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朱向伟:在泛珠框架下求解技工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 11:36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廖方

  关键词:劳务合作

  劳务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中的第六个合作领域。按照协议,各方加强劳务合作,开展劳动力供求信息传递交流和劳务输出输入组织合作,促进劳动力规范有序
合理流动,协调解决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和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技工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区域内劳动力素质。

  采访对象:

  广州市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中心劳务交流部副部长 朱向伟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百万民工下广东,到持续了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几年的民工潮,再到不久前出现在广东的民工短缺现象,源远流长的中国省际间劳务合作,在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下发展着,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与进步的历程。2004年6月,泛珠三角9+2省区间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将劳务列为政府层面推动的十项合作领域之一。由来已久的劳务合作,在该协议实施的一年间,又有着怎样新的变化和进展,劳务合作对解决泛珠三角缺工问题又会有怎样的帮助?记者日前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广州市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中心劳务交流部副部长朱向伟的办公室。广州市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是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直属单位,是一个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流动人员就业管理服务、社会职业中介机构管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咨询于一体的对外服务窗口,下设的劳务交流部在九省区的劳务合作中一直起着重要的角色。九省区劳务合作协议签署后,他们频繁到各地进行考察和交流。朱向伟更是其中的先行者,他在劳务合作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记者表明采访意图后,这位正忙得不可开交的副部长带着疲惫的神色热情接待了记者。朱向伟带着自信的微笑表示:“我搞劳务合作也有好几年了,应该有实际的东西可以和你谈,”这句“开场白”令记者感到兴奋,因为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采访人选。

  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 逐渐转为“劳务经济”

  记者:泛珠三角的劳务合作在泛珠劳务合作协议签署以前已经存在了。过去的劳务合作是什么样的状况,主要有什么合作形式?在这个劳务合作协议签署后,相比之前的劳务合作来说,应该是有所提升的。这些提升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朱向伟:劳务合作在泛珠协议签署以前已展开。过去的劳务合作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都是由地区间的劳动保障部门组织进行劳务交流。尽管是有组织的,但是自发的较多,并没有建立起一个长效具体的机制,往往只是侧重在短期的目标上。比如广东哪个地方有企业反映缺人了,广东的劳动部门就将需求提供给合作的地方。那时候的劳务合作只是单纯的劳动力输送,在缺工的时候,广东的劳动保障部门就将用工需求报给合作的地区,这些地区就将人送过来,这些人都是没有经过培训的,在送过来后也往往不能满足广东这边的岗位需求。在泛珠协议签署以后,我感受到最大的一点就是,政府对劳务合作方面的投入加大了,将劳务合作正式纳入到政府的日常工作中,省区之间的劳务合作不再仅仅是地区间劳动保障部门的事情,上级政府参与进来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最明显的就是提出了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建立起长效的机制,让劳务合作成为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经常性的行为,这一点应该是泛珠劳务合作协议对劳务合作最大的提升。既然要建长效机制,政府同时也建立了一个长期的投入机制,将泛珠地区的劳务合作纳入到了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让之前的“打工经济”开始逐渐向“劳务经济”转变,政府的投入就是要让劳务合作成为一个产业,朝着产业的方向发展。此外,培训因素也开始得到重视。在以前,九省区的培训基地相当少,他们送过来的人员也是根本没经过培训的。事实上,经过培训的工人层次得到提高,输送过来后就能满足广东这边的用工需求,而且经过培训后的工人也可以留在当地务工,这样既提升了当地劳动力的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广东劳动力的素质,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情。现在我感觉各省区对培训基地的建设明显热络起来,他们也意识到劳动力培训后的好处了。

  操盘

  建立专门劳动力市场 培训基地输送熟手工

  记者:大家都很关心这个泛珠九省区的劳务合作协议签署后,政府部门究竟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像你刚才所说的政府建立长效的机制有着哪些具体的内容呢?在协议实施的这一年来,你们的工作有了怎样的成效?朱向伟:协议签署后,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政府正在建立的长效机制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内容:协助各省区建立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培训基地及建立投入与协调机制。先说建劳动力市场。现在各省区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劳动力市场,这就意味着相互没有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广州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已经非常成熟了,有着很丰富的经验,在协议签署之前,我们也一直在各地进行考察,帮助那些没有建立起劳动力市场的地区进行市场的建设。自从这个协议签署之后,我们的考察活动明显多了许多,现在已经有很多地区和广州合作建设他们当地的劳动力市场。比如百色地区,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百色的劳动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就到广州的劳动保障局进行定点学习,之后他回到百色就开始建设劳动力市场。另外,海南的乐东县也是我们在考察后发现没有专门的劳动力市场。对他们宣传了我们的理念后,他们也派人过来学习经验,现在那里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了。在这些地区进行劳动力市场的建设过程中,广州这边一直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前去考察给予帮助,现在我们考察的地方多得已经快数不清了。另外,建设培训基地也是在泛珠劳务合作协议签署后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广州这边的培训基地,例如技工学校、各种培训机构的建设是相当成熟的。广东作为劳动力的输入地,希望与之合作的省区也能建立起完善的培训基地,双方的培训基地之间能进行经常的交流与合作。协议签署后,我们这边的培训基地已经和很多省区的培训基地有了经常性交流。之所以强调培训的重要性,是因为现在广东的外来工太多。以前农民走向城市往往是通过当兵、考大学途径,现在更多的是依靠打工。但是来打工的农民往往因为素质太低,无法在产业结构逐渐向技术化升级的广东立足,更谈不上安居乐业,这对他们来说是压力,给广州也带来了压力。现在泛珠九省区劳务合作中的培训方式主要是在由劳务输入地提供了用工需求后,输出地在当地对这些要输送的人员进行短期培训,然后再送到输入地的技工学校。对于广东这个劳务输入大省来说,由于技工学校等培训基地和企业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外地的工人输送到广东的技工学校,也就等于是输送到企业了,这对外来工来说是一个相当好的选择。另外,我们政府部门还在积极探索其他更好的方式让外来工能够得到培训再上岗。在投入与协调机制的建设上,先谈投入机制吧。各省区的政府,尤其是劳务输送省对劳务合作加大投入,现在政府已经在积极实行了。我们在云南考察的时候,发现那里的农民一年的收入只有900元,他们无法外出打工,因为连车费都无法负担得起。政府正在探索方式,先让当地的银行或者信用社给这些农民贷款,让他们能外去打工,然后再慢慢还。在协调机制上,我们非常希望各个省区都和广州建立起密切合作,加强信息的沟通。

  求解

  信息不对称 广东缺技工

  记者:广东的缺工问题已客观存在。在泛珠劳务合作这个协议的框架下,对解决广东的缺工问题您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如果一个企业大量的缺工,能够走什么途径来解决呢?朱向伟:广东的缺工问题确实存在,但是主要是缺技工,体力工缺口其实不大。在我们的调查中,企业的技工需求超过企业总需求的70%,技工需求已经是企业用工需求的一个主要特点了。从政府层面上看,这种供求矛盾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劳务合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事实上,不要说泛珠地区的劳动力富余,在广东地区也有着很多的富余劳动力。人们肯定要问,有这么多富余劳动力怎么还会缺工呢?其实最主要就是信息无法对称。我们政府方面要做的就是让信息能够充分的对称,这个工作在协议签署之前我们都一直在做。协议签了后,我们的工作力度是进一步加大了,思路也更清晰,目标也更明确。要解决这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定是要将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成熟。这其中不仅强调要在网络上有平台,更重要的是各地有专门的劳动力市场来做这个事情,各地的培训基地也应该达成充分的交流,这些都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所在。协议签署后,很多地方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开始行动起来。这样一来,泛珠的市场信息网就能够不断进行完善,信息也就能充分对称,这样供求矛盾自然就会解决了。我相信,劳务合作坚持这样做下去,缺工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同时,广东技工短缺的问题,企业也有责任,我们希望企业能够多一点福利待遇,多一点人文关怀,在用人标准上不那么苛刻,招工也不会那么难了。此外,求职者自身的就业观念的变化,也是导致广东技工短缺的原因之一。你提到的一个企业大量缺工该走什么途径招人,我想,从劳务合作的角度上看,我们非常鼓励企业能和各个地区加强合作,我们会给企业牵线搭桥,让他们和地区间建立长期的联系。谈到其他具体的方式,企业缺工到我们这里来寻求帮助,我们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就有三种方式:一是集合企业举办招聘会;二是组织企业和外地输送基地交流,进行批量招工;三是将企业的用工需求在广州市18个分区发布,或者进一步地通过九省区的政府和机构发布出去。事实上,我们现在为企业组织招工,只能解决他们用工需求的一部分,并不能解决全部。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依靠劳务合作解决泛珠三角的缺工问题也需要时间。协议虽然签署了,但是很多机制的落实和建设也还是要一步步来的。

  障碍

  输出地对劳务经济投入不够 培训基地建设缺乏经验

  记者:你从事劳务合作的工作比较久。在和各地区进行劳务合作的过程中,或者在你们去各个地区考察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领导部门对这些问题是否重视呢?朱向伟:遇到的问题当然有,主要就是九省区的劳务输出地的政府对劳务经济的投入还不够。例如在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上,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建设起专门的劳动力市场对打造一个地方的劳务经济有多么的重要。此外,有些省区在培训基地建设方面也缺乏经验,这也给劳务合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要知道他们输送过来的人如果没有经过培训,是无法满足广东的岗位要求的,这种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成功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领导强调到各地考察时,要帮助还没有建立起劳动力市场的地区建立市场,和他们交流办培训基地的经验。在考察的时候,有些地区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到广东进行学习,例如海南、湖南等地区就非常重视这些问题。当地的政府意识到“一人打工,全家脱贫”,“几人打工,一村脱贫”,所以对于劳务合作的市场及基地建设非常的投入。不过,也有很多的地区意识到了问题后,却不知怎么做,这就需要我们政府部门进行考察,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建立起成熟的劳务合作机制。在泛珠协议签署后,我们到各地的考察明显增多了。此外,往更深的层面上讲,在劳务合作中还有一个障碍,那就是很多地区的农民没有走出去的意识。有一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今年6月底,广州劳务协作办公室组织我们去广西考察。那里有些地区的贫穷程度让你难以想像,房子又破又烂,整个家里只有一张床,根本就没有家具。照说这样就应该转移就业,外出打工也是一条出路啊。可是这些农民就是不愿意出来,他们不了解外地,害怕走出去,根本就没有“突围意识”。再加上浓重的乡土情结,让他们死守着自己贫穷的故乡。看着这些真是让人心酸,也让人无奈。从心里讲,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同时也希望当地的政府部门能更多点宣传。广东是欢迎所有的外来工的。但是在进行地区间的劳务合作时,我们还要有很多的考虑。泛珠九省区的劳务合作是有着很多优势的,比如地缘优势,外来工往返的迁移成本就比较低。此外,这些省区的生活习惯等人文方面的因素也比较相近,再加上协议签署前九省区的劳务合作就一直在进行,所以九省区的劳务合作有着坚实有利的基础。但是在其他地区,例如大西北等地方,和他们进行劳务合作从很多客观条件上来说有些不现实。西北地区劳动力的层次相对较低,很难适应广东对技工的要求,此外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也和泛珠这边的差距比较大。而且由于地域比较远,他们进入到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后,工资难以支付通讯和交通费用,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划算的。所以,我们在考虑劳务合作的时候,对这些地区是抱着慎重考虑的态度的。

  未来

  全面覆盖全国 外来工能有序流动

  记者:这个泛珠的劳务合作协议让人们抱有很大的期望。你觉得泛珠九省区劳务合作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朱向伟:如果泛珠九省区的劳务合作坚持这样做下去,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就不仅仅只谈珠三角、长三角了,而是全国的劳务合作市场,未来的劳务合作必然发展成全面覆盖的模式。当九省区的市场信息网建设完善后,不仅能很好地缓解地区间劳动力供需之间的矛盾,解决企业缺工的问题,同时也能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因为我们现在要求企业对每一个进入的劳动者都进行备案,劳动者的资料都能在网上查到,泛珠地区的劳动保障部门掌握了这些资料后,就能对流动的劳动者跟踪,这样由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劳动部门一起对他们进行监管,劳动者的权益就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此外,将来九省区的劳务输入和输出地的整体素质必将因逐渐深入的劳务合作得到提升,各地能够更好更顺利地进行产业升级和转移,比如从密集型向资金型转移需要相匹配的产业工人,到时候就不愁没有了,因为我们有了这么成熟的劳动力市场网络以及培训基地。此外,对于广州来说,劳务合作让外来工可以有序地流动,不仅缓解了铁道部门的压力,同时外来工的生活有保障后,对广州的社会治安也是一大好事。(子琦/编制)(来源:金羊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