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国家上调邮政基本资费 > 正文
 

获取市场主动权是邮政体制改革目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 02:07 第一财经日报

  李长安

  日前,《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已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邮政体制改革之所以引起众人瞩目,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广大群众对打破邮政垄断的强烈期盼。应当说,此次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为打破邮政垄断的局面开辟了希望之门。

  有人认为,由于邮政业务涉及个人秘密和通信安全,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性质,因此不能交给市场,而只能由政府来垄断经营。然而,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对传统的垄断性邮政体制无条件的信任并不可靠,而对市场化的不够信任反而是杞人之忧,因为这已越来越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变革。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基于对邮政垄断危害的深刻认识,开始对邮政业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从效果来看,那些积极打破邮政垄断、在邮政业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国家,如荷兰、瑞典、德国等国的邮政运行效率最高,效益最好。而市场化改革略滞后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的邮政反陷入了经营困境。可以说,靠竞争而不是靠保护来发展邮政,已成为国际潮流。

  在我国,

邮政部门作为最后几个改革步伐缓慢的垄断“堡垒”,邮政业不仅政企不分,构成行政性垄断,甚至还角色不明晰,既充当立法者,又充当执法者。垄断造成的结果,就是服务质量不断下降,经济效益不见起色。有资料显示,1998年邮电分营之初,中国邮政亏损高达179亿元,亏损额列全国各行业之首,银行负债95亿元,建设项目资金缺口多达170亿元。此后两年,由于邮政资费的大幅上涨等原因,中国邮政的盈利能力才逐步稳定下来。此外,邮政系统的收入大户——
邮政储蓄
,也走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目前邮政储蓄的存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但因为只存不贷,每年都以零代价从人行提取利息,仅2002年,央行就向邮政储蓄支付了180亿元的转存利息。

  中国邮政打破垄断的压力还来自国外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攻势。根据加入WTO的承诺,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物流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包括邮政在内的中国物流企业面临很大的冲击。相比而言,科技和自动化水平、人员整体素质、服务质量和品牌美誉度都难以与国际先进邮政匹敌。在中国入世压力下,对邮政业的垄断性体制尽快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

  幸运的是,中国邮政终于向打破垄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不过,如何真正地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市场主动权,负担起普遍服务的本位职能,将是中国邮政开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作者为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20,000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