7月末,中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例仍达14.65%。由于近两年来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扩张所造成的后果开始显现,银行贷款的潜在风险增大,降低不良贷款的任务仍相当艰巨。三是主体银行产权结构单一,银行公司治理不够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存在所有者缺位、董事会作用没有发挥、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四是信贷资源配置不尽科学,信贷资金供求矛盾突出。我国实行的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企业信贷需求快速增长与银行信贷资源增长有限的矛盾较为突出。近几年来,我国信贷资源配置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资金投向向长期资金集中,向大城市集中,向大企业集中。在这种趋势下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主要是短期信贷资金相对不足,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中国银行业新一轮改革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银行业的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这是从20世纪金融危机事件研究中得出的一项基本结论。从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历程我们都可以看到,正是银行业的危机破坏程度决定了金融危机的广度和深度。虽然,随着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将会逐年扩大,但信贷融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中国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中国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担负着较之发达国家更重要的角色。建设一个健康稳健而富有活力的银行体系对于中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银监会成立伊始,就根据“抓两头带中间”的银行业改革思路,即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统筹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通过改革,努力使商业银行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金融企业。经过周密论证,去年6月,中国政府批准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选择江西、浙江等8个省(市)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在8省(市)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今年8月国务院召开会议,已部署在其他21个省(市、区)深化改革试点。去年年底,又决定启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选择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最近,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挂牌,交通银行股份制改革整体方案也已获准实施。改革正在循序实施,稳步推进。新一轮银行业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消化历史包袱。为促进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财务重组,去年底,国家已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进行注资,帮助其补充资本金,并要求消化资产损失和按市场原则处置不良资产,使两家银行的财务状况根本好转,轻装前进。对于农村信用社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即对亏损信用社因执行国家宏观政策开办保值储蓄而多支付的保值贴补息给予补贴;对信用社所得税和营业税给予适当减免;由人民银行安排再贷款或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允许执行灵活的利率政策。二是着力转换机制。中国政府强调对银行业改革的政策扶持一定要与转换机制相结合,实现“花钱买新机制”的改革目标。为此,银监会颁布了《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提出了十条具体的改革要求。要求试点银行紧紧抓住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绩效这几个中心环节,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改造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具有国际水准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方面,我们强调把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关键,建立决策、管理、监督相互制衡,激励和约束相互结合的经营机制,明确省级政府负责行业管理,银监会负责实施监管。三是提高管理水平。强调要把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严密的授信管理体系、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理制度和上下畅通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能够提高员工积极性、激化员工活力的激励约束机制。结合这次宏观调控中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暴露的问题,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内控及风险管理制度,致力于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强化资本约束的经营理念,落实审慎的资本监管制度,推行贷款风险集中度和关联企业授信监测与风险提示办法,建立各类业务尽职和问责制度,等等。四是增强经营活力。大力推进金融服务和创新,不断增强商业银行经营活力,是提高中国银行业整体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我们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银企沟通,既要防范金融风险,又要积极为企业提供合理的信贷服务,从而在经营业绩和风险管理水平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了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2007年前要在净资产回报率、净资本回报率、成本收入比、不良资产率、资本充足率、风险集中度和拨备覆盖率这七个指标方面,达到或超过世界排名前100家大银行的平均水平。
三、提升银行服务需要企业进行配套改革
一般说来,银行问题归根结底是由实体经济的困难所引起的,因此,要治理信贷紧缩,缓解信贷供求的矛盾,必须强化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企业自身的建设。从当前中国现实的情况看,凡是正常经营、不搞盲目投资、能够满足贷款条件要求的企业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其合理信贷需求基本上能够得到满足。在国家宏观调控形势下,资金反映偏紧的企业主要有五类:一是以前曾利用银行贷款进行违规投资而使资金链紧绷、自有资金严重不足的企业;二是超过财力资金允许,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开发的企业;三是偏离主业大举跨行业投资的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大规模投资房地产等过热行业的企业;四是部分热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产后、急需配套流动资金投入的企业;五是受市场变化和政策环境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企业。缓解企业资金紧张,一方面,需要商业银行改进和落实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改革和其他配套措施相应跟进。经济运行微观基础的改革和建设,是银行提升服务水平和进行金融创新的动力,也是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建设一个健康稳健而富有活力的银行体系的基础。为此,建议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完善和创造条件,以巩固和增强银行服务于企业的经济基础,促进银企互利共荣。一是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法人及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是企业在创业和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所在。要致力于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和内控机制,健全财务、成本、质量、人力资源等制度,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加大信息披露。尤其是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必须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信息,不能利用复杂的、不透明的组织结构进行关联交易,甚至多头套取银行贷款。二是合理控制自身的负债水平。企业要通过改革建立资本金的补充和自我积累机制,既要善于运用资本市场和银行信贷进行负债经营,又要科学地把握好负债率,将其保持在一个适合企业长期稳健发展的合理区间,以有效防范风险。企业的外部融资的杠杆率过高,势必使银行面临较大的风险,从而难以获得信贷支持。三是要紧紧围绕核心主业发展业务。把握公司主业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础,综合经营是分散风险之道,但轻易进入不熟悉的行业往往导致风险剧增。企业发展要把核心主业做大做强做精,避免力所不及地跨行业盲目投资和从事大量关联交易。四是拓宽融资渠道。从宏观政策层面上,应积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的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不断推出实质性的适合各类企业的融资工具。从企业来看,也要善于利用和借助投资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积极创造并满足直接融资的市场准入条件。女士们、先生们,“信贷紧缩:有何深远影响”,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对其求解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此,银监会正从推进银行改革,改进银行服务方面采取措施,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相信,通过稳步推进改革,中国银行业整体竞争能力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为国内外企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实现银企双赢。谢谢大家。
作者:l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