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大庆突围悬念:千亿产值寻找替代之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 03:02 第一财经日报

  有人做过测算,如果把大庆40多年生产的原油用60吨的油罐车装满,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近10圈。现在,大庆要背着这个历史光环做现实的突围。路在何方?

  本报记者 王羚 发自大庆

  发展接续产业“不由自主”

  当“替代产业”这个别处使用率很高的词语,第一次在大庆被提出的时候,竟然引起了争论。

  “石油在大庆就是天!绝对主体!你一提‘替代产业’,有人就急了,什么替代产业?在大庆有什么能替代石油!”大庆市政府一位官员无奈地笑说。

  于是,“接续产业”这个词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被提起。

  无论用哪个词,人们的心里也很清楚,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里,大庆都不可能抛开石油和化工的影子——延长石化产业链,成为大庆接续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管大庆计划、工业方面工作的副市长沈宏宇称之为“大庆转型工作中最有优势、最现实也是见效最快的部分”。

  原油被称作“黑金”,不过在大庆市发改委副主任兼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金龙的眼里,有一样东西现在比“黑金”还要可爱,那就是原油炼制之后余留的化工原料。

  有这么一笔账:现在每年留在大庆炼制的原油是1100万吨,按80%的成品油出油率计算,留下的化工原料是200多万吨。目前大庆的化工产值是300亿元左右。“要是现在化工原料能提高到600万吨,大庆的化工产业就能做大,1000个亿的产值没有问题。”2004年,大庆全市的工业增加值达到918.6亿元。如果化工产业的前景真如高金龙描绘的那样,那么转型就不是什么问题。

  但关键是,化工原料如何能提高到600万吨?在高金龙的设想中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原油在大庆炼制的数量,相应地产生更多化工原料;二是调整炼油结构,在不增加炼量的前提下,少出成品油,多出化工原料。

  不过,这笔账在现实中是不好算的。在目前高度垄断的石油管理体制下,这还只是一厢情愿的设想。“具体怎么办还得跟中石油商量,在这方面政府没有权力。”高金龙说。

  尽管如此,2003年列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首批计划的五个项目全部都是石化产业,包括30万吨聚丙烯项目、20万吨醋酸项目等。近年来,中石油在其事业规划中决定将大庆建设成中国最大的聚烯烃生产基地和世界级丙烯衍生物、油田化学品基地。这给大庆的石化产业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

  再进一步讲,另一个产业——石化依托产业也开始受到关注。所谓石化依托产业,就是依托石化资源,为石化产业服务的衍生产业。它包括三大块:石化生产所需的机械装备、采油所需的助剂以及油田工程(即安装、打井工程等)。

  “每年石油企业都要对外采购高达300亿元的生产装备。我们能争取到三分之一(的订单),就是100个亿!”高金龙说。

  随之而来的,还有另一个说法。一位对大庆发展比较熟悉的专家将石化产业称作“过渡性的接续产业”。理由很简单:“原油是不可再生的,而化工是依托原油的,将来油没有了,化(工)也会随之衰退。大庆要想可持续发展,就要先抛开油,再慢慢抛开化(工),真正发展属于自己的地方产业。”

  如此一来,大庆丰富的农牧资源,成了油城转型的另一个突破口。

    还有白色和绿色的“黄金”

  记者来到大庆市下属的杜伯尔特蒙古族自治县(当地人简称为杜蒙县)。据当地牧民介绍,“杜伯尔特”是蒙语“四”的意思,相传因当年成吉思汗分封土地的顺序而得名。

  6月3日下午3点,泰康镇小八盘屯的牧民董丽华和雇来的7个农民一起,把牛群赶到离家不到100米的奶站去挤奶。

  2002年是董丽华养牛事业发展最快的一年。这一年,伊利主动找上门来。“要给我们这些养牛大户提供低息贷款,我一看,还有这种好事?就贷了16万元,买了一批牛!”

  让董丽华感到安心的是,养殖规模大了,牛奶的销路却不用愁。他们跟杜蒙县政府签了合同,产出的牛奶专供相关企业,只需每天两次把牛赶到附近的奶站挤奶即可。

  “每年光出奶就十几万(元),再加上卖牛,哪一头都得万儿八千的!原先嫁到这里的时候,自己想饿不着就行,哪里想到能发展到今天!”谈及收入,董丽华笑得很爽朗。

  不过,董丽华的富裕生活在大庆下属的四个郊县(肇源县、肇州县、林甸县、杜蒙县)中并不多见。这里,大部分农民的日子还比较清苦。不过,大庆丰富的农牧资源和着重发展的绿色产业,给他们脱贫致富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再看看整个大庆。五年前,大庆的奶牛只有不到10万头,现在已经发展到25万头,2010年,这个数字将增长到40万头,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元。

  根据大庆市经济转型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除乳制品以外,粮食和畜产品深加工也将达到100亿元的产值。

  在粮食深加工方面,大庆正在建设一个总投资在26亿元~40亿元的大豆产业园。这个产业园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打造大豆蛋白、食用油、大豆纤维、饲料等一整条产业链。

  不仅如此,大庆还有别的。今年5月25日,在视察龙凤湿地时,大庆市市委书记盖如垠对在场的官员强调,湿地是大庆市的第一张名片,一定要好好维护和开发。6月初,市长韩学键在新加坡招商时,着意强调的也是:“大庆除了石油以外,还有美丽的草原和湿地风光。”

  飘逸的芦苇在风中轻摇,不知名的野花星星点点地缀在绿草丛中,几只野鹤悠闲地在水边觅食,这就是大庆的湿地风光。经过多年的开发,这里开始吸引来自外地的旅游者。

  今年6月5日,记者在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遇见一个来自香港特区的旅游团。团员林先生告诉记者,大庆是他们东北之行的第一站,下面还要去湿地看鹤。

    200公里经济圈

  每隔十天半个月,牧民董丽华就会到城里逛一逛。

  城里的大商场是董丽华最爱的去处,“逛多久都不累”。

  董丽华不知道,自己充满热情的消费行为已经在客观上参与了一个巨大的循环圈,这个循环圈被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肖金成称作城市的“自体循环”。

  肖金成曾经主持2003年的资源型城市转型调研课题,他认为,像大庆等因资源而生的城市,大多发展成了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的自我服务型城市,基本没有与周边地区互相交换服务,辐射半径极短,因而自体循环能力较差。

  “大庆应该向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方向发展,同时注重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争取成为周边较大半径的商贸、文化、社会服务中心,这样就形成了比较良好的自体循环,而不是生产的所有东西都要外运,因为大庆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并不突出。”肖金成分析道。

  专家的分析与大庆市领导的设想不谋而合。2004年,大庆市在经济转型的整体规划中提出,大庆市要增强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和吸引力,由自我服务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型城市转变,打造一个200公里经济圈内的核心城市。

  2005年,黑龙江省一个大胆的设想更鼓舞了大庆要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雄心。今年3月份,黑龙江省向外界公布,要用15年的时间,在从哈尔滨经大庆至齐齐哈尔约200公里长、总面积8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一个新亮点——哈大齐工业走廊。

  在本轮国家着手紧缩投资之时,哈大齐工业走廊规划能够顺利出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有着大量不适于耕作而适于作工业用地的盐碱地。

  4月,体现上述构想的一份《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庆区域发展规划(讨论稿)》摆上了大庆市市长韩学键的办公桌上。

    如何把两个机制变成钱

  对于长期为国民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的资源型城市来说,“补偿”和“援助”两个字都会在他们心中引起涟漪,因为它们意味着资金支持、政策优惠和更多的关注。

  有人做过测算,如果把大庆40多年生产的18亿吨原油用60吨的油罐车装满,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近10圈。许多大庆人都熟知一个数字,大庆多年来给中国贡献了1万亿元的税收。

  但如今,处在转型关键期的大庆,更迫切地希望能有巨大的外力支持。

  记者采访中,无论是市长韩学键还是副市长沈宏宇都不约而同地多次提到“两个机制”。2003年8月,在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首次提出,要研究制定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两个月之后,国务院下发了十一号文件,再次强调研究建立“两个机制”。

  市委书记盖如垠也曾在一次内部汇报中提到对两个机制的理解。他认为,两个机制对于大庆的成功转型意义非同一般。“在通过财税扶持进行直接援助的同时,也可通过政策引导来反哺、支撑和保障接续产业的壮大。”

  两次到大庆调研的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工业组负责人李冶分析,大庆转型的条件不错,在资金、产业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基础,前景还是不错的。至于难点,就是看国家的两个机制怎么来解决,对已经造成的问题如何去补偿。

  “资源型城市转型完全靠地方和企业是不行的,因为企业该交的已经交给国家了,地方政府力量也有限。国家下一步会考虑在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李冶说。

  据记者了解,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研究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的实施内容,具体方案的出台尚无时间表。

  正在参与制订试点方案的高金龙正期盼着这个时间表能早一点出来,两个机制能早一点落实。

  另外一件萦绕在市政领导心头的心事就是大庆的财政体制。由于历史原因,大庆市至今没有完善的一级财政,而是视同一级财政运行。多年来,大庆市主要的共享税费收入全部归中央和省里,市本级财政收入则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形式返回。

  大庆市一位财政官员告诉记者,大庆最近几年的财政收入只在20多亿元,去年达到46亿元,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追缴了一部分企业多年来的欠费。他透露,现在大庆市正在申请设立一级财政。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大庆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