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启功先生的贫穷与富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 12:26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启功先生的贫穷与富有

  〖上海证券报 王得后〗 2005-07-16 00:29

  --------------------------------------------------------------------------------

  他不做"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儒家"君子",只做一个要生存要温饱要发展的有血有肉有欲望的人。他也不贪求无度,大摇特摇他的"摇钱树",没完没了地聚敛财富。启功老师是个"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的人,是个富有人性、富有人道的人,是一个伟大的富有精神财富的人

  王得后1934年生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受业于启功先生。1976年调入北京鲁迅研究室,从事专业研究。研究馆员。出版有专著《两地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初版,1995年再版),《鲁迅心解》(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呐喊〉导读》(中华书局2002年出版);论文集《鲁迅与中国文化精神》(花城出版社1993年出版)。杂文集《人海语丝》(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世纪末杂言》(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启功老师因病于6月30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虽是高龄,还是令人不胜悲痛。他在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执教七十多年,是著名的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法家和文物鉴定家。他的古体诗词创作堪称一绝。钟敬文老师公元两千年送他的诗说:"诗思清深诗语隽,文衡史鉴尽菁华。先生自富千秋业,世论徒将墨法夸",是很中肯的评论。

  老师是清雍正皇帝第五子和亲王弘昼一系的后裔,是皇族。但清朝的封爵,除"世袭罔替"的"八家铁帽子王"以外,都是一代一代降级的。到他曾祖父只封了个奉国将军,俸禄微乎其微,连养家糊口都困难。于是毅然决然辞去封爵,走科举考试的路,中举登第,入了翰林。祖父学样,也走科举考试的路。十八岁中举,二十一岁考上翰林。父亲在老师一岁的时候就故去了,所谓"幼时孤露",家道开始急速衰败。他十岁那年,连续死了曾祖父,二叔祖,二叔祖的一位兄弟媳妇,续弦的祖母和祖父五个人,达到急速衰败的高潮。老师回忆说:"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呼啦啦如大厦倾’,什么叫‘家败如山倒’,什么叫‘一发而不可收拾’。我们不得不变卖家产------房子、字画,用来发丧,偿还债务,那时我家已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我记得卖钱最多的是一部局版的《二十四史》。"整个家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最基本的生活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这时,他祖父在做四川学政时的两位学生,邵从火恩、唐淮源知道老师家的窘况后,就把对自己老师的感恩,报答在对其遗孤的抚养上。他们带头捐钱,并向同门发起了募捐。那募捐词上的两句话"孀媳弱女,同抚孤孙",老师看了心酸,九十高龄口述历史时还能背诵,可谓铭记了一辈子。"孀媳"是指太师母,"弱女"是指发誓帮助太师母抚养老师的姑姑,为此她终身没有出嫁。结果募集了2000元。两位先生用这2000元买了七年的长期公债,以每月可得的30元利息,维持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费。

  这笔公债,到老师十八岁的时候用完了。那时他中学还没有毕业,也没有找到工作,"只能靠临时教些家馆,维持生计,偶尔卖出一两张画,再贴补一些。"到二十一岁时,经傅增湘先生介绍得识陈垣老校长,认为他"写、作俱佳",安排他到辅仁大学附中教一年级国文,开始了"三进辅仁"教书的曲折历程。解放后,1952年院系调整,辅仁大学与师范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北京师范大学,陈垣老校长还是校长,启功老师从此开始了在师大教书育人终其一生的事业。

  但老师的贫穷并没有改善,因为尽管1949年就已经是副教授,但很快就被莫名其妙地打成了"右派",刚刚晋升的教授也黜免了,降级使用,每月只有30元的生活费。连住房都成了问题。真是居无定所,先是借住在杨姓姨母家,一住就是三年。

  时间最长的是借住在内弟家,竟达二十年之久。内弟家在小乘巷,借住的是"寓舍两间,各方一丈"。一丈十尺,三尺一米。"各方一丈",不过十八平米多一点。其狭窄逼仄可想而知。老师在《卓锥》诗中描写道"片瓦遮天栽薜荔,方床容膝卧僬侥"。"僬侥"是古书上的小人国,小人国的人只有一尺五寸高。以此比喻床的窄小,屋子的逼仄。房屋又年久失修,有《寄寓内弟家十五年矣。今夏多雨,屋壁欲圮,因拈二十八字 》的诗为证:"东墙雨后朝西鼓。我床正靠墙之肚。坦腹多年学右军,如今将作王夷甫"。这当然是嘲戏,可这"嘲戏"里是包裹着很深的悲苦的,因为"王夷甫"是被人推倒家居的屋墙杀死的。当然,这只是借用典故,即使"将作",也绝非他杀的"人祸",乃是"天灾"。五年后又有《地震后题小乘巷敝居,时方患眩晕证》的咏叹:"小住廿番春,四壁如人扶又倒;浮生余几日,一身随意去还来。""地震"自然是指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唐山死人数十万;北京震感严重,房屋损坏数以千计。老师有一方闲章,号"小乘客",不知道底细的人恐怕会觉得很潇洒,其实贫穷困苦的实况原来如此。文化大革命后,1978年落实政策,重新被聘为教授,而要到1983年老师才被安排进住师大校园内的小红楼6号。

  至于衣和食,1976年老师为三年前作的《鹧鸪天》加了一个补注,透露出:"老妻已多年未有完整衣裘,次年始制一外衣,又一年遂逝。只此一裘,即为附身之物,痛哉。"在《痛心二十首》中一再提到师母的衣服是补了又补的。

  这种贫穷的状况,要到1981年,师母逝世五年以后,才开始改观。老师有悼亡诗《见镜一首》呻吟道:"岁华五易又如今。病榻徒劳惜寸阴。稍慰别来无大过,失惊俸入有余金。江河血泪风霜骨,贫贱夫妻患难心。尘土镜奁谁误启,满头白发一沉吟。"

  这时候我们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三年了,号召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做一个"万元户"。老师是书法大家,地位日升,声望日隆,他的笔就是摇钱树。"万元户"乃至"百万元户"如探囊取物耳!老师自己反省也说过:"半生原未尽忘财"。是的,救穷是未忘财,追求富足也是未忘财。但是老师憎恶贫穷,却不追求财富。

  老师憎恶贫穷。他说:"食贫迁徙常,一寓诧三载。"又说"救贫力不能,下策始卖字。"还说"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更有"江河血泪风霜骨,贫贱夫妻患难心"这样的诗句,吐露出他难得一见的"多目金刚怒"的心声。

  可是他不追求财富。他不但不大量出卖字画,也从不对卖他的假字的小商小贩们"打假"。老师对我说:一次他去琉璃厂,一位摆摊的老妇人见了,对他说"您是好人。"老师乐了。"您认得我?怎么就是个好人啦?""您是有名的启功,还不认得!您不打假,还不是好人嘛!"老师正色对我说,"我打假,不就砸了人家的饭碗了吗?贫苦人难过呀。"不过,去年一家拍卖公司公然拍卖仿冒老师的二十多幅赝品,价值高达七十多万元。老师忍无可忍,觉得这样肆无忌惮不行。他决意"打假"了。但他绝不起诉,绝不打维权官司,绝不去索取常见这类官司中的巨额赔款。他只是在媒体上揭露这种"拍卖赝品""拍卖诚信"的丑恶行径。他恳切希望人们有善心,行善事。他不做"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儒家"君子",只做一个要生存要温饱要发展的有血有肉有欲望的人。他也不贪求无度,大摇特摇他的"摇钱树",没完没了地聚敛财富。

  对于财富,他怀抱独特的心性。一是他终身牢记着困苦的贫穷岁月。念念于"得钱难补半生贫"。鲁迅批评我们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没有记性。他说,"记性不佳,是有益于己而有害于子孙的。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压迫子女的,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这也许与年龄和地位都有关系罢,但记性不佳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因之我深深敬佩老师富有记性这稀有的品性。二是他那浓得化不开无以复加的"报恩"的观念,"报恩"的思想。他稍稍"富起来"以后,诗词中充溢着无从"报恩"的痛苦。他说"母慈望我长,师恩望我成。不知所以学,早好无实名。渐老略有得,莫慰当年情。九天与九泉,何处呼一声。""先母晚多病,高楼难再登。先妻值贫困,佳景未一经。今友邀我游,婉谢力不胜。风物每入眼,凄恻偷吞声。"而最令我一见就不忘的是老师的《夜中不寐,倾箧数钱有作(杂用相类诸韵,不敢解嘲称进退格也。)》全诗是这样的:

  纸币倾来片片真,未亡人用不须焚。

  一家数米担忧惯,此日摊钱却厌频。

  酒酽花浓行已老,天高地厚报无门。

  吟成七字谁相和,付与寒空雁一群。

  十几年前,当社会上不少人正为如何快速致富而不择手段时,老师敏感慈爱的心却为成千上万无力上学的贫穷学生所痛苦,也是为了报答他的"恩师"特别是"恩师"中的陈垣校长吧,1990年他为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在香港举办"启功书画义卖展",将所得一百六十三万余元人民币全部捐献给北师大。老师为此筹划三年,特别订立计划书,请两位证明人,两位校领导在计划书上签字,多么郑重其事啊!这份计划书是那样诚恳、周到、细致,我想也是慈善事业中难得的文献,敬谨恭录于下:

  启功为筹集"励耘教、学、科研、奖励、辅助基金"捐献书画作品,拟定计划如下:

  一、启功将自己写成之书法作品一百件及绘画作品十件,计划于此项用途(此部分一九八八年底交齐)。

  二、启功愿担任社会嘱写书件一百件。由主管组织代收定件,代收酬金。写足为止。所写内容及尺寸,俱请与启功商定,内容不合宜、尺寸无法写的,不便应承。

  三、捐献启功个人现款一万元,以为工作之用及装裱等费(此项亦于一九八八年底交齐)。

  四、社会对此项基金捐款,赠予纪念品,请在前列第一、第二项中办理。

  五、所得此项基金,一切用途,启功概不过问,全由北京师范大学处理。启功只希望主管组织将所得款项(包括售出、订写、捐赠之款)公布于社会。

  六、此项基金,纯为纪念陈垣先生,请勿用启功名义。

  一九八八年八月廿五日启功拟具(用章)

  证人、校领导签名。

  此后又两次将获得的奖金捐给北师大为贫困生设立的励耘实验班的学生,并为救济灾害多方捐献作品参加义卖。老师三岁时家里让他到雍和宫按严格的仪式磕头接受灌顶礼,正式皈依了喇嘛教,成为记名的小喇嘛。他坦言"我从佛教和我师傅那里,学到了人应该以慈悲为怀,悲天悯人,关切众生;以博爱为怀,与人为善,宽宏大度;以超脱为怀,面对现世,脱离苦难。"老师今年病重住院在监护室抢救,口鼻插管,左手打吊针,右手握念珠,虽入于昏迷状态,而神情安定,面容慈祥,联想到老师后半生多病,常常住院甚至急救,而所作众多"病中吟",那豁达乐观,真正是超脱生死,遑论病苦的一代大师。

  每当我追忆老师的一生,都不禁联想起鲁迅的一段议论,"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什么都是自己挣起来,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什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主张人道主义的,要想替穷人想想法子,改变改变现状,在政治家眼里,倒还不如个人主义的好;所以人道主义者和政治家就有冲突。"是的,启功老师是个"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的人,是个富有人性、富有人道的人,是一个伟大的富有精神财富的人。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