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黄河污染警报不断 污水处理为什么越治越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15:43 经济参考报

  记者在沿黄河中上游各地采访中发现,目前黄河仍面临着工业污染治理举步艰难、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污染不断加重的状况,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究其原因,除观念、投入不足、污染防治硬件得不到保证等客观原因外,黄河污染治理“越治越重”的根本原因是地方保护和体制不顺两大难题。地方保护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强调经济发展,默许污染企业偷排乱排;体制不顺则表现为部门间分散管理、上下游相互推诿。

  黄河污染加剧 “三农”受害最重

  据2004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黄河流域废水排放量达39.5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13.8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15.7亿吨,主要污染物COD年排放量已占到全国COD排放总量的13.3%。

  工业污染物污染水体,被污染水体又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农作物因污水灌溉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去年,山西省介休市松安村用被污染了的汾河水浇地,致使200亩玉米及杨树死亡。2002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东庄村的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后被活活烧死。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引湟水浇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浇,水少了灌进地里,苗子准烧死。”

  据水利部黄委会专家测算,目前沿黄地区引黄灌溉面积已发展到1.1亿亩,用水占黄河总用水量的90%。黄河水污染不但造成农作物品质下降,还使一些农田水利设施报废,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每年最高已达33亿元。

  此外,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运转不畅,也加剧了股股污水流向农田。目前,黄河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占到全流域污废水排放总量的60.3%。黄河流域8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5座,日处理能力217万吨,而实际日处理能力只有86.8万吨,流域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13%,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黄河自兰州进入白银,汇聚了白银市区大量冶炼、焦化、化工等企业和生活污水后,先后流经白银市的四龙镇、北湾乡、靖远县,涉及沿途十几个村庄。当地村民不仅依靠黄河水浇灌,而且直接饮用经过简单沉淀的黄河水。“用过河水锅里经常有白色‘硬块’,饮过水后常拉肚子,而且头痛。水的咸味重,而且每周总有个别天,家里储水窖里还能看到漂着油花。村民人更喜欢喝雨水。”靖远县大芦乡庄口村村民段兴平说。

  在黄河沿岸,直接饮用黄河水的农民已经成了各种“怪病”的“高危人群”。记者从甘肃省靖远县大芦乡卫生院门诊部了解到,在大芦乡饮用黄河水的几个村庄里,胃肠道疾病和头痛十分常见,找不出病因的“怪病”更多。“肯定和饮水有关,但还没听说谁检测过水质。我们一般是查不清的头痛按感冒治,腹泻就反复用抗生素,直到不泻为止。”乡医马克俊说。白银市四龙镇金山村中心小学学生王永胜告诉记者,在他们班里28个男生中,20个男生都有白头发。而且还有不少同学和他一样,经常肚子痛、头痛,却找不到病因。

  一方面是农民倍受黄河污水之害,而另一方面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黄河水环境污染最难治理的“硬骨头”。中科院院士朱兆良说,在未来几年里,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由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业导致的面源污染,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将日益凸显。

  旧账未除又添新患 黄河成了“排污场”

  在污染最严重的甘肃至内蒙古河段,甘肃的炼油、宁夏的造纸、内蒙古的稀土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污染源,结果一路下来,记者看到的是“人人造污染”的现状。黄河从上而下,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大污染源,在兰州、白银、石嘴山、巴彦淖尔市、包头等地,处处都有大大小小的排出口, 浑浊不堪、泛着臭味的污水“哗啦啦”地流进黄河。

  目前,黄河流域的工业结构性污染仍十分突出。高污染、高耗水的造纸、化工、食品酿造、冶炼、采油和纺织印染六大行业COD排放量占全流域工业COD排放量的80%以上。而且排污企业绝大部分规模小、治污成本高、经济贡献率小。陕西省造纸和纸制品业排放的COD占陕西省黄河流域总COD排放量的65%,但工业产值仅占2.5%。

  旧的高污染源还没有彻底治理,而新的高污染项目还在西部接二连三的上马。记者在这些地区采访时了解到,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一些东部污染企业在招商引资的旗号下乘机大量涌入西部地区,尽管这些东资西进短时间内确实使一些地方的经济总量有所增长,然而这种东资带来同时还有东污西移,从根本上破坏了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加剧了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据了解,2003年度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是51.71吨/万元,最好的水平是13.50吨/万元,但宁夏却高达102.19吨/万元,甘肃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化学需氧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年排放量甘肃为0.054吨/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052吨/万元,宁夏更高达0.102吨/万元。而这种高消耗、低产出、薄收益、高污染的状况在黄河流域比比皆是,流域水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十分尖锐。

  环保跟着经济走 领导责任谁追究

  记者调查发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表现得更加突出。一些基层环保干部形象地说,领导考虑发展经济是动脑、动口、动手,而遇到环境保护问题更多时候是动动嘴巴。

  陕西省武功县环保局局长徐耀华说:“现在是环保部门隶属于地方政府,拿地方的工资,由地方提拔干部,领导坚持要上的项目,环保部门怎么能拦得住。”内蒙古一位基层环保局长为环保工作几乎和当地所有著名的排污企业都吵过架,甚至还曾受到匿名威胁。“地方领导出政绩要依靠大企业,和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没有些胆量,谁敢斗?”这位环保局长曾动情地对记者说。

  “在‘治水’的背后,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利益较量:一方是地方利益和眼前利益,一方是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部分基层干部群众说。一些地方官员及企业领导,为了追求GDP的增长,不惜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尽管如此,照样被提拔、重用。所以,对于水污染的治理,他们有很多说辞,“捉襟见肘的投入,积重难返的痼疾,日益加速的发展”等等。他们也因此理直气壮:“治污进度是慢,不过确实没办法,难啊!”

  陕西省人大环资委主任钟高适说,目前,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各级政府及其领导人到底对水环境质量负什么责任,负到什么程度,行政不作为受到怎样的追究规定都不具体。地方领导对水环境质量的责任与干部考核和使用没有真正挂起钩来,致使一些地区的领导对环境保护工作不够重视,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急功近利,导致污染防止规划不落实,措施不过硬,资金不到位。一些地方追求短期行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行“地方保护”,干扰职能部门执法。在经济落后地区,甚至大开违法违规的"绿灯",以放宽环保,求得“引资”,污染怎能不越治越重?

  “婆婆”各管一摊 污水“有空”入河

  黄河从上而下,沿途处处排出污物,上游用了污染水,下游吃苦受罪,再让自己的下游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如此循环,处处都有切肤之痛,却都不愿有“壮士断腕”之举。

  记者沿黄河上中游一路采访,每到一地,听到更多的是下游埋怨上游超标严重,上游用了净水,把污水输给下游的“开脱之辞”。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何少苓说,流域内跨界污染问题不仅在省区之间存在,就是在同一省区的不同地区之间也长期存在,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上下游、左右岸很难协调一致共同进行水污染治理。结果是“家家喊治污,家家都叫苦”,黄河水的污染却越来越重。

  不仅是上下游,就是一个地区的一段河流的水环境管理就牵涉了几个“婆婆”。工业企业排污环保管,河流水质、水流水利部门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城建部门管,地下水资源又归国土部门管。甘肃省环保局局长赵伟民说,现行水污染防治法对环境保护部门的水环境管理权之间的关系未作明确、详细、可操作的规定,导致实践中经常出现各部门之间“争权夺力、推诿责任”的现象。

  何少苓说,作为水利部门,不仅要负责水资源量的供给,而且也要负责供水的质量,也就是说要负责水资源的保护。环境保护部门应对工矿企业的排污进行监督管理,水利部门则必须对进入江河、湖、库等地面水体的废污水及其污染物进行监控,两部门之间既相互合作而又相互制约,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防止地面水体的污染。

  可是,记者了解到,在国家现行的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中,就如何保护水资源问题,水利部门特别是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职责不清,权限不明,导致了“水利不上岸,环保不下河”,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缺少衔接,存在脱节现象,缺乏统一规划、部署和行动,结果河流水质失管的状态长期无法得到解决。

  治污反弹污染不断怎么办

  记者采访的部分环保专家认为,由于流域利益冲突的普遍存在,缺乏利益协调的行政手段只能解短期之痛,而无法根除顽症。只有确定立法的保障,才能形成有利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才能把现有的和即将有的治理成果加以持久巩固。因此,只有尽快完善水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进行流域统一管理,实现团结治污,才能让黄河早日“浊水变清”。

  陕西省人大环资委主任钟高适说,目前,在我国的流域管理实践中,基本运用行政手段,比如下令限期对污染源进行关、停、转,实际上就是用政策代替了法律。几年间关于关停企业生产规模的下限标准一改再改,缺乏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了地方的执行。

  钟高适认为,法规体系建设是依法管理黄河水资源的基础和前提。水资源管理首先要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使水资源管理纳入正规化、法制化轨道。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应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依法制订水资源利用规划,实行取水、入河排污许可制度和用水总量、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根据水体功能、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监督管理流域内各行政区的水资源利用。

  兰州市副市长马琦明认为,黄河流域地区过分强调区域经济,而忽视了流域环境资源的承载力,为避免这种舍本逐末的短视行为,应进行流域统一管理。他认为,流域内各种自然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黄河上中游的过量用水,影响下游水量利用;上游的水污染直接影响下游。应统筹考虑流域与区域、近期与远期以及各部门、各地区间的利益分配,在综合平衡和协调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及干支流之间的水资源权益和纠纷基础上,实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流域机构在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对一条河流,排放同样的污染物量,水量不同,污染物浓度不同;相同的水量,入河污染物数量的大小决定了水质状况的不同,应加强统一监测。”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何少苓认为,流域水体监测不仅仅是提供基础资料,而应根据不同的水体功能提供及时准确的资料。如省界水体监测是监督各行政区间利用水资源量和河流纳污能力是否公平和解决水事纠纷的重要依据。监测站网设置应在优化调整固定监测站点的基础上,研究开展自动监测和移动监测,弥补监测资料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

  此外,一些专家还提出,应实行水资源总量、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从水量上,综合考虑流域内各行政区特点,在总量上、空间上、时间上进行水资源分配;从水质上,以水功能区管理为重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永续利用的要求,对入河排污口进行监控,在入河污染物浓度控制基础上,实行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保证水体目标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经济、技术、环境的系统分析,根据水量动态地计算纳污能力,合理分配污染物入河量,实现水资源的定性、定量管理。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在流域范围内进行统一分配、统一配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