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8.11只是第一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 16:41 《环球》杂志 | |||||||||
央行7月21日发布公告称,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从即日起,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环球》杂志记者 / 裴少铭
“出其不意”最有“真意” 继“5·8预言”和“5·18预言”失败后,国际投资机构纷纷对于人民币升值“缄口失声”;而在刚刚结束的八国峰会上,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一反常态,没有对人民币升值问题施加压力;近日,更有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等媒体发文,认为国际社会以前对人民币的估值是“搞错了”,“中国的货币可能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么低”。 猛然回首,我们发现,人民币在国际压力趋弱、预期降低的时候突然主动升值,真是“出其不意”! 这就是博弈,是一场涉及中国金融安全的战略竞逐。 一直以来,大量的国际热钱千方百计地挤进我们的国门,唯一的意图就是“豪赌”人民币升值。据央行统计,去年,上海一地的房地产市场,就聚集了222亿美元外国投机资金。而与此相配合的便是美、日等发达国家,出于各种心思,不断地向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人民币升值。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贸然“升值”,必然为大量投机热钱套利突袭。于是,在世界财富论坛上,在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最高的时候,我国央行毅然顶住重重压力,宣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近几个月来,在纺织品、服装、鞋帽、窗帘等出口贸易中,欧盟、美国、印度、巴西等国不断向中国商品设限。其核心的焦点话题,还是人民币“升值”。为此,中国商务部与各国进行了大量异常艰苦的谈判,最后终于达成妥协。此后,中国领导人便在各个国际场合主动提出,在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上,中国将对世界负责。 舆论上的交锋,反映的是金融利益的较量。为此,央行一直在加强和推进金融改革。如频繁通过央行票据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以利率杠杆促进商业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风险管理,引导社会对未来房地产价格的预期,协调境内外的外币利率水平;推出美元做市商制度;扩大外汇交易币种对的范围;等等。目前,中行、建行和工行的股份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战略投资者已经引入,上市的时间表也已确定。 从这些看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确实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条件,关键就是看时机的选择了。 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大量增加,余额已达7110亿美元;外汇各项存款也增加了105亿美元;但6月份,全部金融机构3.72%的超额储备率却比去年同期下降0.0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下降1.53个百分点,与上月持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的外汇市场上,美元不断走强。业界纷纷猜测,美联储很可能就在这几天进一步加息。 据分析,长期暗赌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在不断“失望”之后,目前不排除有暂时转战外汇市场投机“美元”的可能。 条件具备,国际预期减弱,在这个时候突然“升值”,确实能给人民币可能的“狙击手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 得失利弊中的权衡 人民币与美元脱钩,盯住一揽子货币,短期内确实会造成人民币“升值”的现象。但是,“升值”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可怕。相反,它带来的机遇可能还会多于挑战。 目前国际原材料价格、原油价格长期居高不下,而中国国内汽车、家电等一些用钢、用油的产业,其商品却在不断地降价,上端与下端产品价格的巨大剪刀差,大大消耗了企业的利润,很多企业都已进入亏损。 由于国际原油、原材料的价格都是以美元进行结算的,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的“升值”,有利于进口企业提高购买能力进而盈利。 “升值”还可能在相当程度上缓解我国外贸产品在国际上频频受阻的现象。 此前,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币值确实是被低估了。中国商品在海外市场上尤其显得廉价。无论在哪个市场,价格始终是最有力的竞争武器。廉价商品的大量进入,对目标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确实可能造成一定影响,对那些还处于产业初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冲击可能更甚。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确实是为世界经济“负责”。 “升值”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百姓的“财富效应”。尽管人们手中的人民币数量没有改变,但是由于它在国际外汇市场中的价值增加了,人们用同等数量的人民币便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尤其是进口商品了。这种财富效应,还有可能进一步引发老百姓的消费热潮,需求的拉动力一旦启动,对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将可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讲,尤其是一个契机。 当然,理论上讲,“升值”会带来出口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有人据此认为,中国经济可能会因此放慢,失业潮将逼近中国。 实际上,国家对此早有研究。 清华大学国际贸易和金融系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曾进行过模型研究。据分析,人民币升值3%,对中国GDP增长率的影响不大;升至5%,中国GDP增长率会降至7.5%;升值10%,GDP将降至7%;升值20%,GDP将降至6.5%;如果升值50%,GDP将降至5.8%。 这次改革,是要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不是放开不管。基于以上的研究,只要国家把握好尺度,国家经济所受的影响将是完全能够控制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经济形势确实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苗头。6月,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较上月下降0.4%,农产品价格较上月下降较多,其中粮食、油料、蔬菜、水果价格降幅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升值”将使消费价格进而走向何方?国家应该如何调控?这就是相关部门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了。 “慢慢到位”的变革 根据央行公告,今后,央行将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的中间价格。而现阶段,美元对人民币将在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也在相应的幅度内浮动。 也就是说,假如第二天人民币汇率下行,最多也就是跌千分之三而已。据专家分析,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就是要设定一个合理的浮动目标区间。而根据专家研究,很可能升值3%,就是我们最低的目标点,即人民币升值到“一美元兑换人民币8.0元左右”的水平。 “当汇率下探到最低目标点的时候,肯定会出现拐点,转而上行。”清华大学国际贸易和金融系教授龚刚认为,“因为这时候,央行肯定会及时干预,在外汇市场上通过买卖美元来使汇率稳定在目标区间内。” 同样是着眼于短期,《环球》杂志记者也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宣告汇率改革的同时,央行还宣布,7月22 日起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其中,一年期美元、港币存款利率上限均提高0.5个百分点,调整后利率上限分别为1.625%和1.5%。 这是为什么呢?据分析,这就是一种对冲风险的措施。提高美元和港元存款利率,一则有利于缓解大量国际游资外逃给国内经济造成冲击,同时还能把它们留在银行内,减少国际热钱在外汇市场上投机炒作、继续追赶人民币“升值”的动因。可谓一举两得。 这是短期内的分析,但是从长期来看,“被大大低估了的人民币”,“升值”升到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呢? 据分析,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通胀率平均在6%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一般都是在2%左右,长期来看,人民币终究还是要贬值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后,人民币汇率的放开将会根据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有步骤地逐步放开,即以8.0为第一个节点,实事求是地研究下一步的承受能力,从而确定下一个节点,直到人民币外汇价格真正回归其价值本身。 这也许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了。“小步快走,慢慢到位”可能真的会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