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国资委专题 > 正文
 

电力需求侧管理期待五大措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 10:15 国资委网站

  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SideManagement,简称DSM)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

  电力需求侧管理发源于美国。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燃料价格飞涨,美国能源界意识到单纯依靠能源供应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还应该考虑需求侧的节约
。电力需求侧管理正是适应这一变化而兴起的新的能源管理方法。这期间,美国建立了同时将供应方和需求方两种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资源规划(IRP)的新理念,对供电方案和节电方案进行技术筛选和成本效益分析,形成综合规划方案。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后,更多国家开始重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已逐渐扩散到加拿大、欧盟国家、日本、巴西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世纪90年代初,电力需求侧管理被引入我国。1991—1995年期间,我国举办了多次由国际专家主讲的有关电力需求侧管理知识的培训、研讨班。

  1996年—2000年间,各省(区、市)先后开展了多种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项目,取得了一定的经验。2002年以来,随着电力供需紧张,电力需求侧管理进一步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我国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及部分省级政府出台了很多关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政策,对实施有序用电、提高能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推进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需要采取法律、经济、技术、管理与引导五项措施。

  法律措施。这是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健康发展的保障。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较好的国家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如美国先后出台《国家能源政策法》及《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等法律法规,并制定了大量强制性能效标准,对电力公司与电力用户均提出了很多明确、具体的法律要求,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国近年也出台了一些规定,如“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推动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

  经济措施。这是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最主要激励手段。最常用的是通过实施峰谷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可中断电价等电价政策,引导用户尽可能在低谷时段用电,合理避开高峰时段用电。此外,还可对用户购置节电设备给予贷款优惠、财政补贴等,吸引用户购买高能效的用电设备。

  技术措施。这是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必要手段,是针对具体对象、生产工艺或生活用电特点,采用技术成熟的先进节电设备来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从而节约电量、削减高峰负荷。技术措施又可以分为提高能效与负荷管理两类。其中,绿色照明、高效电动机、变频调速、无功补偿、节能家电等属于能效技术;负荷管理系统、蓄能空调等属于负荷管理技术。

  管理措施。政府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导者,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保证技术、经济措施的有效实施;尤其是当电力供需形势出现大的波动时,管理措施对平衡电力供需的作用更为突出。2002年以来,我国很多电力供需紧张的地方通过实施有序用电等管理措施,组织用户轮休、调整作业程序等,稳定了社会正常用电秩序,缓解了电力短缺。

  引导措施。通过知识普及、信息传播、技术示范、宣传培训等措施,广泛宣传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路、节能和环保意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理念,倡导科学用电,提升全社会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认知度,提高客户主动参与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使电力需求侧管理成为人人重视并参与的社会行动。

  开展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不仅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节能、环保等社会效益也十分突出。

  显著的社会效益。通过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提高用电效率,减少电能总量消耗,节约一次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还可以降低高峰负荷增长,缓建或少建电厂,减少电力建设投资,平抑电价,提高社会资金利用率,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期,通过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助于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稳定社会用电秩序,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对电力用户而言,可以合理减少用户电力消费和电费支出,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能效和产品的竞争力。对供电企业而言,可以削减高峰时段电网调峰的压力,改善电网负荷特性,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与经济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及服务水平。特别是在电力供需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它可以大大缓解拉闸限电的压力。对发电企业而言,可以提高发电设备利用率,缓解发电机组调峰压力,减少发电机组启停频率,降低发电煤耗及生产成本,提高发电企业的竞争力。

  虽然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但是具体的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对于各参与方的成本与效益各有不同。因此,必须在政府的主导和协调下,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参与各方合理分摊成本、共享收益。(来源:经济日报)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