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称我国没有过度吸收外资 将稳定外资政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 10:50 北京青年报 | |||||||||
吸收外资促进了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透露,截至2005年5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25378个,合同外资金额1161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44亿美元。外商投资遍及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目前,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450家在华投资,其中30多家设立了地区总部
吸收外资促进了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陈健指出,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近12%,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8%,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7%。外商投资企业中直接就业人员为2400万人,占全国非农业劳动人口的约10%。 今年以来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中国并不担忧 我国是全世界名列前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国,但是今年以来,外商投资却出现了持续的“跳水”。今年1到5月,我国合同外资金额649.7亿美元,同比增长14.8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23.6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0.79%,其中5月份当月的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94亿美元,比上年同比下降了10.29%。新吸收外商投资企业16437家,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75%。 对此,陈健解释说,造成这种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我们并不很担忧。作为投资项目来讲,逐月的比较意义并不很大。有时候一个两个大项目的洽谈成功,会突然使得投资数字上去,有时候一个两个项目,由于碰到局部的困难而没有谈成,数字就会下降。陈健指出,从数字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的合同外资金额总的来说是增长的,这意味着我国的发展是有后劲的。 目前,我国正在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比如在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开放方面,就采取了新的政策,以促进外商对华的投资。 人均吸收外资比例并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已经超过5600亿美元,去年合同金额和实际 利用外资金额都已经创了历史最高水平,有人担心中国吸收外资的规模已经过大。 对此,陈健指出,中国吸收外资并不存在规模过大的问题。他指出,考虑到有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停止或者终止运营、撤资以及资产折旧等情况,按照国际的标准估测,截至目前,我国吸收外资FDI(外商直接投资)的存量为2130亿美元,只占全球的比重不到1%。 陈健还列举了三个比较数字说明他的观点,这三个数字分别是外国的FDI占GDP的比例、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和人均占有FDI的比重。陈健说,2003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为3.8%,人均吸收外商投资只有41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530美元和世界人均107美元的投资。同样是当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只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8%,这三个数字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一些差距还很大,特别是人均吸收外资的比例,差距更大。 给予外资企业优惠政策并不违反世贸规定中国对外资的优惠政策还会持续多久?中国的外资政策究竟会向何处去?对于这一备受各方关注的问题,陈健指出,目前,我国给外商投资企业一定的优惠并不违反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实际上,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商投资,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是这样,有的国家给予外资的优惠政策远远高于中国。现在我国给予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他不少国家相比,优势并不明显,仅靠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我国就难以在吸收外资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因此,我国,尤其现阶段,在相对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又短缺,没有相对稳定的、可靠的替代政策的情况下,应该保持吸收外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陈健强调,今后在吸引外资方面,我国将重点鼓励外商投资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中国,推动外资企业在技术研发、资源采购、市场开拓等方面同国内企业开展合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