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浙江省审计厅
浙江省是全国较早开展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省份之一。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该省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和操作方法,审计结果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项审计中“评价难”的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深化发展的瓶颈。
为认真贯彻李金华审计长在2004年11月召开的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建设,探索科学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切实解决制约工作的实际问题,浙江省审计厅在今年的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了评价体系的探索,积极制定浙江省《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针,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市、县长执政能力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市、县长在经济发展、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以及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重点审计,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力求科学评价市、县长任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该《评价体系》由评价内容和目的、评价的原则、评价的方法和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实现方式、评价结果运用等六部分组成。今年计划通过试点,及时总结,对评价指标体系做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力争构建一个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重点对绩效评价的指标作了探索,突破以往评价以定性为主的模式,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经济管理、经济政策执行及监督和廉洁从政四大类指标组成。
一、经济发展指标。用于反映市、县长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职责的结果。由主指标和修正指标两部分组成。主指标设定为7项,用于反映经济发展成果指标,如地方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外贸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修正指标由反映经济发展质量指标和反映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组成。反映经济发展质量指标,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人均GDP、政府负债率、万元GDP综合能耗、亿元固定资产投入产出、开发区每亩工业用地工业总产值等;反映一地经济发展潜力指标,如财政收入增长率、科教文卫等6项投入增长率、环保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等。修正指标可视被审计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做出调整。
二、经济管理指标。用于综合反映市、县长经济管理能力。重点是市、县长履行经济管理职责中体现出的计划与组织管理、目标管理、管理控制、管理决策、沟通合作等能力。
三、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指标。用于反映市、县长履行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法规职责情况,由所辖区域贯彻执行重大经济法规情况、地方出台经济政策违法违纪情况和分管部门财经纪律执行情况三部分组成。重点是在加快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投资监管制度、严格规范和管理土地市场、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等国家重大财经法规执行情况和市、县长直接分管或虽不直接分管但关系密切部门财经法规执行情况指标。
四、廉洁从政指标。用于反映市、县长贯彻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在经济方面廉洁从政职责情况,分职责范围内廉政建设履行领导责任情况和个人遵守廉洁从政情况两类指标。实现的途径是在重点审计财政专项资金、土地管理、重大建设项目管理、新型国有企业管理的基础上,检查市、县长权力运用情况,审计中若发现市、县长有违反廉政建设规定的问题,实行一票否决,不再对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
对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绩效评价实现方式分为综合评价和责任认定两部分。
所谓综合评价,就是在对市、县长经济责任全面审计的基础上,对其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的总体性评价,分为较差、一般、较好、优良、出色五个档次。档次是根据相应的得分来确定的,分值依次为60分以下、60—70、70—80、80—90、90—100分。
所谓责任认定,就是根据国家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规定,对市、县长任职期间履行职责中存在问题应承担或不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应承担直接责任还是主管责任做出认定。在对市、县长的责任认定应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对重要事项责任的认定。对市、县长履行经济职责所做出的重大经济决策失误的责任认定。从决策过程、决策执行、决策效果等方面进行认定。二是突出对直接行为的责任认定。对市、县长直接作为或虽未直接作为,而是通过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财经法规造成严重后果事项的责任认定。三是突出对违反廉洁从政行为的责任认定。
对无法直接计量的指标,可通过审计综合评价、专家评估、公众问卷、抽样调查及与其类似地区相比较等方式,做出较为客观的评判。对评价结果,将逐步运用于干部的考核、选拔任用中,以增强市、县长经济责任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约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