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冷冷热热话走势 年中经济热点五话(1)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 10:12 金时网·金融时报

  写在前面

  本报发表“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五问”后,反响不错。今天,本报推出另一组报道:“年中经济热点五话”,算是其姊妹篇。

  今年上半年,专家学者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差异非常之大。对于经济的走势,说防通
胀者有之,说防通缩者有之,各执一词;关于信贷的投放,有评价“紧”者,亦有评价“松”者,亦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还有房地产价格、物价等等。7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GDP、居民消费品价格、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重要指标的统计结果。中国人民银行也于近期公布了M1、M2、全国存贷款、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外汇储备等重要金融统计资料。“事实胜于雄辩”。这些基本事实,对于人们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的这组系列报道包括:“冷冷热热话走势”、“松松紧紧话信贷”、“高高低低话房价”、“涨涨落落话物价”、“多多少少话融资”等五篇,敬请读者关注。

  中国经济走势突然成为几乎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的话题。我们有日益增加的理由看好中国经济的前景,由于受到国内外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中国经济就像穿上了传说中的红舞鞋,想停都停不下来。然而,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以后,经济学界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判断的各种观点再度“活跃”起来,说“冷”者有之,说“热”者亦有之,一时间,冷冷热热的争论不绝于耳。中国经济又仿佛来到通胀与通缩的十字路口。

  “趋冷论”认为,目前通货紧缩的迹象已至,经济运行的拐点已经出现,如果紧缩的信贷政策不及早转向,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可能会坐在飞速下滑的过山车上。

  有专家学者撰文提出,通货膨胀的危险已经过去,宏观调控现在真正要警惕的是通货紧缩的到来。面对宏观指标的滑落,要防止宏观调控过犹不及,断送增长周期,当务之急是警惕经济下滑。

  “过热论”认为,要警惕经济过热卷土重来,要将预警目标放在投资反弹上。

  这部分专家认为,目前仍存在通胀压力,紧缩的力度还不够。他们认为,我国投资增长依然偏高,一季度22.5%的增幅,是在去年同期43%基础上增加的。

  尽管信贷是收紧的趋势,但长期负利率使更多的资金循环在银行体系之外。而且,如果汇率不动,被动的货币投放压力仍很大。因此,总体上看,货币条件仍然宽松。他们认为,目前仍存在通胀压力,紧缩的力度还不够。

  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判断?问题在于经济形势的复杂使各种矛盾的经济信号交织在一起,混沌不清。宏观经济数据中既有显现“热”特征指标的GDP、房地产投资,又有显现“冷”迹象指标的银行贷款、工业企业利润和过快增长的企业产成品库存。以价格为例,一方面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延续一季度的回落势头,4月和5月涨幅均只有1.8%,上半年上涨2.3%,远低于央行确定的全年4%的目标;另一方面,生产价格指数(PPI)则继续保持上升的走势,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6%,上游原材料、燃料动力的购进价格上涨9.9%,服务类的价格上涨3.5%,房地产的价格上涨10.1%,这些价格走势仍在高位运行。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前不久的银企高层论坛上也坦言“确实信号比较复杂,分析起来比较难”。

  那么,面对这些复杂的经济信号,应该如何看待充满谜团的经济形势呢?

  全面、综合地分析这些指标,可以看出,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情况良好,经济形势很好。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的统计数据,GDP增长继续保持9.5%,显现较强的稳定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抑制,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23.5%,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部分地区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了抑制;工业继续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6.4%;农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今年1至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消费价格温和回落,上半年上涨2.3%,涨幅呈逐月回落态势。特别是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5%,通货膨胀率只有2.3%,实现了我们多年来梦寐以求、求之不得的“高增长,低通胀”的最佳组合。不仅如此,经济中结构性失衡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固定资产增速回落的同时,居民消费增长速度有所上升;在农林牧渔、铁路运输、设备制造等国家支持行业投资增幅扩大的同时,冶金、有色金属、建材等受限制行业投资增幅继续回落,“瓶颈”现象明显缓解。这些事实表明,我国宏观调控已取得阶段性成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但是国家统计局的相关官员同时也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且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经济效益明显不如上年;煤电油运形势总体仍然偏紧,等等。因此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宏观政策,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年经济仍可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辩证地看待、分析上半年这些统计数字,那么,即使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增长势头减弱,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因为这种放缓有助于缓解经济增长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有助于克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改善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积蓄增长后劲,使这一轮高增长周期延续更长时间。在发展问题上,我们一方面确实需要保持一个适度、较快的增长,就业问题、脱贫问题、追赶发达国家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经济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发展不平衡的约束,改革需要同步推行等因素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放缓对经济持续高增长是有利的,是符合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从总体来看,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内生变量和外部环境没有大的变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民经济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从容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不利变化,继续向更合理、可持续的增长水平发展。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经济走势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