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之产业聚集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 19:09 经济视点报

  偃师:产业聚集做强“块状经济”

  四大基地,六大产业,1.3万家企业。

  在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总结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6种模式中,偃师市以企业多和产业聚集性强而跨产业聚集和工业强县两大类型。

  在河南省打造的中原城市群工业长廊上,偃师成为三个次中心城市之一。在2004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测评中,偃师入围全国百强县。

  □经济视点报记者 桑 燕 文/图

  在2004年度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测评中,偃师市成为继巩义之后入围全国百强县的河南第二县。在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总结的2004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6种模式中,偃师市同属于产业聚集型和工业强县型两大类型。

  “偃师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比例高达79.2%,偃师也应该列入非公有制经济推动类。”偃师人对此似乎并不满意,言语中洋溢着自豪和自信。

  近几年,随着偃师市在河南省县域经济综合经济实力排名中连续保持先进位次,以及在全国县市的各种排名中崭露头角,偃师市开始声名鹊起。

  偃师没有像双汇这样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大企业,这个面积为960平方公里的中原小县是如何在河南群县中脱颖而出的?位于经济欠发达的中原腹地的这个县级市是如何在全国各县市中超越群雄,挺入百强的?带着疑问,记者专程对偃师进行了采访。

  六大产业和四大基地

  顾龙公路是从偃师市顾县镇到洛阳龙门的一条省道,而正是这条并不宽敞的公路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实际沿顾龙公路形成了一条工业走廊。”有人这样告诉记者。

  这条工业走廊经过偃师市庞村镇的一段尤为繁荣。路的两旁是一个连一个建有漂亮厂房的企业,中国钢制家具的名牌——洛阳花都金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都集团)就坐落在这里。

  据了解,庞村镇有钢制家具生产及相关企业127家,年生产能力达260万件(套),包括钢制资料柜、金融保险设备、图书设备、样用设备和防盗防火门五大类180多个品种。

  庞村镇的钢制家具企业以庞村镇为中心,沿顾龙公路形成了西庞村老工业园和镇东占地2000亩的特色工业园区。年生产总值15亿元,占全国钢制家具市场份额的36%,是中国最大的钢制家具生产基地之一。

  在偃师,与庞村镇有着相似模式的,还有岳滩镇、城关镇和翟镇。

  岳滩镇的正三轮摩托车生产企业一度有80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60余家,从业人员达1.5万人以上。产品从排气量上分50、70、80、90、100、125等6个型号,有正三轮客车、货车、残疾人车等30余个品种。经过前一时期的资源整合,岳滩镇的正三轮摩托车产销量占全国正三轮摩托车市场的40%左右,被誉为中国正三轮摩托车的生产基地。

  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城关镇鞋业,目前已有鞋厂及配套企业124家,年产值达11亿元,年生产布、胶鞋1.8亿双,是全国四大布鞋基地之一。

  翟镇则被称为针织工业基地。

  能源、化工、建材、轻纺、采矿、机械加工等六大产业,是偃师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产业的区域性聚集使偃师形成了上述四大生产基地。

  河南省像偃师这样拥有如此多的企业的县市并不多,更少有像偃师这样如此明显、突出的产业聚集的“块状经济”。

  偃师的经济发展有其历史根源。

  记者得知,偃师的工业发展起步较早。采访中记者得知,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偃师就曾入围“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市”。

  岳滩镇的三轮摩托车制造业是以当时的洛阳407厂、邮电部538厂为依托的。上世纪80年代初,岳滩镇一位在邮电部538厂上班的技术工人自己办起了摩托车厂,巨大的效益使周边的村民纷纷效仿,由此,引发了三轮摩托车制造业在岳滩镇的兴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过市场的规范和淘汰,整个行业逐渐具备了竞争实力,最终促使了一个行业生产基地的形成。

  偃师市其他工业生产基地的形成与此大同小异。开始是手工作坊,逐渐发展之后,有的被淘汰,有的则发展壮大并形成规模。

  “花都集团以25万元起家,当时,处于同等竞争地位的已有六七十家同类企业。”花都集团总经理陈宏恩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但从1992年以来,经过花都人的不懈努力,他们经过了手工作坊期、半机械化时期,渐渐走到现在以先进的设备进行全部机械化生产,成为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龙头企业。

  “块状经济”助推偃师发展

  “有资源不靠资源”,是偃师人最为自豪的事。

  偃师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主要有煤炭、铝土、石英石、石灰石、钾长石、钠长石、白云岩、花岗岩等20多个品种。原煤储量达7亿吨,铝土储量3500多万吨,花岗岩6亿立方米,其中花岗岩“云里梅”、“菊花青”两个品种被誉为世界“独特品种”。但偃师的经济发展并不是依靠这些资源,而是靠以上述四大基地为基础的产业集群。

  偃师人认为,资源是有限的,要把尽可能多的资源留给后代。

  据偃师2004年政府报告中的数字显示,2004年,偃师的财政收入为3.5亿元。“看起来这个数字与偃师的全国百强县市的形象不大相称,但偃师是藏富于民。”偃师市委宣传部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据了解,目前,偃师共有企业1.3万家,而民营企业有1.2万多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以上。

  “‘块状经济’带来的财政收入是次要的,最为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就业空间。”虽然,2004年庞村镇从事钢制家具生产的营业收入高达15亿元,但税收仅2600万元,庞村镇党委书记马洪福认为,对于民营经济,不能仅从税收的多少来看它的贡献,不能竭泽而渔,还要看到它在安排就业等方面的贡献。

  在庞村镇生产钢制家具的100多家企业中,固定资产超过3000万元的集团公司有3家,固定资产在1000万~2000万元的有20家,从业人员达2.5万人。庞村镇共有3.6万人,其中,从事钢制家具产业的就达1.2万人。

  “这些民营企业不但就地转移了本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还吸收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马洪福说。庞村镇另外的1万多从事钢制家具生产的人员都是外地来的。

  “‘块状经济’是农村工业化的有效模式。”有专家认为。

  在岳滩镇的三轮摩托车生产基地,整个三轮摩托车生产程序中,除了发动机、化油器和轮胎外,其余95%以上的配件都是本地生产。产业链条的延伸有力地带动了本地的经济发展。目前,全镇车厢、车架等相配套的产业就有30多家。而整个行业也带动了轮胎、灯具的经销。由此,大大增加了本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量。

  纺织行业的利益更为明显,很多针织公司靠“公司+农户”的模式来拉动农村经济。一些针织公司把加工好的线或半成品分到农户家庭,由农民在家里加工。据一组数字显示,仅翟镇几家大型针织公司就带动附近4000多农户为公司搞加工生产。

  对此,偃师鞋业的龙头企业青岛环球集团洛阳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美利也异常感叹:“在我们这里,最困难的事就是招不到工人。”

  特色经济亟待优化提升

  “现在,偃师各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是踏着偃师鞋业一度衰落的教训取得的。”偃师人认为。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偃师鞋业最为鼎盛的时期,每年的生产量高达8亿双,偃师布、胶鞋名震一时。但随着加入者越来越多,企业之间开始了恶性竞争,压价、降低成本、偷工减料,造成质量没有保证,很多鞋没穿几天就坏了,被称为“一周鞋”。在东北某个地方,曾特意打出横幅——“拒绝偃师鞋”。从此,偃师鞋业逐渐衰落。

  虽然在当地政府适时有度的规范管理下,后来偃师市各产业已渐趋规范,并取得骄人成绩。但目前,潜藏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据了解,在偃师1.3万家企业中,比较有知名度的品牌性企业为数并不多。从总体上看,在各个行业中,基本上是整体数量多,个体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少。

  “有块状,无块头。”三滩镇党委副书记王耀光这样概括该镇的摩托车行业。

  块状经济虽然以众多的企业和产业聚集的优势为偃师的经济发展增强了动力,但毕竟小规模的经营方式还是对产业发展带来了某些阻碍。

  2002年,国家为了规范三轮摩托车生产市场,出台对三轮摩托车生产企业实施市场准入制。按要求,企业的规模投入要达到2亿元。以此要求,三滩镇没有一家企业达到标准。这对偃师市三滩镇的三轮摩托车生产企业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对此,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企业开始整合资源。通过招商,引来了重庆两大摩托车集团隆鑫和力帆的加盟,分别与当地的生产企业合资组建了洛阳隆鑫华鹰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和洛阳力帆大河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但到目前为止,申报的4家集团公司,只有隆鑫华鹰公司和力帆大河两家获得市场准入资格。

  “前进的路子依然不清晰,不知道什么才是出路。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整合资源,使其达标。”王耀光说。

  在摩托车产业正在积极迎对市场之变时,钢制家具已提升到打造品牌的高度。

  “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广告的效益是1年,质量是10年,而品牌的效益是100年。”花都集团的一位高层认为。

  花都的品牌塑造之路不但包括保证一流的技术和质量,还有一流的服务,花都在全国各地有36个直销点。“而这些直销点最为重要的是售后服务。”陈宏恩说。

  创建品牌,花都集团成绩显著。如今,庞村镇的钢制家具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达21家,花都集团的“花都”商标和洛阳市莱特办公家具公司的“虎力”牌商标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花都”牌、“花城”牌、“先导”牌钢制资料柜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花都”牌防盗保险柜还荣获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马洪福认为:“只有企业做大,产业才能真正做大。”为此,庞村镇镇党委、镇政府聘请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当地的钢制家具产业,制定出《产业发展战略书》、《产业集团化方案》、《营销体系设计》等一整套做大做强钢制家具产业的科学规划,为庞村镇钢制家具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指明了道路。

  构建“高新板块”

  在传统工业经济规模提升的基础上,偃师开始注意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

  传统企业形成之后,要实现大跨越的发展比较难,这方面关键是要规范发展、保持势头。偃师市由于上上下下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目前正开始进行工业调整,拟借助外力,搞大型高科技项目。

  偃师现在的产业科技含量比较低,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在招商引资中,偃师开始向高科技型转化。2004年,偃师市引进的180多个项目中,高科技项目占40%,目的在于吸纳相关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新的经济板块。

  其中,2003年,偃师金丰电力有限公司与中国有色金属研究院、洛阳单晶硅厂等五家联合投资2.2亿元建设了300吨硅基地。建成后,又拿下投资13亿元的2000吨多晶硅扩建项目。届时,偃师的硅产量将占全国硅市场的1/6。与此同时,投资2亿多元的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也在进行之中,并将由此形成另一产业链。

  继洛玻集团投资的2.6亿元的超薄玻璃项目后,2004年年底,该集团投资4000万元兴建的具有世界先进工艺的ITO导电膜玻璃项目和投资8000万元的高档玻璃项目又相继开工。

  今年8月,由洛阳首龙铝业集团、河南香山水泥有限公司、河南中成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2亿元的万吨高精度超薄铝箔项目将竣工投产,届时将以0.006毫米的“双零”厚度超越此类产品的极限。

  “支撑偃师以后发展的,将是现在的新型科技产业。当然,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的企业都不是最具价值的企业。我们在招商引资中遇到上述‘三高’企业,无论对方投资多少,都一票否决。”偃师市委一位负责人对记者如是说。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