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 正文
 

中国宏观经济走出过热 达高增长低通胀最佳状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 07:56 北京晨报

  9.5%!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GDP增幅

  9.5%,这是中国经济在过去6个月中的奔跑速度。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评判中国经济趋势的这一关键指标: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去年同期上涨9.5%,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2.3%。这么高的一个经济增速和这么低的一
个物价涨幅,在经济学上叫做“高增长、低通胀”,是国家经济运行的最佳状态。过去两年中,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国家从严控土地到收紧信贷,到今年的“房产新政”,宏观调控经历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时光。当昨天的数字发布后,中国过热的经济战车实际上已经稳稳地走向下半年的路程。

  宏观经济走出“过热”

  谈论今年的中国经济,怎么都避不开去年曾经“过热”的影子。

  当今年第一季度的GDP达到9.5%时,经济学界一度出现大量对中国经济过热的担忧。当时,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清华大学说,如果继续过热,“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将被迫变成调控年。

  不过,当第二季度同样是9.5%的经济增速公布时,学者们却已经不这样认为了。

  著名宏观经济观察家、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昨天中午评论说,这一增速令人满意。他说,由于去年的大量投资带来了产能增长,这自然会增加GDP的总量,但现在已不存在经济过热的问题了。

  出口增速快贡献大

  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认为,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上半年出口快速增加,半年的顺差就接近历史上最好一年的水平,这种短期的变动对GDP的增长贡献颇多。中信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陈济军也解释说,二季度的增长和一季度的最大差别在农业上,今年的夏粮丰收带动了GDP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对这个数字的解读是“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郑京平说,我国经济虽然增长较快,但价格上涨温和。他预计,今年下半年,虽然房地产投资增速会放缓,但中国贸易顺差还会继续存在,中国经济还可以保持较快增长。

  下半年经济不会“趋冷”

  本次的GDP数字一公布,经济学界立刻舒了一口气。

  过去一个多月中,经济学界对中国经济的关注突然从“防止过热”变为“警惕变冷”,起因正是经济数据的大转身。

  在去年一直以防通胀、防物价上涨为目标的宏观调控之后,人们突然发现从今年4月份开始,物价涨幅连续三个月下降。经济学家们担心工业增长带动不起消费后,经济有可能趋冷。几周前,清华大学发起了今年规模最大的一次宏观经济争鸣,北大林毅夫等一批学者认为要“防冷”。

  但国家统计局的预期是,当前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可以延续到下半年,这意味着经济变冷的“通缩”不会在今年出现。

  现在讲通缩“说不通”

  郑京平昨天明确表态,现在讲通缩或是出现通缩势头是“说不通”的。他给出的理由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仍在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也在上涨,调控中的房地产的价格仍然上涨了10.1%,这些指标都很高。

  郑京平说,这些指标在下半年也大致会维持相同局面,能源类、服务类还有一些公共产品价格可能还会上涨。他认为,对这些上涨因素不能掉以轻心,但趋冷不会出现。

  房地产业仍需“防冷”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给了中国经济一个乐观的答案。但经济学家们仍坚持说,应该谨慎关注下一步的走势,其中,最需要防冷的是房地产行业。过去两年中,引起中国经济过热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房地产过热。

  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向记者解释说:“今年3至6月,工业增加值的增速逐月下降,工业生产在较迅速地降温,出现了向下的势头,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房地产成交量的急剧萎缩,这会影响房地产投资,最终拉低经济增速”。

  青年学者赵晓也表示,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回落,这意味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已开始见效。今年3月,著名的“国八点”出来后,沿海的房地产热开始降温。

  宋国青建议,政策上应当注意投资和土地供给政策的适当放松,“这不是该不该放松的问题,而是早放还是晚放的问题”。他表示,现在房地产的情况很难看清,如果还是实行以“抑制投资”为主的政策,明年一季度的GDP增长能不能达到8%还很难说。

  房地产投资不会受较大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郑京平给出的回答是,“我们会坚定不移地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他预计,中国房地产下半年将会继续保持合理、较快增长,宏观调控政策不会对房地产投资造成大的影响。

  晨报记者 张黎明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国经济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