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汇率机制改革与转变思维模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4日 14:33 和讯网-《财经》杂志 | |||||||||
汇率改革的出发点是中国自己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 □ 周小川/文 两天前,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现行汇率机制。我愿意结合汇率机制改革问题,谈一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变革。在此次改革之后,大家还会做很多分析研
汇率机制的改革,要求辅之以思维模式的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应该发生变化。汇率问题争议历来比较大,有主张汇率固定一些的,有主张浮动一些的,各种各样的思路都有。从固定汇率角度来看,浮动汇率有各种毛病;同样,从浮动汇率角度看,固定汇率也有很多缺点。这都有一个参照系的问题,而参照系和脑子中既定设置的标准会影响看问题的结果。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条件变化和改革深化,如何不断校正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来适应这个变化呢? 第一,以美元为参照还是以一篮子货币为参照,这就是刚才说的参照系问题。比如孩子的成绩,绝对分数不是一个最好的参照系。改进的办法是,和成绩好而且稳定的邻居孩子比较。但如果邻居孩子的成绩不那么稳定了,你就看班上的平均分,从而知道在班级里是什么情况。 怎么看人民币汇率水平位置是否合理呢?很多银行家希望有一个固定的或者恒定的标尺。但是万一没有会怎么样?以前是黄金本位,黄金相当稳定,但后来黄金不稳定了,就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后来美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了这个作用,这跟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美元的相对稳定有关。此后,特别最近这些年,美元也变得不是那么稳定了。欧洲区货币联合起来形成欧元,欧元成为一个新的强大的具有代表性的货币。 美国的经济本身也存在它自己的问题。比如说大家关注的双赤字,它自己也需要调整,美元的代表性也不再惟一。中国重视中美之间的关系,中美之间的贸易、投资数额也很大,但并非一统天下。如果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好的标尺和参照系,对大家的工作和计算都有好处;万一没有这样的参照系或者情况发生变化,我们就应该采取新方法或者进行调整。 本质上讲,此次汇率机制改革是强调以市场为基础的浮动汇率,浮动也需要有一些参考点。我们根据整个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根据美元地位的变化,选择了采取一篮子货币作为参考。大家可能习惯了以美元为参考点,现在参考点变了;而且你会发现,这个参考点没那么直观了。这个变化是我们金融界、银行界特别需要适应的,需要不断摸索和判断。 第二,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应对金融风波传导的思维方式也需要转变。究竟是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更能经受风波呢?这二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从固定汇率角度看浮动汇率缺点比较多,从浮动汇率看固定汇率缺点也比较多。这个情况是随时间变化的。 比方打仗。固定汇率就好比是手上的一个盾牌,得拿住坚持不动,否则就会受到影响和冲击。因为你一动摇,就等于给出一个信号,使攻击者发现弱点,有机可乘。浮动汇率对待危机的逻辑就不一样。它相当于一个海绵垫子,你要打进来,可以,但不让你打到我,你撤的时候我再夹你一下,就好像游击战一样。所以,这两种汇率制度的思维方式和防范外部汇率冲击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第三,汇率机制的改革涉及到对微观经济主体灵活性的偏好。对企业和居民,是更希望他们处于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还是希望他们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用更多的灵活性来应对经济条件的变化?当然,中国是从计划经济转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去企业的各种条件都是比较固定的。现在企业已经面临越来越多市场条件的变化,也开始学会各种各样的灵活调整。 如果是僵死的,比如过去的中央计划经济的模式下,产品、原材料、销路、价格,所有东西都是固定死了,照这个逻辑,汇率也应该是死的,否则企业计划不好做,也不好执行。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改革过渡期间,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企业经营承包制的一个原理是企业起步点不太一样,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方面的自主性,希望他们承包一个目标;企业同时会提出,原材料的价格、产品的渠道最好得到保证,否则承包有困难。而外贸企业就提出汇率不要动,但实际上,那个时候汇率制度已经变了。虽然官方汇率相对比较固定,但外汇留成都是在外汇调剂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交易的价格天天在变。尽管外贸企业希望汇率不动,但也已经不可能了。 因此,随着改革不断演进,企业的灵活性提高了;而且我们现在强调,企业应该具有更高的灵活调整能力。当然也要区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方面。从宏观上讲,我们希望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构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可以预期的宏观经济条件。但从微观上来讲,灵活度越大越有适应力,越能适应当前的变化。 汇率机制作为一个价格机制,既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也反映整个国际经济与贸易、资本流动的客观环境的变化。这也是需要企业去适应的。我们在进行汇率机制改革的过程中,感觉到有些同志在分析汇率问题的时候有固定性偏好,希望所有东西越固定越好。另外一些同志希望能看到企业更多地用灵活性来应对变化对这种偏好。讲到银行业也是一样,银行业也要结合市场条件,面对各种各样的变化,以自己的灵活调整能力来应对各种价格的变动。 第四,汇率体制改革可能涉及到对定价机制的态度问题。这里的定价机制还不是指定价能力,特别不是指非常复杂的金融产品应该定在什么水平上。我是想讲,汇率机制改变之后,首先会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产品定价来影响整个经济,同时也就达到了调整结构的目的。 汇率发生了变化,首先的影响应该是进口产品会降价。这的确会使得国内的企业和居民受益,这也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壮大,人们所得到的好处。 至于出口商,有些人偏重只从成本角度进行分析。即如果汇率变化,假定销售价格不变,那么利润空间就会减小,甚至竞争力弱的企业就从盈利变为亏损了。我觉得这个看法应该说计算是对的,但是静态的,可能不够全面;就是说有些条件是可以变的。 在汇率变化了以后,出口产品应该尽可能调高它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价格,这也是有序校正全球经济不平衡的需要。价格可以高一些,数量可以减一些,不见得出口的总收入会受到侵害。那么这里头就取决于和竞争对手的关系。如果我们在某一个市场的竞争对手是其他国家的商品,那么我们的企业可能不具有价格调整的优势,是由买方来决定价格;但有些产品是有价格调整的空间的。特别是很多产品是在中国厂商之间的相互竞争,人民币汇率调整导致成本折合成外币有变化之后,对中国的出口商来讲,实际上大家都是等价的变化;在这种变化情况下,有可能使得定价机制发生有利于我们的变化。 所以,涉及到进口商品价格和出口价格的最终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在非常简化的假设下来进行计算。这些价格都有变化的余地,但不是一个死的东西。这其中涉及到的计算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而涉及到如何应对挑战与变革;是更多地使用传统的思路指导我们的计算和应对,还是用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来应对?你有哪些机会,有哪些可能性?这也涉及到思维的调整,要更加面对市场。 此外,这里还要谈一下对此汇率机制改革的理解。比如有些人提出,中国是不是又盯住了一篮子货币?其实,我们不是盯住一篮子货币。新的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参考一篮子货币和盯住一篮子货币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还是要强调,中国的汇率决策是我们自主的决策,是根据中国国家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需求作出的决策,考虑的基点是自己的需要,是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不是跟别人商量沟通所得的结果。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本文为作者2005年7月23日在“2005年中国银行家论坛上”的发言。经作者同意在本刊发表,标题为编者所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