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资源富翁打细算盘过紧日子 东北三省谋求快振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 10:0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孙英威 任鹏飞 齐海山 

  东北三省,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多年以来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作为“资源富翁”,东北三省并没有陶醉其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东北三省近年来不约而同地在资源节约、废弃物利用等方面打起了“细算盘”,过起了紧日子,为东北经济的长远发展积累后劲。

  创建节约社会 政府先做表率

  虽然东北地区电力资源相对充足,但入夏以来东北三省的政府部门在用电方面还是能省就省,而且正形成制度。在黑龙江省畜牧局,办公室副主任胥天君早上一进办公室就先把门窗户打开。“自然风比电扇风的感觉好多了,只要是天不太热我一般不用电扇。”胥天君说。

  吉林省政府的各个机关也纷纷使出多种办法减少能耗。在一些办公室,每盏灯都安有一个控制开关,需要哪个位置的灯就打开哪个。吉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一位干部介绍说,省政府内各单位办公区域照明非工作时间定时关闭,同时开启声光控制等辅助照明系统。通过一系列节能措施,去年吉林省政府机关较前一年节支达18%。

  近期,吉林省出台的《省直机关节能降耗规定》中提出,各部门各单位明确任命一位领导干部负责节约降耗工作,并将节能责任纳入各部门单位考核。同时,各部门各单位要完善能源、水、办公用品消耗统计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增减变动情况。严禁将机关及所属单位经营性活动发生的能源和水的消耗费用与机关办公发生的费用统算统结。

  东北财经大学东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肖兴志认为,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公益问题,政府有义务让市民意识到经济的发展不能以能源消耗为代价。构建节约型社会要有合理的制度保障和约束,要让浪费的公民和团体付出更大的代价。

  “垃圾”变废为宝 资源概念更新

  作为资源富集区,东北地区的浪费现象一度比较多。如今,东北干部群众学会了过“紧日子”。污水、废气、稻壳、煤矸石这些昔日令人头痛的垃圾,正在成为东北地区的“宝贝”。

  黑龙江省庆安县水稻种植面积110万亩,年产水稻55万吨,每年加工水稻都会产生数十万吨的秸秆、稻壳和稻糠。过去,只有少部分秸秆农民用做燃料,稻糠全部用做饲料,稻壳则点火烧掉,被称为“黄色污染”。从2002年开始,庆安先后成立了4家稻壳燃烧棒生产厂家,年可加工稻壳5万吨。生产的稻壳棒可用于企业和家庭取暖,每吨燃烧释放热量相当于煤炭的70%。利用稻糠生产的保健品更是深受市场欢迎。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2000年以来新建了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回收的转炉煤气与焦炉煤气混合,用于轧钢加热炉的运转,每年产生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目前,鞍钢已经建成钢铁渣开发、瓦斯泥和转炉煤气全回收、余热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粉末冶金等40多项废物综合利用工程,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辽宁省环保局的初步统计显示,与2000年末相比较,全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69%提高到88%,年均节水2.5亿立方米。目前,全省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74%,比2001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黑龙江省计划到2006年,全省重点工业企业节能率增长4%,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5%,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0%。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显著提高,耕地减少趋势得到遏制。

  处处精打细算 助推经济振兴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面对四面八方纷至沓来的投资商,东北人守着“金山”仍然精打细算,一种最大化节约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东北地区形成。

  土地是发展经济、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为解决这一难题,黑龙江省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经过多方争取,将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一线的837平方公里重度盐碱地列为“工业走廊”的规划之中。按照规划,今明两年启动建设112.3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入区,达到有投入、有形象、有企业、有增量。规划投资61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62亿元,产业项目投资452亿元,预期新增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

  对于这一在国内许多省份都难觅的好条件,黑龙江省在使用上精打细算。黑龙江省政府明确表示,哈大齐地区属生态脆弱区,工业走廊建设要把园区建设和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严格控制重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入园。从紧控制企业和厂房占地面积,充分保留绿化空间,集约利用土地。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努力,使哈大齐工业走廊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有一个大的改观。

  如今,在富饶辽阔的东北大地上,节约资源已经成为各地解决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说:“工业化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大量消耗资源,前人堵了后人发展的路。因此,要走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就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质量所在。”(完)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东北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