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茹发自上海
昨天(14日),央行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金融运行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贷款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幅度有较大下降。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增速的快速回落,显示出中央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措施正在发挥作用。
据该报告统计,截至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居民户消费性贷款余额为2.11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增加量为1193亿元,同比少增了1204亿元。其中,居民户中长期消费性贷款增加1234亿元,同比少增964亿元。根据这一数据可以算出,6月末居民中长期消费性贷款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而去年6月末该数字为13.3%,由此可以看出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增速下降明显。
一位银行人士指出,居民中长期消费性贷款主要由车贷和房贷构成。而当前多数银行基本已停止发放汽车贷款。因此,个人住房贷款为居民中长期消费性贷款的主要部分。受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贷款的下降在预料之中。
今年以来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联合了建设部、财政部、中央银行等七个部委的力量,措施涉及到银行信贷、营业税的征收等各个方面。该人士分析指出,个人住房贷款的快速下降主要归结于两个原因,一是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下,人们的心理预期已发生转变,各地房价纷纷出现下跌趋势,购买住房的人大大减少,相应的住房贷款当然也会随之减少;二是各家商业银行相继收紧了住房贷款的发放,住房贷款发放的条件更加严格,门槛大大提高。
中期期货公司的宏观经济分析师梁海三分析指出,从今年3月份开始的宏观调控可以看出,中央调控房地产业的决心非常坚决,力度也非常大,这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房地产价格的心理预期。买房的人开始减少,房价也随之下跌。
“人们有一种心理,即‘买涨不买跌’,越不买越跌,越跌越不买。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梁海三说。
央行日前进行的第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在宏观调控措施下,炒房者的投机行为受到了有效遏制,当前城镇居民的买房意愿已降至历史最低点。
调查显示,近期有购房意向和为买房而储蓄的居民人数占比均降到历史最低点。未来3个月打算购买住房的居民人数占比为19.1%,较上季下降2.9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2个百分点,储蓄动机为“买房或装修”的居民人数占比为11%,较上季下降0.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也降到历史最低点。
人行上海分行5月份的金融数据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势。5月末,上海市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自营性房地产贷款3898.0亿元,当月新增53.6亿元,同比多增31.0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当月新增20.8亿元,同比少增25.6亿元,但房地产开发贷款在5月份仍有较大增长,当月新增33.5亿元,同比多增57.9亿元。
对于开发性房地产贷款的增加,上述银行人士指出,当前的增长源自前期银行与房地产开发商签订的贷款合同,事实上各家银行现已基本不再发放新的房地产开发性贷款。
梁海三认为,到目前为止,政府的调控力度仍没有减弱的迹象,如果政策不放松,下半年房价的下跌趋势不会出现扭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