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GDP增长与宏观调控 > 正文
 

激辩通货紧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06:5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梓

  北京报道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7422亿元,同比增长9.5%,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7月20日上午十点整,国务院新闻办,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
司长郑京平正式发布了上半年最新统计数据。

  郑的结论是,“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继续朝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总体形势良好。”

  这样的结果多少出乎人们的意料。“从理性判断上说,2005年第2季度GDP增长率应再往下走一点。”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统计局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树成表示。

  而目前的宏观形势,也正经历着内外两场大辩论。

  7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家发改委《关于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建议的汇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下半年经济工作。相关人士透露,随着研究的深入,各方判断正在趋于一致。

  但在经济学界,关于宏观经济“通缩”与否的争论,两相对垒的格局却越发明显。

  2007年将全面过剩?

  2005年5月23日,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在公司网站发表题为《假如中国减速》(What if China Slows)的文章,提出“中国经济在年内有很大可能将进一步减速”。国内一片“不以为然”之声,而种种迹象却又似乎为罗奇的论断提供支持。

  我国6月份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上涨率连续3个月下降:1月至2月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上涨率为2.9%,1月至3月累计同比上涨2.8%,1月至4月累计同比上涨2.6%,1月至5月累计同比上涨2.4%。今年上半年最新的数据又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

  另外,与去年同期40%以上的增长相比,企业利润增长率同比下降超过20个百分点,亏损面和亏损额都呈上升趋势;前5个月的货币供应量也持续了去年5月之后的下降趋势,M1、M2的增长幅度都已经低于1998到2000年的增长幅度,这表明企业和社会经济活动总量增长乏力,经济增长向下压力加大。自去年6月,货币M2的增长率与M1持平,之后M2增长率开始超过M1,至5月份M2增长率已超出M1四个多百分点,说明流通中的货币持续大量退出交易流通,转换成定期存款。

  同时,作为前两年经济增长主要引擎的投资,与去年同期相比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国家发改委投资所研究员张汉亚分析,目前我国投资项目建设的平均周期一般在3年半左右,按照项目建设的规律,一般在建项目建设的第一年完成建设资金量的15%,第二、三、四年分别完成40%-50%、20%-30%和5%-10%,今年投资量大的项目是去年和前年开工建设的项目,而由于前两年前4个月新开工项目数量较大,在惯性的作用下,直到今年前半年还是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895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且结构不合理。”但是,张汉亚判断,由于去年宏观调控力度较大,投资增速下降,今年下半年之后的投资增速必然呈下降的趋势。

  此外,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长将趋缓还在外贸方面:上半年出现了396.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而去年同期是75.7亿美元的逆差,说明国内需求明显不足,产品被挤压向国际市场。

  宏观经济已经下行。那么,本轮经济下行的底部何在?

  王建估计,明年的经济增长率还会在8.5%以上,而更可怕的问题将出现在2007年。他认为,2007年可能出现全面生产过剩。据商务部方面数据,今年上半年在507种主要工业消费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17.0%,而供过于求的商品已占到83.0%。

  专家们的分歧在于,是否会进入新一轮的“通缩”。对这个问题的争论,随着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的明朗也在逐渐升温。

  “通货紧缩” VS “合理回归”

  6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殷剑峰也发表了《中国经济过山车已处在周期顶端》一文。他认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拐点(周期顶峰)已经过去,经济已经处于周期的下行段,并将继续处于下滑态势,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经济可能会像1997年至2000年那样坐在飞速下滑的“过山车”上,文章最后甚至感慨,“能够奢侈到讨论经济是否过热的机会至少要等到2008年前后了”。

  7月初,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和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今年第3季度我国GDP将进一步下滑为7.9%,更为惊人的预测是,2005年第3、4季度我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将出现负增长。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也在本报撰文指出,通货紧缩背后的原因并未消除,今年下半年最迟明年年初通货紧缩不可避免。

  由此,以林毅夫、李稻葵、王建等学者为代表的“通缩”派形成。很快,“通缩”受到官方和经济学界的质疑。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利润下降并不预示着通缩,下降有很大一部分是行政措施造成的。他认为,除非世界经济急剧下降,否则,不存在通缩的可能性。

  郑京平分析,企业利润下降的原因有三点。其一,近3年来,上游产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下游产品的价格始终又没有上去,这样“两头挤”,企业效益下滑在所难免;其二,前一段比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使得某些行业的生产能力供给过大;第三,国内外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国际市场的变化,也会对国内产生很多影响。他表示,即使部分行业的效益明显不如去年,但从总的情况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的增长幅度还有15.8%,这实际上是前两年40%、30%增长速度的合理回归。

  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张卓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针锋相对地指出,林毅夫教授在统计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时,考虑到农产品、金银珠宝、印刷品和出版物以及燃料等,但剔除了对服务类价格的分析,而这类价格恰恰是上升比较快的。“因此,不存在通货紧缩的可能。”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也表示,我国服务价格很多受到国家严格管制,并不是市场化的,正因为如此,国家会根据市场价格水平的高低择机调整服务价格水平,主导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走势的将是服务价格。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也会推升价格上涨。当然,由于我国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形仍然相当严重,服装、纺织品、家用电器、办公用品、日用品等工业消费品价格一直延续着1998年以来的下跌趋势。但总的看,当前还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刘树成分析,中国经济正由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上半年的局部过热和在适度增长区间(8%-10%)的上限区域运行(9.6%-9.9%),正在向适度增长区间的中限(9%左右)正常地、合理地回归。

  对于通缩的说法,郑京平在新闻发布会当天,特别作出了反驳。他分析,上半年广义货币M2的增长速度是15.7%,新增贷款是1.45万亿,增长了13.3%,比去年多增长240亿。所以说,不存在有通缩问题,从趋势来看,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郑京平认为,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1.7%,这块看似不是很高。但工业品出厂价格现在上涨5.6%,上游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的购进价格上涨9.9%,服务类的价格上涨3.5%,房地产的价格上涨10.1%,这些指标都很高。所以,“现在就说是通缩或者已经出现了通缩的势头,显然是说不通的”。

  郑京平表示,从走势看,全年也会大致维持这种格局,CPI的上涨还是会比较温和,当然也不会出现下降的情形,至少出现下降情形的可能性不大。

  “稳定政策、推进改革”

  针对目前的经济局势,统计报告也明确,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宏观政策,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关人士透露,这正是近期高层“稳定政策、推进改革”八字方针的具体体现:稳定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是大势所趋。

  宏观经济背后,生产能力过剩正为各方所关注。王建认为,如果出现生产过剩,就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率下滑。因此,必须尽快启动内需,从消费入手,实现从投资型增长向消费型增长的转变。

  张卓元分析,2003年以来,9%以上的GDP高速增长导致资源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已难以为继。针对这种严峻情况,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城市化模式和消费方式,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也已经刻不容缓。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应积极推进企业所得税并轨改革、增值税转型扩大覆盖面的改革,以及房地产税费改革。同时,应鼓励使财政层级“扁平化”的乡财县管、省管县改革试验,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些意见正在引起高层的充分重视,“改革年”的下一步,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通货紧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