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网络电视赌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 15:56 《环球供应链》

  本刊实习记者 陆振华

  5月10日,中视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视)在北京宣布,将与中国电信和网通合作,在云南、新疆、河北、河南、黑龙江等5省区全线开通央视网络电视,电信和网通宽带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收看央视节目,频道将增加到近80个,收费标准为每月30元。

  加上已开通的北京、上海和江苏,中视将势力范围覆盖了中国8个省份。中视的新举动让已经人声鼎沸的IPTV再度升温。

  在此前不久召开的“2005IPTV中国峰会”上,中视IPTV业务中心总监郭崴保持低调,拒绝了任何媒体的采访,但他的演讲却透露出中视的“野心”:中视2005年基于网络接收的IPTV用户将达到1500万户,基于电视接收的IPTV用户将达到20-30个城市,基本覆盖全国1/3省级城市,而明年将覆盖中国所有的省份。

  媒体预言和引证中视的快速扩张时,通常会引用以下的数字:2005年,中国上网人数已达9880万,其中宽带用户达到3100多万;中国网络电视用户也已从2000年的1万户左右增长到今年的219万户。IT及电信行业咨询机构IDC预测数据显示:2003年到2008年我国的IPTV用户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45%,这意味着2008年IPTV用户将达855万户,国内网络电视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00至400亿元。

  在中视身后觊觎IPTV的还有众多广电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传媒集团,据传更有人气鼎沸的网络新贵——盛大。

  但与此同时,业界质疑的声音也一直没有消失过。“从目前情况来看,制约中国IPTV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运营模式、内容与知识产权保护等几个方面。”TCL—汤姆逊全球研发中心总经理罗秋林对此直言不讳。

  高科技产业的咨询公司易观国际也认为,IPTV的产业链并不成熟,商业模式也还不清晰。

  CP的软肋

  郭崴在上文提到的峰会上说,背靠中央电视台海量的节目资源,中视的策略将定位于“专注内容,广泛合作”。

  中视一直在进行内容资源细分的工作,目前把节目整合为专题节目频道包,分拆频道包,精品节目包和技术节目包等,制作出如“春节晚会红了谁”、“直面中国农民”、“共和国日记”等网络电视节目。“目前中视有包括体育节目、影视剧在内的六七千小时的节目,而且还正以每天50小时的速度更新,但是仍然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中视市场部人士说。

  但问题仅靠内容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对于自诩不凡的内容提供商(CP),天柏宽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品忠告说:“现在人人都在说节目是根本,内容为王。Content is king(内容是国王),但我要说,Government is queen(政府是王后)。”

  “王后”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简称“广电总局”)。按国家有关法规,广电总局负责全国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以下简称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工作。也就是说,广电总局拥有网上传播视听节目(内容)的审查、控制权。“在我国,内容是最敏感的,而广电历来被认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那么在网络上传播音视频节目,就都要得到广电总局的许可。”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教授说。

  即便在内容方面,IPTV也要面对“挑剔”的电视消费者,这让中视的神经并不能得到从容的放松。一位央视网络电视用户说:“即便是‘随点随播’,节目内容如果不能尽快跟上,将不能在最好的时机里抓住观众,更何况还要面对无数规模虽小、但免费服务的视频网站。”事实上,央视网络电视目前尚不能与电视台同步播出。

  “是什么内容让消费者非得看IPTV,而不去看传统电视?一般人看到的有线电视频道已经三四十个了。”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说,“另一方面,现在电视节目同质化严重,观众看到的节目大同小异,然而观众可能想看的节目(比如成人节目等)又不会放。”

  业内人士说,如果IPTV只是一个电视内容的转播,就不能吸引用户。IPTV的优势应该在于它的交互性上,所以视频交换将是重点。而“目前运营商的ADSL网络所运行的IPTV业务还只是低端的业务(视频点播),不能进行视频交换”,说这句话的黄小庆不是局外人,他所在的UT斯达康,目前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运营级IPTV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商。

  来自观众们的普遍反映还指出,30元/月的收费偏高。央视网络电视节目北京已于2004年9月21日开始收费,收费方式是与北京通信ADSL宽带用户实行“捆绑收费”。而观众实际上需要同时支付宽带上网费和网络电视费。以北京地区1M带宽包月120元算,用户每月为网络电视付费150元,远远高于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月付费。

  这个关键的因素在IPTV一开始就被提出过,对此,网络电视运营商们声称自己的目标客户是高端消费者。不过,以电脑为终端的IPTV需要消费者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会使用电脑,这又限制了消费者群体的扩大。

  而目前以电视机为终端的IPTV业务更为看好。我国目前只有13%的家庭拥有电脑,总数只约为1亿台(包括笔记本电脑);但却有10亿电视观众,4亿台电视机,每百户家庭拥有121台。

  业内人士分析说,老年人更倾向于使用电视;同时如果终端是电脑,人就要坐着而且前倾。而以电视为终端时,人可以后仰躺着用遥控器(无线键盘)操作观看。

  但是要以电视机为终端,就不得不面临着与目前只有120万用户的数字电视业务竞争的局面。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委员、中国网通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侯自强说:“网络电视IPTV单纯提供与数字电视类似的功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IPTV的生命力在于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将广播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融合。”

  同床异梦

  虽然电信、终端设备厂商及其他广电系统外的企业对开展IPTV上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事实似乎并不那么简单。

  根据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系,广电系统的有线电视网由国家广电总局监管,而电信企业的互联网和固话网则由信息产业部负责。但面对着全球“三网融合”(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趋势,两方之间产生了业务融合。IPTV则是因为其两种终端的实现模式及传输网络要求成为广电和电信产生业务交叉的典型。

  网络电视既可以通过电脑落地,也可以用“电视机+机顶盒”做终端。同时,IPTV业务要求传输线路要具有双向性,广电系统目前掌握的有线电视网络却是单向传输,而如果要进行线路双向改造,那就要承担巨额成本;电信的宽带网络则是天然的双向传输。所以,拥有内容资源的广电和拥有互联网络的电信展开合作是目前最节约成本和时间的方式,而电信部门因此得以曲线进入IPTV业务领域。

  “我们没有相关牌照,但丝毫不影响相关业务的开展,因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也就是广电机构)有牌照,它们要传输网络电视节目必然要用到我们,通过合作的方式我们依然进入了这个领域。”北京通信公司一位高层人士表示。

  合作的确正在大规模展开,一方是中视与上海文广等的广电系统,另一方是电信、网通等电信部门。“互联星空”“天天在线”等IPTV合作项目接连开通,并且合作项目正在逐步扩大。

  但种种迹象表明,今天的合作更多的似乎只是基于政策和技术层面的相互妥协,事实上目前广电与电信却是“同床异梦”。

  早在1999年,广电总局曾发布75号文件,明文规定禁止广电业和电信业互相渗透。此文现在依然有效;广电总局2004年10月的《管理办法》规定:电信企业只能开展PC端的IPTV业务,限制经营“机顶盒+电视机”业务,而拥有广电行业背景的机构则不受这样的限制。而从总局网站中具有经营许可证的51家企业名单中可以看出,具有广电行业背景的占大多数。

  电信处于政策上的非平等地位,矛盾也随之而来。

  “在湖南,当地有线和电信就因为争客户打得头破血流。还有的地方,广电偷偷摸摸用有线网做电话业务,电信就不高兴;在广东又有电信偷偷摸摸传电视节目,广电又不高兴。”胡正荣教授说,“广电和电信有形的、无形的,可公开的、不可公开的矛盾形成的障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根本分歧还是利益。”

  他透露说,其实在我国由政府总理担任负责人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就有意把广电系统的这张网都给信产部;广电不掌握硬件,只掌握软件(内容)作为播出机构去租频道播放。

  但是,广电系统的既得利益巨大。胡正荣教授说,地方广电单位事实上光靠有线电视网络即可以生存。他举例说,福建省福州市有线电视网一年的用户收费就达1个亿,而福州电视台每年收入也只为七、八千万左右。所以,广电部门并不甘心依赖电信的宽带网络开展IPTV。

  广电系统就在打着自己“卧薪尝胆”的算盘。虽然目前广电传输IPTV节目依赖电信宽带网络,但广电总局科学研究院谢锦辉对媒体表示:“我们不应当把IPTV技术的发展仅仅看成是广电网络面临的一个挑战。”网络电视不是只有通过电信才可以发展的。

  他说,广电部门正在进行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和数字化改造工作(央视在2004年上半年就开始进行IPTV试点和发展),“一旦改造完成,广电网的IPTV将比电信网的IPTV具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也有理由倍受关注。这个今年3月广电、电信跨行业联合宣布诞生的“中国有线”主要股东包括原广电总局广播影视网络中心以资产入股,并协同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同持有55%的股份;电信背景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以现金注入,占有45%的股份,首期出资10亿元。

  虽然这个柔性的政策变通惹来外界浮想联翩,被外界解读成广电、电信互不渗透坚冰消融的前奏,但是广电系统占有股份优势。

  中国有线的副董事长王海4月5日对媒体说,中国有线今年重点推出的“中国网络电视”,一个宽带网络互动点播服务业务,以连锁加盟方式做市场运营。“中国网络电视”是目前惟一同时拥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连锁经营网上传播视听节目业务”许可资质的运营商。

  中国有线的发展目标是成为有线电视领域最大的网络运营商,该公司拥有原广电总局影视网络中心所有的4万多公里的国家广播电视光缆干线,联系着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之外全国各省级地方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连通着全国300多万公里有线电视网络、1亿多有线电视用户家庭。

  广电总局方面没有出席4月21至22日的“2005IPTV中国峰会”也是个很好的说明。虽然电信企业目前攻势凌厉,但其相关发言人关于“广电和电信的应该加强双赢合作”的郑重呼吁,在这次广电总局缺席的背景下,也显得有些“一相情愿”。有知情人士称,广电缺席这次峰会,实在是因为“在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上,广电和电信没有达成良好的沟通和共识”。

  易观国际认为,尽管IPTV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但对不同产业环节来说,意义的差别也很明显。广电网络运营商由于自身体制、资金、经营等问题的限制,无法在IPTV产业的分发环节发挥重要作用,而内容资源分发平台的增加将使他们面临巨大的挑战。与之相比,电信运营商具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布局、相对充裕的资金和现代企业体制的比较优势。由于分发渠道惟一性和广电网络的地方割据,电视传播媒体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来解决全国落地问题。同时,其主要收入贡献者广告也受到迅速成长的互联网广告的冲击。因此,IPTV在给他们提供新的分发通道和收入的同时,也使他们面临着既得利益和未来收益的平衡。

  上海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一位人士说:“最近一两年是关键时期,挺过去日子就好过,否则就很困难。”

  模糊的模式

  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是,IPTV赢利模式应该照搬广电模式即依靠广告收入的商业模式,还是效仿电信模式即从大众用户身上收费?

  福建东南网络总裁管淑青说:“在中国的特定情况下,IPTV的业务会出现多种经营模式。我们分析目前国际上的IPTV业务成功运营模式,很难有可借鉴之处,因为他们国家或地区的有线电视收费很高,而中国恰恰相反。”

  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员会委员侯自强则明确表示,目前国内IPTV产业被媒体炒作过火,“国外运营IPTV的路子在中国走不通”。侯自强说,欧美一些国家上马IPTV业务的运营商要么是新兴的运营商,要么是小规模的地方运营商,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同样面临节目内容不足的问题,卫星电视节目和影视节目点播是普遍被采用的模式。但是中国市场的情况特殊,盗版影视光碟泛滥成灾,价格低廉,视频点播的市场前景相当不明朗。

  视频点播的业务没有不做的理由,但是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指望这一业务短时间内就能给运营者带来大量利润绝不现实。对此,有人提出目前“IPTV不可不做,也不可大做”。

  管淑青说,在中国能够让普通的老百姓、在普通的电视机上、用遥控器就可以看到他想知道的信息,这会有巨大的市场。而盛大陈天桥在做的事情让东南网络“看到希望”,内容运营商锁定好自己的商业模式、为此和技术供应商合作定制专用的机顶盒,若有其他的内容提供商愿意捆绑,也可以搭车。管认为,或许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中国。

  在市场推动下的IPTV与官方政策促进下的数字电视未来极有可能出现共存,广电与电信的合作商业模式也与客户端接收模式紧密相关。在目前情况下,IPTV与数字电视如果共存就意味以电视机作为终端的情况。

  天柏网络董事长吕品认为,“双模并举”是中国IPTV的最佳模式。他解释说,把广电的数字广播网络DVB模式和电信宽带网络IP模式一同接到机顶盒上,而要求机顶盒既能解DVB模式的单向数字媒体流信号,播放广电数字电视网的节目;同时也能解宽带IP协议传输下的流媒体信号,提供各种互联网服务,包括网络电视、网页浏览、在线游戏、电子商务等等功能。这就是说,不是把两个网变成一个网,而是两个网在应用层面上融合。

  在技术实现上,用户要拥有两条线,一条是数字电视线,一条是宽带IP线,两根线都接到机顶盒上。“用户想点播视频,信号就走宽带IP线,想看电视台的节目,就走数字电视线。”

  现在,这个看似完美的方案或许只能停留在假想层面。身兼国家广电总局高级顾问的侯自强说:“这推行起来很难。”他分析说,现在已经有厂商生产这个双模的机顶盒了。但是问题出在机顶盒如果是卖,那很简单;但今天无论是数字电视,还是IPTV,基本模式是送机顶盒,然后按照(每月的)收费再往回扣(机顶盒的钱)。“那么(双模机顶盒)是谁送呢?如果广电送,就不想给电信占便宜,电信送就不想给广电留一口。”

  “但从发展看,我个人认为这个(双模)趋势是不可避免。”侯自强说。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