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 16:19 《东方企业家》杂志

  文/本刊记者 马蕾

  “李书福前两天跟总理讲自主品牌,开玩笑!两三万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肯定抛锚,我们中国现在还没有直升飞机来救援,整条高速公路肯定要堵住。”这是今年两会期间有位政协委员吃饭时与大家的闲谈,这话恰巧被一旁吃饭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听到了。

  李书福不需要当场反驳。两个月后,吉利完成了对ProperGlory公司其他三名股东股权的收购,成为该公司惟一的股东,吉利汽车(0175.HK)成功实现香港上市。

  紧接着的5月30日,吉利汽车和马来西亚IGC集团就整车项目及CKD项目正式合作签约。

  6月中旬,又有传言英国罗孚汽车盯上吉利,而李书福也表示“正在与罗孚接触”。

  6月17日上午,记者在浙江台州见到李书福,一直强调自主研发的李书福在刚刚落成的吉利汽车研究院里,谈及走向世界的话题,显然底气十足。

  马来西亚联姻迈向全球

  李书福有句名言:“要像卖温州打火机一样把吉利卖到全世界。”到了马来西亚后,离开了国内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吉利如何来保持自身的优势?

  李书福对记者说:“成本由多种要素构成,我们通盘研究后,觉得在马来西亚装配吉利汽车,销售到东盟十国,比在我们国内制造后再运过去成本要低。在埃及、苏丹、叙利亚,我们的汽车都卖得很好。丰田在起步阶段的成长环境根本不如吉利,也同样遭遇过很多难听的说法。”吉利汽车在人们嘲笑的目光中成长,经受了7年冷嘲热讽之后,李书福谈起这些心平气和。

  嘲笑声中,吉利已经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2004年吉利汽车出口近5000辆,超过我国去年轿车总出口的50%,出口国家、地区30多个。今年截至5月底,吉利出口已经超过3000辆。

  数字也许只能代表吉利产品的出口数量,而其与马来西亚IGC集团整车项目的签约,业内人士认为,是吉利真正走上国际化道路的标志。

  根据协议,吉利与IGC集团在马来西亚制造、组装和出口吉利汽车,吉利2006年计划向马来西亚出口1万辆整车、3万辆成套散件。

  吉利豪情在马来西来的价格大约为4万马币(折合人民币10万元),比国内要贵一倍以上。有人据此认为,吉利的低价优势已不复存在。相对于马来西亚市场同档次的车型而言,吉利的价格并不为高,吉利认为自己的品质和价格颇具竞争力。

  融资技术平台接轨国际

  资本玩家全身而退后,李书福拥有了上市公司吉利汽车约60.68%的股份,开始独自面对资本市场的风云诡谲。

  不过,李书福并不了解吉利的股价,接受采访时他对身旁的吉利常务副总裁杨健说:“我们不要关心股价,我们要把我们的事情做好。就像上学时就要专心把书念好,不要总想着当官发财。工作都做好了,股价自然会上去。”

  拓展融资平台应当是所有上市公司的主要目的,李书福却对企业上市有另一番解释:“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经营模式和管理体系,这就是我们上市的原因。我们要让香港联交所来管理我们的企业,监督我们的经营管理班子。要把企业放到阳光下,在香港联交所那么强大的监管下运行,这是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融资平台使吉利步入了更为规范的监管之下,而技术平台则是吉利最为看重的与国际接轨的桥梁。6月17日,先期投资3.5亿元兴建的吉利汽车研究院正式落成,吉利汽车自主研发迈上新台阶。

  之前吉利已与韩国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德国吕克公司、意大利业内项目集团等诸多国际汽车企业展开技术合作。拥有40多年汽车经验的原韩国大宇国际副总裁、韩国汽车工程协会会长沈奉燮出任吉利汽车研发副总裁,一大批国内外汽车研发领域的领军人物走进了吉利的研发队伍,包括一汽总工程师杨杰中,二汽副总工程师张克等。通过技术合作、人才引进等,吉利初步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技术开发平台。

  6月21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吉利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发一款新型轿车体系。如果条件成熟将考虑在香港投产,目标是打开国际市场,并利用CEPA有利条件,开拓内地市场商机。年底,该局还将成立“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与吉利合作在香港开发中高档的轿车体系和相关的零部件。

  杨健对记者说:“吉利不仅出口汽车,吉利的研发力量也由输入走向了输出。”利用香港在国际地位、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吉利汽车为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增加了砝码。

  自主研发是吉利坚守的道路,但拥有国际化抱负的李书福也希望吉利掌握更为成熟的技术。上汽整体收购罗孚传言已流产,但其依然对罗孚的动力系统等技术部门颇感兴趣。李书福接触罗孚,相信兴趣更多来自于罗孚成熟的技术力量。此外,有着纯正欧洲血统的罗孚,对于吉利打入欧美市场,似乎又能拓宽一条新道路。

  2/3汽车闯荡世界

  民企造车正在呈现悄然而逝的趋势,这是李书福不愿意看到的,他对记者说:“只要有机会我就呼吁,让更多的民企参与到轿车制造的领域里。然而现在很多民企坚持不下去了。轿车工业是一个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竞争对手非常强大,必须实现大规模生产。”

  李书福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的出口开出了药方,“要让汽车产品走向国际,必须具备三个硬指标。机制必须民营的,全世界好的汽车企业都是民营的;公司创始人不能在创业时已经80岁了,这是个马拉松赛跑;公司坐落的位置要有延安特征,汽车企业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在哪个大城市成功的。”

  李书福很自信自己具备了这3个硬指标,他要让吉利2015年之前实现2/3汽车出口的目标。“中国汽车走向世界不容易,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方法。温州的鞋在国外被烧,产品被控倾销,这说明浙江的产品在国际上是很有竞争力的,但我们的品牌还没有树立起来。汽车与服装鞋帽不一样,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只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的0.7%,我们把汽车产业发展起来,对行业间贸易平衡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调整浙江甚至我国的产业结构都会有帮助。”

  李书福认为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根本出路:“要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中国。这是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追求。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是必然的,我们一直在持之以恒,这是一条阳光大道,能给中国人带来志气。”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