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 17:59 《国际融资》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客观的历史潮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企业“走出去”,既有机遇,更有挑战。商务部经研室副主任于培伟认为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作为世界科技革命的产物和市场经济改革的结果,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客观的历史潮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
邓宁教授认为,“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为,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贸易和跨国投资快速发展。

  据世贸组织统计,2003年从出口角度计算的世界贸易总额(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达9.5万亿美元,相当于1980年的3.9倍。1980至2003年,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超过6%,始终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前者的年均增长率要比后者高50%左右。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达到了12710亿美元,是1980年的22倍,同期国际直接投资占世界各国国内投资的比重由2.3%提高到22%。虽然2001年以后受恐怖主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跨国直接投资有所萎缩,但2004年已经实现恢复增长,达到6120亿美元。同时,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07年服务外包业务转移额将超过6000亿美元,2010年超过1.2万亿美元。

  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重组速度加快,服务业外包成为新一轮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特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及研发环节转移占跨国直接投资的比例大大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也不断加快。据福里斯特研究公司调查,今后5年仅美国金融服务公司就将向海外转移50多万就业岗位。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1990~2002年,国际银行贷款总额、国际债券发行总额、国际股权发行总额分别增长了1.2倍、4.8倍和6倍。据联合国统计,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技术交易总额只有110亿美元,到90年代中期骤增到4000亿美元。诸如“尤里卡计划”等跨国界联合研发也广泛存在。经济全球化遍及世界各地,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全球要素资源的配置和重组。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已成为各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的理性选择。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曾说:“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已经开动,不管你是否坐在车上。” 面对这种形势,各国已不是回避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机遇、化解挑战,争取最大获益的问题。一个国家很可能因为不能跟上经济全球化潮流而错失发展良机,经济全球化却不会因为某个国家或组织的缺席而停止发展。实践证明,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扩展与他国的贸易投资合作,最大限度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是实现本国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向外转移,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自身产业结构升级。

  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还存在不平衡的一面。从跨国投资规模来看,发达国家之间的投资多。2003年,美国、法国、英国等10个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最多的发达国家,流出额占全球比重超过了4/5;同期,卢森堡、法国、美国等10个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最多的发达国家,流入额占全球份额超过了一半以上。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在全球直接投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形成了明显的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圈、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圈和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投资少。近年来,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所增长,但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仍占全球总额的90%以上,而2003年发展中国家吸收的直接投资仅占全球流入总量的30%;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投资更少。目前主要是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以及新加坡等一些新兴工业国之间开展了较多的相互投资。

  从跨国公司数量看,全球6.1万家跨国公司中,占据着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90%、全球贸易总量的65%、全球技术交易总量的80%和全球高新技术的95%以上。但发展中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很少。美国《财富》杂志2004年世界500强企业中,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占绝大多数;若把韩国、新加坡等包括在内,发展中国家也只有38家,其中中国16家。

  就中国自身而言,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引进来”多,“走出去”少。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吸收外商投资连续多年名列世界前列,截至2004年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5600多亿美元。同期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则仅为370亿美元,占世界对外投资总量的比重不到0.5%。某种意义上说,差距就是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极而言之,中国企业还远没有“走出去”,今后“走出去”的空间十分广阔。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发展相对快的一些东部地区人均超过2500美元以上,正处于国际公认的大规模对外投资的起步阶段。

  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是中国政府确立的重大政策目标。中国的企业发挥比较优势,走出国门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对于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也将作出重要贡献。

  在投资格局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投资格局中的地位。目前中国对外投资总量虽然不大,但发展很快。对外投资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太、非洲和拉美等广大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投资规模将逐步扩大,并促进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投资能力的增强。

  在产业格局方面,中国鼓励具有比较优势企业“走出去”,促进了发展中东道国的产业升级。中国纺织、家电等产业向外转移,通过转让适用技术、传授管理经验等,对提高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企业“走出去”也从过去以贸易为主,逐步扩展到工业生产、农业合作、商业零售、研发中心等领域,与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更好的结合。

  在南北格局方面,中国企业通过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促进了发展中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中土公司在尼日利亚承建的铁路项目、中信公司在伊朗德黑兰承建的地铁项目,既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又增加了项目所在国的就业和税收。中国企业“走出去”,带动了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等的出口,满足了东道国生产发展所需。海尔、TCL等一些中国企业还与发达国家企业开展合作,生产和提供廉价的产品,增加了当地消费者的福利。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