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改革:学者期待把改革放在更突出位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 02:12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侯利红 发自北京 中国“十一五”改革是一帆风顺,还是阻力重重?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制办、地方政府的官员和百名国内顶尖经济学家,以及德国、瑞典的大使等中外105名官员学者中一半以上的人的答案是“有相当大的阻力”。
这是在日前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下称“中改院”)主办的“政府转型与建设和谐社会国际论坛”上,中改院对与会者做的关于“十一五”改革的问卷调查结果。 改革需要更大突破 中央把2005年确定为改革攻坚年,要求2005年的改革应在一些关键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半年多时间转眼过去,改革攻坚总体进程到底如何? 来自中改院的调查数据显示:46.2%的专家学者认为取得了一定进展;35.6%的专家学者认为改革攻坚尚未破题;另有18.3%的专家学者认为现在还不好判断,须进一步观察。值得关注的是,没有一个人认为改革攻坚已经取得很大进展。 不过,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国家出台的“非公经济36条”中明确规定,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石油等垄断行业,“这种改革力度很不简单,简直超出我的预想。” “总的来说,中国的改革需要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袁钢明表示,既得利益主体和陈旧的思想观念是改革的两大阻力。 既得利益者阻挠是最大阻力 多数参与问卷调查者都对“十一五”时期改革将面临的阻力有清醒的认识。其中,50.5%的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十一五”时期改革将有很大的阻力,而且有的阻力是以往所没有的;45.7%的认为将有一定的阻力。 阻力来自何处?60.2%的专家学者认为既得利益者的阻挠是当前影响改革推进的主要因素;59.2%的学者认为社会多元化带来的利益冲突是重要因素。另外,也有人认为,部门利益、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信用缺失、GDP政绩观和对改革的判断不到位及地方保护主义等是重要原因。 对于当前改革中存在的最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认为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的学者比例占到了参与问卷调查的85.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加宁参加了此次问卷调查活动。他认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对于他们来说,维持改革的现状就能使他们的利益最大化。基于这个背景,他们中的一些人从改革的支持者转变为改革的反对者。 转变政府职能应先行 “发展热,改革凉”,目前,有些学者对中国改革形势作出如此判断,担忧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改革过冷。 “十一五”时期是否应该把改革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中改院的调查数据显示,专家学者对此已达成高度共识,同意此选项的比例高达94.3%,只有2.9%的专家学者持否定意见和回答“说不清”。 82.7%的专家学者认为,当前改革已经进入以重大利益关系调整为特点的攻坚阶段;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化,某些政府部门本身成为改革的对象。对此,他们呼吁,改革攻坚阶段需要尽快建立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制和机构。 “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中改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既关联经济体制改革,又和政治体制改革等各个层面密切相关,只有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建设成为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十一五”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96.1%的专家学者认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十一五”时期改革的重中之重;63.5%的人表示转变政府职能是进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不过,对于“十一五”时期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一些专家学者显然信心不足。调查数据显示,56.2%的人回答“说不清楚”,选择乐观答案“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和悲观答案“不会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专家学者旗鼓相当,分别为23.8%和20.0%。他们普遍认为,要想取得实质性突破,尚需作出更大努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