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厂家抢购危及农户利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 18:19 《时代信报》

  在两股力量的博弈下,华立在原料控制领域的地位有所下降,接到定单的大方通和制药、三奇制药等青蒿素原料厂商迅速崛起。“由于青蒿素是原料药,并不存在品牌优势,所以谁生产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质量。”文化表示在这段时间里,国内的同类厂家借此大量出现。

  而这些厂商中,一部分也是有相当背景的制药企业,如大方通和制药在1998年便开始
介入青蒿素领域,2000年开始试种,与华立一样拥有自己培育的人工种子和原料基地。

  华立作为原料厂商先前的优势已经大不如前,后来者迅速攻城拔寨,整个市场立即呈现诸侯割据之势。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居然呈现了87家青蒿素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各自为阵,埋头生产,造成对青蒿原料需求的迅速增加。

  “后来者在基地、科研上不具优势,有的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它们是在超额利润的驱使下进入的。于是为了完成手头的定单,抢购青蒿的现象便出现了。”文化认为原料青蒿被抢购的原因是,一些企业怕完不成定单或者基于战略发展抢购。

  他举例:“假如有商家把大方通和的青蒿基地青蒿收走了,高价出售。大方通和为了完成定单,不得不高价收购。资金雄厚的企业如果屯积青蒿,则会造成实力较弱的企业完不成定单,明年就不会有定单。”

  外来企业纷纷进入丰都抢购的同时,虽然大方通和制药事先与农户签有收购合同,并付出大量资金和技术构建丰都青蒿基地,但抢购还是让大方通和制药蒙受了巨大损失。不得已,在本月上旬,通合制药要求当地工商、政府联合执法保护人工种植基地,防止青蒿被盗收。

  “如果单看供求关系,中国的青蒿种植面积正常收割是完全有能力满足市场需求的。”一个青蒿素厂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大方通和、华立等企业在重庆等地种植的情况分析,全国种植面积在10多万亩,加上野生青蒿,按时收割青蒿产量可达2万吨,青蒿素产量可达100万吨。

  而Sam Ajibola认为这些青蒿完全可以让今年的需求量得到满足。因为今年全世界的青蒿素需求量预计在80吨左右。

  外来力量挑战中国

  对于目前抢购所带来的最严重后果,Sam Ajibola表示可能向农民传递错误的市场信息,引发农民盲目的引种,造成今后几年青蒿的产量超出市场需求而滞销的后果。

  而大方通和制药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对于今年不履行收购合同,将原本应出售给大方通和的青蒿卖给抢购者的农户,明年将不会再收购其青蒿草。于是,厂商们的斗争开始危及到最底层的农户的利益。

  Sam Ajibola还表示,诺华目前已经在非洲试种青蒿1000多公顷,虽然目前尚未有大规模的种植基地,一旦条件成熟,中国的青蒿产业将会面临失去原料优势的后果。与此同时,除诺华外,欧美一些大的企业也开始注意到青蒿素可以带来的巨大利润,开如在欧美引种生产。在中国周边的越南等东南亚地区,也有企业开始引种优良青蒿试验。

  种种迹象表明,在中国的青蒿素厂家内斗的同时,来自外来的力量也试图动摇中国的原料优势。

  中国青蒿不可替代

  但业者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文化认为中国的青蒿素具有不可替代的原料优势,“我曾到非洲实地考察过,其生产工艺根本不能和国内比,同时青蒿的含量也较低。所以其生产成本肯定比中国高出许多。中国的自然环境是不可剥夺的优势。”

  国内医药企业同行纷纷进军青蒿素市场的现象更值得关注。一位不愿留名的青蒿生产企业董事长为当前青蒿素产业发展之快感到震惊,他认为除了高利润之外,建种植基地和提炼的门槛低也是重要原因。“按此发展,两年后青蒿素的供应将大于需求,价格即将下跌。”

  未来几年,拥有优良种子和先进提炼工艺的厂家将战胜杂乱的小厂。“人工优良青蒿种子所生产的青蒿含量比野生的高很多,而青蒿素的含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加一倍的利润。”文化说。

  但目前产业内拥有人工培育种子的厂家仅有大方通和和华立两家。而大部分短期追逐暴利的厂家在这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在引种模式上,摆脱与农民签合同种植收购的“小农模式”租地种植,可以解决农民违反合同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的问题。在这方面,华立先行一步,它在酋阳已经进行了几万亩基地的租地种植,因此在此次抢购风潮中,几乎不受影响。

  本报记者专访世界卫生组织官员 Wadia Roy

  众多因素使青蒿产业复杂化

  Wadia Roy表示世界卫生组织不能对赢利性、涉及生产青蒿素或其原材料的市场因素作评论。作为代理,世界卫生组织只能提供给其成员国技术建议和支持。而他所说的“建议”,将在很大程度决定采购目录中是否有厂家的成品药。

  《时代信报》:青蒿素需求量是多大?中国在整个供应链中处于什么地位?

  Wadia Roy: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在阿鲁沙会议(此会议有关疟疾和基于青蒿素结合治疗)上表示,在近3年—4年内,这一药物的需求呈快速上升趋势。

  原因如下:相关基金的专用拨款可以用于药物的采购,主要资金来源是GFATM(抵抗爱滋病,肺结核和疟疾)的全球专款;同时,激进的学者发起的“ACT(青蒿素综合治疗法)行动”对GFATM、WHO、政府和其他使用基金的部门施以公众压力。最后,以青蒿素为基础的综合性药物的推出加上产品的奇特疗效,使它成为治疗抗传统药物疟疾的替代品。

  有了基金的支持,青蒿素的需求猛涨。在这之前,没有哪个青蒿素的栽种者会知道,去年对它的需求会猛增,可能技术部门也没有预测。2005年全球青蒿素的生产供不应求,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国明年能满足大约1.5亿份的需求。青蒿素的生产在中国、越南等东南亚地区不断增长,但是中国仍然是不可匹敌的生产商。

  《时代信报》:青蒿素类药在中国、东南亚地区是否有市场?

  Wadia Roy:中国和越南作为近几年青蒿提取物的主要生产国,其国内市场都很小。据报告,中国在2003年确认的疟疾病例总数为40,681例,越南为37,416例。2003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就已向生产商作了关于需求增长的建议,但直到2004年中旬,当抵抗爱滋病、肺结核和疟疾的全球专款(GFATM)向他们提供资金要求信息时,生产商们才开始加大生产力度。但主要市场不是中国、东南亚,而是非洲地区。

  《时代信报》:世界卫生组织如何给需要援助的国家提供药品?是否会直接采购?

  Wadia Roy:世界卫生组织不会定购药品,仅给药品的预审过程提供建议,并帮助生产药品的工厂稳步前进。世界卫生组织也帮助这些国家获得全球专款计划津贴,比如用在抗疟药、肺结核、爱滋病等领域。授予中国的专款可以用于多种计划,包括生产青蒿素抵抗疟疾。

  《时代信报》:现在中国的许多地区,例如重庆,大量的农民转向种植青蒿。而越来越多的公司涉足于这个行业。显而易见,在重庆的青蒿行业竞争相当激烈。请你预测一下青蒿素市场的未来,世界对青蒿素的要求会跟上青蒿素的生产速度吗?

  Wadia Roy:目前青蒿素的价格在经历去年的猛涨后,开始回落。众多的因素使青蒿产业变得复杂化,在某种程度上青蒿一直是野生植物,而不是人工种植的。但要大量发展,必须利用耕地。

  中国可耕种的土地很有限,因此,种植的农民在将耕田改种青蒿之前需要确保能买出他们的产品。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选择青蒿素类药,也面临着药品的预审挑战。我们不能对市场和订价政策作评论。我们能说的就是虽然我们把药业视为商业,这个领域可以产生正常利润。

  但人们更应该考虑帮助别人治疗疟疾等疾病,并且防止它传播。政府有义务对处于困境的公民伸出援助之手,包括提供信息。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