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靠实力才能称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 10:24 《中国市场》

  文/本刊记者 陈亚南

  6月10日,中国与欧盟就未来三年中国对欧盟纺织品出口的增长达成协议。业内人士认为,不管协议如何,谈成总比谈不成要好。尽管另一个纺织品进口大国美国依然大门紧闭,但是中国欧盟贸易摩擦的解决,给了纺织品企业一个重整河山的机会。

  “事情是总要解决的。可这件事我们付出的代价是,中国可能有成百上千的纺织品企业要用血的教训来认清一个道理:走低档货的低价竞争路再也走不通了。”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王宇感叹地说。

  “低价竞争”行不通

  “去年全国出口了177亿件服装,平均每件服装的价格只有3.51美元。全国出口的鞋超过50亿双,平均每双鞋的价格不到2.5美元。”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在出席“浙商与浙江对外开放论坛”时表示,我国服装鞋类的出口利润低得惊人,这样的局面不能再维持下去了。傅自应给听众算了一笔账:“按照十六大的目标,我国经济总量力争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因此对外贸易也要相应保持一定规模,进出口总额也需要翻两番,但是,去年全国出口了177亿件服装,如果单纯地增长两倍,世界市场怎么有能力消化354亿件服装?”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副局长李成钢曾作为中国入世谈判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全部多边谈判,主要负责相关法律议题的谈判工作。对于低价竞销,李成钢表示,国家会改变对低价竞争的传统态度:“把定价权交给企业是中国走向市场化的一个标志,但现实中我们企业集成度较低,内部竞争过于激烈,低价竞争频频发生。商务部以前公布过处罚低价出口的规定,今后要对低价竞销加以处罚,协调管理价格。”

  低收入源自低附加值

  “中国出口产品中大概有超过85%的出口产品都是贴牌,真正拥有自己品牌的还不到10%,能够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名牌就更少了。大量贴牌产品来支撑我们的贸易规模,贸易中很多好处被拿走了。”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王宇说,中国的贸易规模比较大,但是国际分工的地位不高,贸易利益比较少。

  据了解,目前,中国的财富是日本的1/60或是美国的3%,而他们的人口还不到中国的1/4。原因在于中国的资本积累速度太慢。中国的外贸50%是加工贸易,现在是号称是第三贸易大国,但是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不断地在价值链上向下滑落。

  事实上,中国制造业登上世界舞台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全行业价格和利润率的明显持续下降。典型的如欧美近期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在访问法国时抛出的那个算式——中国卖出8亿件衬衫才买得回一架A380空客。

  这里面的原因十分复杂,而关键也许在于,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向来为政府的头等大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曾提出产业“三二一”发展思路,在“二”亦即制造业方面,强调尽快退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但是一年后,上述做法就在一定程度上被修复,决策层决定还是需要大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就业数量大的“都市型产业”,因为他们发现,如果高科技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大量的下岗工人到哪里去就业?而一个失业率过高的地区,必定会引来消费能力不足、社会不稳定因素等等,为此而要支付的代价更高。

  所以,中国政府倾向于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品、农产品、鞋类产品、电子产品等出口都有退税支持。但问题在于此种支持的实际效果却可能适得其反。

  比如,建一个铝厂要雇用大量劳力,而出口铝的利润却是来自国家的出口退税。换句话是说,如果国家对铝出口不实施政策补贴,那么铝厂就会倒闭。铝厂占地巨大,并带来空气污染、水污染、耕地减少和失地农民增加,大量过剩的劳动力又造成居民人均实质收入停滞;而一个有趣的结果是,铝厂从政府获取大量补贴后,又开始了更大、更规模的“圈地运动”,来建设新的铝厂,进入恶性循环。

  总之,中国政府将资金补贴投入到运动鞋、电子、机电、冶金等这样的产业,并不会带来生产率的提高或确立竞争优势。如果说有“收益”的话,那就是低端制造业的高速扩张,而居民人均收入的停滞。

  2005年1-4月的最新数据显示,石油炼焦、交通运输、化纤、建材、电力行业的利润同比分别下降6.4%、52%、40%、37%、28.5%。

  长三角盲目扩张之痛

  如何重塑话语权盲目追求数量扩张,是长三角地区纺织业近年来的一大“景观”。以代表纺织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无梭织机为例,浙江省的拥有率已从几年前的3%,提高到如今的50%以上。目前,浙江的化纤生产能力和织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为了在“后配额时代”大踏步前进,前两年,许多企业不惜重金进口了机器,又不惜成本让生产设备闲置,只想等到2005年新年钟声敲响便投入运行。这种投资拉动型的发展,使部分纺织品产能迅速膨胀和过剩。痛定思痛,欧美的“特保”惊醒了“后配额时代”的美梦,促使长三角地区众多纺织企业思考如何走出盲目扩张的误区,重塑真正有分量的话语权。

  被称为“纺织业重镇”的浙江绍兴,纺织业已占工业生产总值的50%以上。近日,绍兴市市长张金如表示,今后绍兴仍要注重提升纺织产业结构,提高纺织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目前,绍兴市已开始关闭城区的一些印染企业,对于传统落后的产业和企业,一律不再提供资源要素支持。对“后配额时代”全球纺织市场寄予厚望的许多纺织企业开始认识到“苦练内功”与“多元化拓展市场”的重要性。

  上海逼走“高端”做“时尚”

  上海纺织品厂商连日来紧急被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召集,主管部门希望企业切实调整生产计划,多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应对纺织品出口面临的新局面。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日前称,他们作为中国最大的纺织集团已确立走高端纺织发展之路,以促进上海纺织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曾被誉为上海“母亲工业”的纺织业,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长久以来,上海建成了技术先进、门类齐全、工艺精湛、产品优良的纺织工业体系,并成为本地产品出口创汇的主力。最辉煌的时期,年利税逾四十亿元人民币,是上海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近期,上海又重新将纺织业列入政府扶持的五大支柱产业中“先进制造业”类。业界专家指出,欲重振雄风的上海纺织业不会简单地重复“过去”。

  对此,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总裁席时平接受采访时说,纺织行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一个最现代、最时尚的行业。世界上公认的五大时尚之都,每一个都是纺织服装业极其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到现在还保留着发达的服装制作和服务业。上海拥有纺织服装制造和贸易的完整产业链,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时尚资源。因此,上海纺织会以一种完全开放的心态来做“时尚”,与国资、外资、民资等各种资本对接,与国际上的相关资源相结合,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取得优势互补、合作双赢或共赢。

  根据最新调查显示:上海生产每吨纱的成本要比周边省份高出一千元人民币。这一事实也促使上海必须从传统初级产品生产序列中稳步退出,实现产业转型,走高端产品研发、生产之路。席时平说,上海纺织应当可为能为:即为那些发达国家至今仍技术垄断不肯转移的产品、为单个民营企业想做又做不了的产品、为那些有原创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也就是科技纺织、绿色纺织、品牌纺织、时尚纺织。

  据了解,作为政府鼓励企业走高端产品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之一,近日申城还在金山区建立了“上海纺织工业区”,以期打造一个成集纺纱、织布、染整、成衣、原辅材料生产及相关产业聚集的生产基地,及纺织高端产业的科技研发基地,使上海未来纺织行业有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国际市场,避免在低端产品市场的“混战”。

  国际市场纷争起

  取消配额之后,世界纺织服装贸易竞争更加激烈。在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我国同样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如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土耳其和加勒比海地区,在全球纺织品市场都获得更大的份额。根据2000年劳务工资平均水平,印度为0.58美元/小时,巴基斯坦为0.37美元/小时,均低于我国0.69美元/小时,巴基斯坦等还有天然原料优势。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已经将取消配额看成本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绝佳机遇。因此,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着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并不能完全享受到市场放开的好处。

  印度作为世界上第二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美国服装和面料市场最大的供应国之一。配额取消后印度在美国和欧盟市场的份额均获得“实质性”地增长。其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发达的教育体系,便于国家吸引更多的高技术人才,并且印度也是一个棉花种植大国。

  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在对欧盟的贸易中已经享受零关税政策,也没有配额限制,加上其与欧洲主要国家接近,使其成为地区具有吸引力的供货商。土耳其公司也雄心勃勃的想占据美国市场,他们努力做到质量上与意大利媲美,价格上不会比中国高许多。凭借着其行业的多样化,在配额取消后有望在美国市场快速增长。

  加拿大依靠切割边技术的高投入和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受惠政策,使这个美国的北部临国能在配额取消后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有所扩大。

  走自己的路

  事实上,纺织品的中国品牌大有可为。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说,目前国际服装的消费市场已经变化,中国服装文化元素在设计中不断被提起。他甚至举出了《蜘蛛侠》里男主角的女朋友从楼上摔下来的镜头的例子——“她穿的可就是旗袍。”以前,欧美的电影里只有演到中国功夫时,才会出现中国服饰。如今在许多大片里,演员都穿着中式服装。影视是文化的先锋,中国服装文化在世界上已经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中国服装文化走向世界已经有了很好的形势。”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王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举了一个这样一个例子。“在国家第二次大幅提高关税的时候,大多数企业都头痛不已,当时却有一个企业给我打电话,半开玩笑的问我们能不能再把关税多提高点。”王宇说,“他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呢?后来我了解到,他们企业是出口高档高尔夫球衫的,一件就能卖到几十美元,国家征几角或者是几块钱的关税,对他们而言自是不痛不痒。对比那些走低端产品的企业,一件衣服可能利润只有一毛钱,当然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归根结底,我们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如果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甚至驾驭这个错综复杂的市场。对于美欧的设限,国家尽力抗争,应对之策也只能收一时之功,但仍然无法使我们走出低端陷阱。

  把重点放在“品牌自主化、产品多样化、经营国际化”方面,努力打造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这恐怕才是最终出路。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