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之劳务经济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 19:09 经济视点报

  新县:涉外劳务第一县

  新县每年外出务工6万余人,其中,在河南省外派劳务人员中,每5人中就有1人来自新县。

  严格的培训,规范的管理,使新县实现了从输出劳动力到输出技术工人的转变。

  2004年,全县农民平均务工收入达11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2.7%,劳务经济已成为新县强县富民的一大支柱产业。

  □经济视点报记者 李 凌

  在新县县城,每天都有几百名农民在参加培训,他们期望在半年后能通过面试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去务工挣钱。如果能被挑选上,就意味着3年后回国时口袋里能有几十万元人民币。这些大热天在街上跑步的学员成了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新县每年劳务输出规模稳定在1000人左右,常年在国外的有3000多人,外汇储备600多万美元,是河南省涉外劳务输出第一县,也是全国著名的外派劳务基地县。年创外汇2000多万美元,2004年全县劳务输出收入5亿多元人民币。

  仅有34万人口的新县,2004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1996年全省第111位攀升到目前的第57位。

  涉外劳务富新县

  虽然固始是信阳市的第一人口大县,也是信阳的劳务输出大县,但新县的特色是,他们主要向国外输出劳务人员,用该县县长杨明忠的话说就是“挣老外的钱”。

  新县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局里,建有7000多平方米的国家级劳务培训中心。在培训中心里,设有日本部、韩国部、新加坡部等六七个部门,对农民进行语言、技术、法制、体能、行为规范等各方面的培训。新县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曾江涛介绍,正在参加培训的农民有500多人。

  在中心二楼的日本部,王军正在给上百名学员讲课,那流利的日语,娴熟的技能,让人看不出他曾经是位下岗工人。1997年,在县化肥厂工作了多年的王军下岗了,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妻子也没有工作,顿时,一家人的生活成了问题。他先后当过搬运工,蹬过三轮车,做过夜市生意,但只能维持温饱。2000年6月19日,在郑州一家劳务公司,王军通过半年时间的培训,并幸运地通过了日本方面的面试,从20∶1的比例中胜出,来到了日本静冈县,在大三建筑会社驾驶挖掘机。

  由于王军吃苦耐劳,踏实能干,又善于钻研技术,很快就赢得了社长何守俊的信任,并与之建立了深厚友谊。闲暇之余,他经常向何守俊介绍新县美丽的景色和勤劳的人民,让何守俊对新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1年5月8日,何守俊来到新县考察;2002年元旦,王军陪着何守俊的儿子来到新县及河南旅游;2002年8月15日,何守俊又一次来到新县,向八里畈乡王李河村捐款600万日元,建成了大三友谊小学。在王军的介绍下,日本大三建筑会社和其他会社都来新县招工。

  在工作之余,王军还刻苦学习日语,通过了日语二级考试。2003年6月19日,王军工作期满,回到了新县。3年时间,他挣了400万日元,在城区建了一栋别墅,并于回国后的第3天到培训中心当上了日语老师,后来又成了该中心日本部副主任。

  新县泗店乡泗店村的严保明,2000年由吉星公司派往日本茨城县从事农业种植,合同期一年。在日期间,每天早晨,他提前起床为工友打水、清理室内外卫生,用自己的行动树立了新县劳务人员的良好形象。一次,天降暴雨,他看到会社的蔬菜篷布被大风掀开,如不及时盖严,会带来很大损失,就冒雨工作了一个多小时,将大篷全部盖严。会社的社长很感动。2002年2月,社长又一次致函邀请严保明二次赴日劳务,期限2年,并多次来新县招工。

  从输出劳动力到输出技术工人

  新县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局副局长黄庆同介绍,新县劳务人员以其过硬的素质和良好的声誉,赢得了国际劳务市场的欢迎和信赖。在新加坡,新县劳务人员居全国第一,占河南省输入该国总人数的80%;在日本,100多家企业专门招用新县人,占河南省输入该国的70%;在韩国,新县人占河南省输入人员的95%,三星集团首次招用中国劳务人员专门点名要新县人。全县每年外出务工6万余人,约占农村总人口的1/4。新集镇招挪房村小不诚村民组共32户,就有26户通过涉外劳务而致富,被戏称为“地球村”。而箭河乡有近500人通过新加坡政府在南京组织的技术考试而到新加坡务工,人均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黄庆同自豪地说,新县从1984年成立劳务公司,历经21年的发展,经过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前10年时间是打基础阶段,主要是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向国内大中城市和建筑企业输送,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和温饱问题。1994~1999年是过渡阶段,逐步从国内向国外过渡,并获得直接外派经营权。从2000年到现在,以向国外派出劳务人员为主,劳务人员遍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欧美等10多家大型公司建立了劳务供需关系。

  在早期的劳务输出中,由于没有技术,只能从事保姆、建筑小工等工种,劳动强度大,挣钱少。现在,他们根据农民工个人的年龄、文化程度、专长、从业意愿,分门别类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他们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实行订单培训;并根据市场调研,实行储备培训。从招工报名——教育培训——面试测试——身体检查——合同担保——欢送出境——跟踪管理服务,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作程序。严格的培训,规范的管理,打造出“诚信知足、主动礼让”的新县涉外劳务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雇主前来新县招工。

  为了加强涉外劳务输出工作,2002年新县专门成立了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局,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了培训中心,对外派劳务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每年可培训出国劳务预备人员2000多人,年创外汇2000多万美元,外汇储备位居全省县级第一位。外出的农民工利用积累的资金,回乡后进入城镇投资置业,加快了城镇的发展。目前,全县城镇化率已达31%。杨明忠告诉《经济视点报》记者:“新县对外劳务输出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涉外劳务已成为新县一大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劳务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新县县委宣传部的夏宗明科长介绍,在劳务输出的带动下,新县还依托资源优势,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开发和招商引资等,使全县旅游业和其他种类的县域经济都有了较快发展。2004年,来新县旅游的游客达26万人次,旅游及相关收入6786万元,旅游业已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红色旅游是思想道德教育工程,同时也是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扶贫工程。在新县品尝农家饭,已成为红色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项内容。据统计,通过近两年红色旅游的开发,仅农家乐这一块已达到了百户以上,每户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在新县,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大的企业。1988年8月,在国家科委大别山科技扶贫开发团的帮助下,新县依靠25.8万元贷款创办了信阳羚羊山制药厂;1992年与香港锐星公司合资,创办了羚锐公司;2000年10月公司股票在香港上市,成为全国橡胶膏剂药业中首家上市企业。目前,羚锐公司总资产近8亿元,年创利税5000万元。“羚锐公司的崛起,进一步带动了新县老区的种植业、建筑业、餐饮业的发展。近年,新县先后兴办了新林茶业公司、安太山野菜公司等10余家企业,激活了整个县域经济这盘棋。”杨明忠高兴地说。

  在魅力之路上的跋涉,使得新县人把他们对魅力新县的追求,融入到新县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上。杨明忠告诉《经济视点报》记者,今年他们要继续做大做强涉外劳务,输出数量拟突破1500人;要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储备培训、分类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转移就业能力;要进一步密切与上级商务部门的联系,加强合作,“坚持劳务兴县,使之成为‘不冒烟’的工厂,‘换脑强技’的大学校,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